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逢雨必涝”“城里看海”在诸多大中城市频繁上演,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可今年超半数的试点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这让对海绵城市建设有着殷殷期待的公众有点失落。 其实,海绵城市试点才一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刚刚起步,离实现海绵城市的预期目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还有相当距离。海绵城市建设,急不得。对不少地方来说,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尚不清晰,况且它本身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观念更新、规划跟进以及项目落实,包括弥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欠账就是一个严峻问题。再者,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上游或城市周边水利工程设施,共同支撑城市防涝能力。尤其在面临暴雨等特大自然灾害,城市和同流域城市的水利设施发挥的作用要更明显。再加上每个城市的水文地质各有其自身特点,常常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提升城市防洪能力,确实需要一定时间。说海绵城市建设急不得,并不意味着可以虚与委蛇、应付了事。一两年“看海”,公众还可以打打趣、开开玩笑,时间长了,公众就会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多有抱怨。因此,打造城市建设的“里子”,更是慢不得的事。既不能着急,又不能怠慢,这确实对很多地方都是不小的压力。最可靠的路径,首先要规划先行,按照既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其次要因地制宜。从源头通盘考虑城市建设,既打通现有城市排水的毛细血管,又在更大范围内跟水利、农业等系统治理相结合。
近年来,“逢雨必涝”“城里看海”在诸多大中城市频繁上演,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建设海绵城市,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可今年超半数的试点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这让对海绵城市建设有着殷殷期待的公众有点失落。
其实,海绵城市试点才一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刚刚起步,离实现海绵城市的预期目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还有相当距离。海绵城市建设,急不得。对不少地方来说,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尚不清晰,况且它本身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观念更新、规划跟进以及项目落实,包括弥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欠账就是一个严峻问题。再者,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上游或城市周边水利工程设施,共同支撑城市防涝能力。尤其在面临暴雨等特大自然灾害,城市和同流域城市的水利设施发挥的作用要更明显。再加上每个城市的水文地质各有其自身特点,常常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提升城市防洪能力,确实需要一定时间。说海绵城市建设急不得,并不意味着可以虚与委蛇、应付了事。一两年“看海”,公众还可以打打趣、开开玩笑,时间长了,公众就会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多有抱怨。因此,打造城市建设的“里子”,更是慢不得的事。既不能着急,又不能怠慢,这确实对很多地方都是不小的压力。最可靠的路径,首先要规划先行,按照既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其次要因地制宜。从源头通盘考虑城市建设,既打通现有城市排水的毛细血管,又在更大范围内跟水利、农业等系统治理相结合。
尤其注意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防止海绵城市建设奔着GDP效益去,即为了完成所谓的生态改造,不重视生态平衡和自然规律,完全把“宝”押在铺设管网、修建泵站上,一边扩张排水管网,一边在利益驱动下填河造地、“向水面要效益”。
海绵城市,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体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对一个城市而言,隐藏在“面子”底下的“里子”将对城市风貌以及百姓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筑牢‘里子’,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