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项目1】千年前匠人搭了个积木,七天大震、中弹百发竟没倒
稻草人00
2016年10月26日 14:56:09
只看楼主

01.中国古建的奇迹1000多年前,一堆不被历史承认的匠人,聚集在一起,奉辽王之命,用10万块木构件,像搭积木一样,建了一座高67.31米(20层楼高),直径为30.27米(7个篮球场大小)的纯木结构的木塔。遭受7天大震,遭受200多发炮弹攻击,周围房屋全部倒塌,而这座木塔至今岿然不动,屹立千年。它就是“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这座塔结构之复杂、构件之繁多、用料之多,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1个人能够完全搞清楚它的结构。为了方便理解,百代君就用搭积木来简单比喻一下这座塔构造。

01.中国古建的奇迹

1000多年前,一堆不被历史承认的匠人,聚集在一起,奉辽王之命,用10万块木构件,像搭积木一样,建了一座高67.31米(20层楼高),直径为30.27米(7个篮球场大小)的纯木结构的木塔。


遭受7天大震,遭受200多发炮弹攻击,周围房屋全部倒塌,而这座木塔至今岿然不动,屹立千年。它就是“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这座塔结构之复杂、构件之繁多、用料之多,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1个人能够完全搞清楚它的结构。为了方便理解,百代君就用搭积木来简单比喻一下这座塔构造。

 

搭积木首先要要有各种形状的构件。当年,搭建这个木塔的构件尺寸不多,只有6种,而且,这6种在目前现代力学观点来看,竟能完美符合受力特性。

1.jpg


2.jpg


3.jpg


首先,先用柱子和阑额及普拍枋把基础框架搭起来;但是这样搭起来肯定不固定,所以就用梁栿固定住柱子和阑额及普拍枋;为了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再把斗拱放在柱子和阑额及普拍枋交叉的地方;然后再把栌斗和散斗加上去,最后搭建木塔就是这个样子:


4.jpg

  

九层木塔结构,其中有四个结构层为平坐层,也称为“暗层”,夹在各明层之间,是一个中空的双层环状结构。在平坐层内柱子之间和内、外角柱之间架设不同方向的斜撑,形成桁架结构(TRUSS)全塔共使用400余攒不同类型的斗拱,平面则采取内、外两圈八边形立柱,内圈主柱8根,外圈主柱24根,形成内外双层套筒式的平面结构。内柱环绕的空间是佛堂,内外柱之间的空间称为外槽,是供朝拜礼佛活动的通道,称为外槽。外槽外面是各层出挑的平坐,外槽内由扶梯可供上下。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知道应县木塔光斗拱就60多种,我们用数学方法计算一下就知道构件之间的组合会有多复杂了。

  

02.中国比萨斜塔的危机

这座千年木塔目前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歪了。歪到什么程度呢?比比萨斜塔还要严重。


5.jpg

  

搭建木塔底部一些支撑构件受损严重,尤其是它成为了旅游景点之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县曾在塔内召开“万人大会”,每层都安装了喇叭,坐满了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座木塔要承受多大的重量。在它千年的生命中,这可能是木塔承受的最重一次压力。


  6.jpg


后来,应县木塔名声大噪,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越来越多,登塔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很多游客来到应县木塔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这个木塔是不是真的这么结实——每登一个台阶就使劲跺一次脚。

  

既然歪了,那就修呗。这事儿民国政府真干过,结果后来再也没人敢修了。

1934年民国政府对木塔进行了一次“大维护”,拆除了各层间的泥夹墙和斜戗,换成了现在的门和窗,大大降低了各层的抗侧移刚度和承载能力。这次维修影响到了木塔的整体结构,留下了不少遗憾。


但是现在的应县木塔不修不行了,塔内存在柱身及柱头开裂、柱脚劈裂等300余处残损。

应县木塔外檐细部

7.jpg


应县木塔二层平坐层内部照片


8.jpg

  

7位中国最顶尖院士集中在一起开会,讨论怎么修这座塔,共有4个方案:

  最后的结论是:不修,这塔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直到现在,也没有人敢接修缮应县木塔这个烫手山芋,因为,没有一个人敢负这样的责任。它实在太珍贵了。



8.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免费打赏
ko77
2016年10月26日 15:27:40
2楼
文物这种东西,只有政府说是,它才是。 说不是,那就是封建产物 必须拆除
回复
骑木桶的飞人
2016年10月26日 17:29:43
3楼
毕竟中国懂古建筑这块的人员太稀缺的了,光这个塔哪怕是能人也得5年修吧
回复
张工0
2016年10月26日 17:59:44
4楼
谢谢分享 学习
回复
qiangxq1
2016年10月27日 07:44:39
5楼
谢谢楼主分享啊。
回复
蔡昌辉
2016年10月27日 07:53:57
6楼
文物文物,就维持下现状就是了。
回复
baiyejianke
2016年10月27日 08:01:28
7楼
呵呵 这么好的东西失传了 真是我等这个行业的不幸啊
回复
机械迷城
2016年10月27日 09:48:51
8楼
古人才是结构大师啊
回复
奋斗不息加油
2016年10月27日 10:04:47
9楼
文物这种东西,只有政府说是,它才是。 说不是,那就是封建产物 必须拆除
回复
边小安
2016年10月27日 10:20:42
10楼

谢谢楼主分享啊
回复
2521816
2016年10月27日 10:29:20
11楼
在目前现代力学观点来看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