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筋含钢量的计算钢筋含钢量的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的相应结构钢材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结构面积。 结构钢材包含剪力墙、柱、梁、楼板、空调板、窗台板、阳台栏板、砌体拉结筋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及构造钢筋;不含纯建筑的混凝土装饰构件、预埋件、混凝土墙梁与砌体间加挂的钢丝网、一楼为防潮而设置的架空预制板所含的钢筋。 结构面积等于建筑面积与建筑赠送的但仍为结构楼板或屋面板遮盖部分的面积之和。例如层高小于2.2m部分,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只计算一半,在计算结构面积时全数计入。 镂空楼板处,在计算建筑面积是不予计算,在计算结构面积是全数计入。以上所述,含钢量指标要求是以常规结构的实际建造面积计算的。在统计含钢量时,应该以实际建造面积计算,而不是简单的以建筑面积计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才能真正反应结构的含钢量水平。
一、钢筋含钢量的计算
钢筋含钢量的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的相应结构钢材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结构面积。
结构钢材
包含剪力墙、柱、梁、楼板、空调板、窗台板、阳台栏板、砌体拉结筋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及构造钢筋;
不含纯建筑的混凝土装饰构件、预埋件、混凝土墙梁与砌体间加挂的钢丝网、一楼为防潮而设置的架空预制板所含的钢筋。
结构面积
等于建筑面积与建筑赠送的但仍为结构楼板或屋面板遮盖部分的面积之和。例如层高小于2.2m部分,在计算建筑面积时只计算一半,在计算结构面积时全数计入。 镂空楼板处,在计算建筑面积是不予计算,在计算结构面积是全数计入。以上所述,含钢量指标要求是以常规结构的实际建造面积计算的。在统计含钢量时,应该以实际建造面积计算,而不是简单的以建筑面积计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才能真正反应结构的含钢量水平。
二、含钢量指标
含钢量指标=分子÷分母
分子
分子=主体结构梁、板、柱、墙的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不含钢结构、幕墙、钢雨棚、预埋件的钢材,不含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不含架空层钢筋,不含桩基钢筋。
分母
分母=建造面积=建筑面积+赠送的面积+阳台、露台、设备平台、层高小于2.2米的房间等计算建筑面积时未计算或少算但结构实际上已建造的面积。
带地下室时,由于地下室受场地、荷载、建筑条件影响含钢量变化范围很大,统计含钢量时应将地上、地下部分钢筋分开统计。
三、影响含钢量的因素
自然条件
建筑场地土质差,浅层土承载力低,持力层埋深大时,需要采用桩基础或很厚的钢筋混凝土筏板,含钢量较大。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外力,主要有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处在抗震设防烈度高或者风压大的地区,含钢量高,反之则低。在气候恶劣、温差变化剧烈的地区,为抵抗温度应力,增加抗拉性能优良的钢筋的配置。这是含钢量的地区和环境四环素。
政策规范
短缺经济时代,政策取向和规范标准都倾向于节约。设计规范的低标准、低安全度和某些荷载标准值的过低取值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各类构件中受拉和受压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最早引自原苏联规范,取值偏低。1997 年11 月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建筑技术政策(1996~2010 年)中,明确提出发展建筑钢材、建筑钢结构和建筑钢结构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使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节约钢材”政策转变为“合理用钢”政策。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了增强延性和防倒塌能力,主要还得靠合理加大构造用钢量来实现。2002和2010版的混凝土设计规范,
1)对非抗震结构中受弯、偏心受拉和轴心受拉构件中的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改用特征值表达式和下限值相结合的取值方案,使其取值水准适度提高;
2)通过对抗震框架梁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增加特征值表达式,适度提高了其在混凝土强度等级偏高情况下的取值;
3)适度提高了非抗震受压构件和抗震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取值;
4)新增了基础底板最小配筋率的取值规定。
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于以上理由,对建筑结构的含钢量要求,较之上世纪的规范有明显的提高,设计试算表明,提高幅度约为5%~15 %。这是含钢量的政策规范因素。
开发成本的考量
有些开发商患有含钢量恐惧症和对钢筋指标的过敏,往往先不看造价指标而看钢筋指标,甚至于把钢筋指标多少衡量设计、审价质量的一个最重要要素。每1平方建筑面积增加 1公斤钢筋,每平方建筑成本增加不到5元(以钢筋价格每吨4000元核算)。其实也不算多,相对于动辄几万元一平米的房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开发商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认为如果每平方能省下30公斤,建筑成本每平方可以节约150元,这相当于整个建筑的安装专业成本。如果开发一个30万平方的小区,可以节省4500万,这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而开发商又听不良设计师忽悠,结构设计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每平方省30公斤钢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云云,于是乎,开发商竞相以含钢量低作为选择设计公司的首要考量条件。至于,设计标准高不高,安全度高不高,设计合不合理,都不在他们考虑范围,购房者也看不到,只要房子不倒掉就行。这是含钢量的开发商因素。
设计参数
建筑设计对含钢量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是建筑物的规则性,具体体现在开间、进深、层高、平面形状的凹凸、竖向立面的缩进、悬挑等等。如果是平立面复杂多变,造型怪异的建筑,其含钢量必然很大,这也是一般公共建筑(剧院、体育馆等) 比同等面积的住宅办公楼含钢量大一两倍的原因。此外,对于工业厂房,影响含钢量的设计参数,则是厂房的跨度、高度、柱距、吊车吨位和楼面荷载(对多层厂房而言) 。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左右着含钢量的大小。要想降低含钢量,必须多方案比较。如美国纽约102 层的帝国大厦采用的是框架2剪力墙体系,用钢量206kg/m2 ;而芝加哥110 层的西尔斯大厦,采用束筒体系,用钢量仅161 kg/m2,比帝国大厦降低了20%。
在结构设计中,结构方案选择不合理造成的浪费,往往比配筋计算的不精确造成的浪费大得多。这是含钢量的设计因素。
施工变更
由于施工变更是在现场提出的,要求尽快实施,没有时间反复计算比较,设计人员凭经验做出答复, 这些变更一般偏于保守。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因为采购不到设计所要求品种规格的钢筋,必须进行钢筋代换,代换后的用钢量多数只增不减。这是含钢量增加的施工因素。
四、降低含钢量对策
在满足规范和保证结构安全度及相同约束条件下如何降低含钢量?应该是合理安全前提下的含钢量最少,而不是通过降低安全度牺牲舒适度来达到降低含钢量目的,是一贯反对片面的追求过低的含钢量。任何事都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发生质变病变,后果很严重。不是说含钢量越少越好,过少的含钢量是不正常的,可以基本断定是有问题的。规范规定了最小配筋率,这是底线,必须满足,也不要只取最小值。某些构造和施工要求的配筋无法量化,如为防止较长结构产生裂缝而配置的温度钢筋及厚板架立筋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细部处理需要的构造钢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也是结构工程师在具体设计时不能节省的。
01 优化设计方案
02 合理的基础形式
03 采用HRB 400 级钢筋
04 采用新型楼盖和隔墙系统
05 提高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