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co1466819691801
2016年08月11日 09:57:05
来自于节能技术
只看楼主

暴雨过后,城市积水退去,但给我们留下了关于城市“看海”的思考: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是不是已经穷尽我们的力量和智慧?一场暴雨,让我们看见了城市的两个面孔。一面是在城市建设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古城区,积水成海;一面是在科学、环保理念下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城区,水润草绿。所谓“海绵城市”,不过是个通俗的比喻而已。即科学运用综合手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增强城市吸水、排涝、抗灾功能,使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雨后行人方便、交通无阻。因此,被称为“会喝水”的城市不怕涝。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都偏重于道路、管网、照明等必要设施的“硬件建设”,而忽视或轻视“生态修复”工程的配套建设,以致不少大中城市频繁发生城市内涝灾害。

64W58PICGQu_1024.jpg

暴雨过后,城市积水退去,但给我们留下了关于城市“看海”的思考:海绵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是不是已经穷尽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一场暴雨,让我们看见了城市的两个面孔。一面是在城市建设中“重地表轻地下”的古城区,积水成海;一面是在科学、环保理念下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城区,水润草绿。所谓“海绵城市”,不过是个通俗的比喻而已。即科学运用综合手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增强城市吸水、排涝、抗灾功能,使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雨后行人方便、交通无阻。因此,被称为“会喝水”的城市不怕涝。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都偏重于道路、管网、照明等必要设施的“硬件建设”,而忽视或轻视“生态修复”工程的配套建设,以致不少大中城市频繁发生城市内涝灾害。 2000 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 200 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灾害,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也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严峻的现实把“海绵城市”的概念推向了大众视野。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将原有的城市排水系统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的“灰色”排水系统的辅助和补充。既然被称为“海绵城市”而不是“海绵技术”,海绵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是单纯的技术导向,而是具有综合价值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雨水洪涝的排泄管理只是海绵城市的重要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城市路边的植草沟、下洼绿地、滞留池等只是海绵城市的技术措施,而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与城市发展、生物保护、市民休闲、身心愉悦、社区参与的多方面相协调。统筹专业技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综合设计,发挥海绵城市的全面价值才是题中之义。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将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筹协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对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避免“程序化”、“政绩化”的错误观点,从全局把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让生态城市功能得以延续。郑州亚源专业设计、生产、销售 PP 雨水收集模块,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让可持续发展理念得以实践。

64W58PICGQu_1024.jpg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