本帖最后由 zjzkz 于 2017-6-27 15:46 编辑 这几天在看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这是不是不考啊?头大了!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问题整理...红色的是个人没有理解透彻的!1、沉降计算点和应力计算点在两种不同解法中是不一样的,在复合桩基计算中,基桩引起的应力计算按5.5.14条为下图点位,承台压力引起的应力则可以直接按沉降计算点计算,附加应力系数查表取值时,基底长宽取按5.2.5条确定的承台计算域面积?如果是,那么只要分4块就够了,搞个u块干嘛?
这几天在看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这是不是不考啊?头大了!
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问题整理...
红色的是个人没有理解透彻的!
1、沉降计算点和应力计算点在两种不同解法中是不一样的,在复合桩基计算中,基桩引起的应力计算按5.5.14条为下图点位,承台压力引起的应力则可以直接按沉降计算点计算,附加应力系数查表取值时,基底长宽取按5.2.5条确定的承台计算域面积?如果是,那么只要分4块就够了,搞个u块干嘛?
2、承台计算域面积,无筏板时按全承台面积,Ac按规范算;有筏板时,按下图:
Ac=[0.5(sa1+sa2)x0.5(L1+L2)-nAps]/n (n为条桩下沿宽度的布桩数,按图为2)
Ac=[0.5(sa1+sa2)x0.5(L1+min(筏板外挑长度,2.5筏板厚度))-nAps]/n ( 为条桩下沿宽度的布桩数,按图为1)
不管怎么算这个Ac都是扯淡,算不准,所以5.5.15条条文说明说只能用于初步设计,实际计算时要用有限元,折腾。
3、衍生出筏板基础荷载取值问题,此处不考虑人防、地震等等,只考虑水和土的作用,当水浮力 <土作用时也不说了,当水浮力> 土作用(这种情况很少碰到,要很深的地下室很高的水位了),但是到底按永久还是可变呢,这里有3个概念了,最高水位、常年水位、将土作用折算为一个虚拟水位,那么虚拟水位肯定是永久荷载了,最高水位至max(常年水位,虚拟水位)这段水浮力按可变。还是保守点将max(虚拟水位,最高水位)按永久荷载考虑算了。 土作用时也不说了,当水浮力>
留白
桩基规范5.2.5条与5.5.14条。
1、承台底地基土不分担荷载(Mindlin)
1>、 确定水平影响范围内(0.6倍桩长圆形内)桩数量m。
2>、 确定水平影响范围内每根桩的桩端阻力与桩顶荷载之比,如果按经验参数法
近似取值。
3>、 按5.2.5条确定承台计算域面积A、桩身截面积Aps及域内桩数量n,以确定单根桩分摊的
域面积。
4>、 确定,Fj为按准永久组合折算到j桩的桩顶附加荷载,为桩顶以上土层的有效重度,d为基础埋深。
5>、 确定水平影响范围内每根桩的端阻力应力影响系数Ip,和均布侧阻力应力影响系数Isr(三角形荷载时为Ist)。
a>、长径比l/d(方桩时0.886l/b,按面积等效折算)。
b>、m=z/l,z为应力计算点(计算土层的1/2厚度处)至桩顶的竖向距离。
c>、
6>、 列表计算第i层σzi第1层土1/2厚度处水平影响范围内所有桩产生的附加应力之和。
第i层土1/2厚度处水平影响范围内所有桩产生的附加应力之和。
7>、 沉降计算点的最终沉降量
σzi为水平影响范围内m个桩对i层土1/2厚度处产生的附加应力之和,
σziΔzi 即为基桩引起的该土层的附加应力分布面积;
zi计算至i层土底面,σzi计算至i层土1/2厚度处。故
计算应力计算点(假定为第j根桩)的桩的桩身压缩量。
沉降计算点的最终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