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一到,随处都有海声喧嚣”,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城市建设之“痛”。如今内涝,正是困扰中国城市发展的老大难。如果城市能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雨水下来后迅速被吸收,想用时又能“挤”出来,那该有多好。 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痼疾,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成为城市的一大“包袱”。为了让“城市不用看海”,中央财政拿出 400 个亿,补贴了两批试点“海绵城市”。急于改变城市现状,也面临稳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把试点资质视作香饽饽,蜂拥而上。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面临不少难题。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城镇过度开发造成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用俗语讲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其实,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广义地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目前对海绵城市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必须从流域、区域的角度,来认识海绵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海绵”的概念远远比“低影响开发”所涵盖的范围要大,要真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解决。
“暴雨一到,随处都有海声喧嚣”,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城市建设之“痛”。如今内涝,正是困扰中国城市发展的老大难。如果城市能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雨水下来后迅速被吸收,想用时又能“挤”出来,那该有多好。
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痼疾,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成为城市的一大“包袱”。为了让“城市不用看海”,中央财政拿出
400
个亿,补贴了两批试点“海绵城市”。急于改变城市现状,也面临稳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把试点资质视作香饽饽,蜂拥而上。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面临不少难题。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城镇过度开发造成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用俗语讲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其实,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广义地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目前对海绵城市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必须从流域、区域的角度,来认识海绵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海绵”的概念远远比“低影响开发”所涵盖的范围要大,要真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解决。
困难始终存在,但建造新型的海绵城市对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环境病”十分有益。海绵城市真正的要义在于,我们的城市工程建设一定要维护原有的水文生态。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归结到具体工程项目开发中,就是低影响开发理念。而当我们真正树立起了这种理念,海绵城市距离我们便不远了。
2楼
这就是个概念,除非新城镇可以,老城区不可能
回复
3楼
有没有权威的建设指导手册?
回复
4楼
实现难度很大,特别是老城区
回复
5楼
下载了学习一下,谢谢
回复
6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7楼
好资料,赞一个。
回复
8楼
旧的小区如果附近城市化率太高,就不要再盖房了,补贴费用,在别处买房,房子直接拆了建公园得了
回复
9楼
:):victory: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