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认知
co1466819691801
2016年11月27日 11:09:09
来自于节能技术
只看楼主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和拟建城市的地方政府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但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均或多或少存在海绵城市要求与现行标准规范不衔接,或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不明确,甚至与海绵城市要求相矛盾的问题,因此对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有基本的认知能力。

海绵城市.jpg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三大功能。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和拟建城市的地方政府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但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均或多或少存在海绵城市要求与现行标准规范不衔接,或相关标准规范要求不明确,甚至与海绵城市要求相矛盾的问题,因此对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有基本的认知能力。“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城市习惯于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海绵城市”则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低影响发展模式。在城市排水上,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是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而“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从宏观角度出发,“海绵城市”不但具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具有经济效益,可谓花钱少、办事好。一是“海绵城市”注重依靠自然力量渗水、蓄水、排水,大大减少了排水设施的工程建设量。二是传统的大马路、大广场、排水设施维护费用高,“海绵城市”依托生态修复、生态处理,运行维护要求低、成本也低。三是“海绵城市”还能收获雨水资源利用、污染源防治、暴雨内涝灾害缓解等综合效益,降低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以及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当一个城市遇到降雨时,首先是城市各类“海绵体”吸水、渗水功能发挥作用,其次是蓄水设施吸纳、调蓄,再次是随着“海绵体”的饱和,就需要进入传统排水系统排除。显然,“海绵城市”对传统排水系统不是取代,而是一种“减负”和“补充”,这也要求“海绵城市”建设要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传统排水系统及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保障的完整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欠账现状的弥补,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全面改善,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运作,而是要和园林、建设等部门相互协调,学会用更加自然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循环发展。


海绵城市.jpg

免费打赏
qq_1481643447071
2016年12月15日 13:28:08
2楼
多谢楼主分享!!!!
回复
是我呀
2016年12月29日 09:02:00
3楼
感谢分享,路过学习啦!
回复
sdp刘小鱼
2016年12月29日 09:05:04
4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