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时, 一时千载。 佛光寺 1937年6月, 距离卢沟桥事变, 仅仅只剩一个月。 七七事变 日本加快了侵华步伐, 时局动荡不安, 形势风云变幻, 一时间,
千载一时,
一时千载。
佛光寺
1937年6月,
距离卢沟桥事变,
仅仅只剩一个月。
七七事变
日本加快了侵华步伐,
时局动荡不安,
形势风云变幻,
一时间,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楼里的一对夫妻,
此刻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一定要赶在炮火来临之前,
找到一个地方。
四年前,几位号称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这个狂妄的臆断,
让国人颜面扫地,
却得到当时世界范围内
绝大多数古建筑学权威的认同。
日本奈良东大寺
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
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筑结构,
竟然只存在于日本;
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筑辉煌,
难道就这样在故土消亡了?
日本法隆寺
那一晚,
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攻读建筑系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一夜没有合眼。
林徽因、梁思成
他们始终坚信,
总还会有那么一座唐代木构建筑,
躲过了无数战火的纷扰,
经受住千年岁月的侵蚀,
在中国大地的某个角落,
等着他们去发现,
去拨开它身上的萋萋荒草。
1932到1937年,
梁思成夫妇前后考察了
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每次都兴奋奔去,
每次都悻悻而归。
直到一幅画的出现。
敦煌61号洞窟壁画
一天晚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书房研究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这本书是他在中国西部考察后所著。
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
书中披露了敦煌第61号洞窟两张唐朝壁画。
其中一幅《五台山图》形象地描绘了以五台山为中心,东起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西至山西太原,方园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风土人情。
《五台山图》局部
“大佛光之寺”,
几个大大的黑字就像一道闪电,
一下劈开了茫茫暗夜。
这个出现在唐朝壁画上的寺庙,
肯定是在唐、
甚至更早年代出现。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第二天,
梁思成和林徽因
迫不及待地跑去北平图书馆,
查阅有关
“大佛光之寺”的资料。
国立北平图书馆
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
二人推断:唐代在五台山修建过的一座“佛光寺”,而《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应该就是这个“佛光寺”。
佛光寺资料图
可是一千多年过去了,
它还会在那里吗?
历史从来不会
给我们时间犹豫。
东北已经失守,
炮火如猛兽般咆哮而来,
这些危在旦夕的古建筑,
没有时间了!
于是,
一个拖着伤腿,一个忍着肺病,
梁思成和林徽因带上助手,
从北平出发,
一路火车、汽车、自行车,
甚至连骡子都用上了,
向着山西五台县的方向进发。
前往佛光寺路上
按照之前画好的地图,他们甚至没去县城休息,而是直接赶到五台县豆村。山路坎坷、路途险峻,几个瘦弱的书生几次险些跌倒,却一个比一个兴奋。
天色渐暗。
除了秀丽的风景,
没看到一砖一瓦,
几人默而不语,
可心里却都在打鼓。
“快看那!”
林徽因突然大叫一声。
顺着她手指的位置,
余晖映照的苍山林海间,
竟然露出了雄伟的半边斗拱。
众人狂喜,
几乎是飞奔过去。
寂寞多年的山门,
终于被这些执着的人们,
缓缓推开。
雄伟的大殿,“单层屋顶”、“平面广七间、深四间”,“斗拱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屋檐出跳深远”···
深谙中国古代建筑的梁思成,十分断定:这就是“唐”的风格,“是后来的建筑所未见的”。
资料图
梁思成手绘佛光寺东大殿正面图
“那高大的殿门,
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
里面宽有七跨,
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
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
有一尊菩萨的坐像,
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
犹如一座仙林。”
殿内佛像雕塑
大殿之内,
梁思成和林徽因像刚出世的婴儿,
惊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一处一处仔细打量,
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不愿意离开,
就干脆住在大殿过夜,
第二天一大早,
起来接着研究。
为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斗拱,
梁思成还忍着腿伤,
搭起高高的架子,
爬到屋顶上一探究竟。
梁思成大殿测绘
他发现:支撑屋顶最高一层梁的结构是被称作“叉手”的人字形梁架,而不是后世通用的“侏儒柱”,这是十分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这种结构最晚出自于汉,一直延续到隋唐,还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实物。
梁思成后来在其《图像中国建筑史》记述:“佛光寺东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时国内唯一实例”。
梁思成手绘东大殿侧断面图
他们还细致地察看了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
无论单个还是总体,
都明白无误地证明:
这就是晚唐建筑特征。
美术功底扎实的林徽因,
更是从殿内佛像的
形态、构造、神态等,
一眼就看出这是唐代风格。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这个曾被冰心讽刺为
“我们家太太”的大小姐,
竟会像女汉子似的
爬上爬下搞测量。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经幢
林徽因考证佛像
也正是她,
在大殿尘封千年的大梁上,
找到了和殿外经幢记载相同的
佛光寺修建年代,
以及寺院的出资建造者。
林徽因考证大梁文字
证明佛光寺,
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由宁公遇捐资所建,
距发现之日整整1080年。
从而让自大的日本人,
彻底闭嘴。
大殿内供养人宁公遇塑像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
在佛光寺一待就是好几个星期。
佛光寺考察四人组
“照相的时候,蝙蝠惊飞,秽气难耐,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
“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
“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即便如此之苦,
两人回忆起来却总觉得:
那段时光,
才是最快乐的时光。
回到北平后,梁思成立即发表了《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等文,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
他写道:“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
“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代的绘画、唐代的书法、唐代的雕塑和唐代的建筑。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稀世之珍,集中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佛光寺的真容,
终于得以大白于天下。
佛光寺结构图
这座传奇的寺庙,拥有中国最大、最重要的木构结构,有现存最古的塔林,有占到全国唐代彩塑半壁江山的35尊唐代彩塑,以及我国仅存的唐代寺观壁画。
被誉为“亚洲佛光”、“中国第一国宝”。
而这,
只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与时间赛跑,
跟时代恶拼后,
抢救的无数古建筑中的一小颗明珠。
山西调查
华严寺调查
正定县调查
历史和文明,
总要有物化的东西来承载。
而承载千年的古建筑
一旦被毁,即是永恒。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我们要做的,
无非是在物转星移、
沧桑巨变之中,
留住一段历史,
守住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