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进还是不进?
chen晓04
chen晓04 Lv.5
2017年06月08日 14:04:38
来自于建筑构造
只看楼主

如果寻找2017年建筑业的关键词,那就是 建筑工业化;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建筑工业化政策的落地,大量的投资正在涌入这一领域,一个新兴产业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 那么,对于想进入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企业,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1、靠产业政策还是塑造产业优势? 在未来的2-3年,建筑工业化政策会为进入这一产业的投资者带来政策红利。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国家要求在10年内把房屋建筑装配比例提高到30%;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要求现有建筑的施工中,带有一定比例的装配构件;上海及其周边的PC工厂正满负荷生产,这就是政策红利的效应。很多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有政策支持的影子,但从长远看,政策支持力度会慢慢减弱,进入者必须努力在政策红利期塑造产业优势,使建筑工业化在成本、建造速度、项目管理等方面比传统建造模式具有更综合的优势;否则,建筑工业化就不可能颠覆传统建筑业。建筑企业进入工业化领域,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很难长远胜出。笔者最近与一位从事建筑工业化的老总沟通,他坦诚目前某些市场3000元/方的构件价格很难长期持续,构建工厂要努力降低成本,把构建价格降低到目前的50%,才会形成建筑工业化的竞争力,没有产业竞争优势,光靠政策红利,很难支撑建筑工业化的长远发展。



如果寻找2017年建筑业的关键词,那就是 建筑工业化;随着国家和各省市建筑工业化政策的落地,大量的投资正在涌入这一领域,一个新兴产业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

那么,对于想进入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企业,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1、靠产业政策还是塑造产业优势?

在未来的2-3年,建筑工业化政策会为进入这一产业的投资者带来政策红利。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国家要求在10年内把房屋建筑装配比例提高到30%;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要求现有建筑的施工中,带有一定比例的装配构件;上海及其周边的PC工厂正满负荷生产,这就是政策红利的效应。很多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都有政策支持的影子,但从长远看,政策支持力度会慢慢减弱,进入者必须努力在政策红利期塑造产业优势,使建筑工业化在成本、建造速度、项目管理等方面比传统建造模式具有更综合的优势;否则,建筑工业化就不可能颠覆传统建筑业。建筑企业进入工业化领域,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很难长远胜出。笔者最近与一位从事建筑工业化的老总沟通,他坦诚目前某些市场3000元/方的构件价格很难长期持续,构建工厂要努力降低成本,把构建价格降低到目前的50%,才会形成建筑工业化的竞争力,没有产业竞争优势,光靠政策红利,很难支撑建筑工业化的长远发展。

2、进入的时机是否成熟?

进入一个行业的最佳时间点莫过于市场爆发的前夜,既不用为等待市场机会而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又能抓住迅速凸显的市场机会;第一批进入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企业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他们在艰难的煎熬中坚持,长期的亏损考验着他们的信念和信心,部分企业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那么现在时机成熟了吗?在政策强力推动的今天,任何犹豫、迟疑,也许都会丢失最佳的进入时机。事实上,现在准备进入建筑工业化的企业数量很多,方式多样,思路不断创新,再有迟疑,则建筑工业化市场已经万紫千红,那时也许太迟。

3、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

笔者以为,建筑工业化有两种思维,部件思维和产品思维,这两种思维都有企业在尝试。建筑工业化启动比较早的远大住工、迅速发力的中民筑友,都推出了自己的别墅产品,全装修交付的别墅,每平米3000元左右的定价,他们从建造和居住的角度考虑,全方位思考环境、户型、装饰、维保等,这是典型的产品思维。远大住工的别墅产品,每年销售近千套,企业已经稳定盈利,同在长沙的中民筑友,也推出了系列别墅产品,同样供不应求。第二种是部件思维,从楼梯到阳台这些常见的部件开始,逐步构建完整的部件体系,提高部件的通用性;只有通用、大批量生产的部件,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性;没有规模效应,就不会有经济效益,这是工业化的基本规律,欧洲国家建筑工业化部件标准化程度达到80%以上,美国市场建筑部件的标准化程度接近100%,正是部件的标准化,提升了建造效率。笔者一位前同事,一点不懂建筑,移民美国,可以从市面上购买各种木质构建,自己搭建出房子,可见构件标准化程度之高。从这个角度看,产品思维和部件思维的企业,在未来的建筑工业化市场中,都有自己的出路,关键是品质和成本。

4、如何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

想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在大量投入之前,需要仔细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某大型央企的二级公司购买3000亩地,做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园区,投资数十亿;另一个民营企业准备在全国建造100个标准工厂,其单个工厂用地10-15亩,投资控制在2000万元以内。这是两种不同的定位和商业模式,前者是多产品、小批量、超大型工厂的模式,后者是标准产品、大批量、小工厂分布广的模式。哪种模式更具竞争力?哪种模式更有未来?或许前者适合于为大型和超大型城市服务,后者适合于为美丽乡村、小城镇服务,我们静待时间和实践证明他们的成功。

5、建筑工业化企业之间会形成竞争吗?谁能胜出?

毫无疑问,建筑工业化企业间的竞争是必然的,一位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经验丰富的企业领导认为,建筑工业化企业间的竞争会比传统项目模式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分出胜负的时间更短;有核心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可以快速复制,用加盟模式迅速占领市场,如果连锁加盟模式获得突破,国内建筑工业化的成功企业不会超过20家;未来建筑工业化领域的竞争将会是品牌、品质、技术、成本、管理、后期服务的竞争;而建立这样的综合优势,则需要企业在前期大量的投入,没有投入和实践的修炼,竞争优势的塑造只能是水月镜花。

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充满希望的新业务,大量企业以只争朝夕的心态,竞相进入;但如果没有长远的考量、没有投入产出的系统规划、没有产品或部件准确定位、没有产品与设备的良好匹配,将导致客户-产品-技术-生产-安装等体系之间相互脱节,最终的结果显然是高投入、低产出,即使有最好的政策环境,企业也难以盈利;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