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化的理论之中,图纸却是非结构化的信息。这一点可能让设计专业的朋友们大跌眼镜。这个内在的原因不仅仅是图纸中的线条,只是线条,而不是墙体这么简单,还跟建筑业的作业方式有关,尤其是从设计环节交付图纸(现在是CAD光盘,将来是BIM模型),信息转移到施工环节,以及之后转移到运营环节,图纸所代表的信息无法与施工/运营的其他信息关联,而必须借助其他工具(管理软件/大脑)。即便是现在用BIM建模设计,在交付给施工单位时,仍然需要出图。
在结构化的理论之中,图纸却是非结构化的信息。这一点可能让设计专业的朋友们大跌眼镜。这个内在的原因不仅仅是图纸中的线条,只是线条,而不是墙体这么简单,还跟建筑业的作业方式有关,尤其是从设计环节交付图纸(现在是CAD光盘,将来是BIM模型),信息转移到施工环节,以及之后转移到运营环节,图纸所代表的信息无法与施工/运营的其他信息关联,而必须借助其他工具(管理软件/大脑)。即便是现在用BIM建模设计,在交付给施工单位时,仍然需要出图。 在施工放样方面,我们群里面昨天大谈了一段,到最后的结论还是得出图:不仅是施工图交付给施工队,而且还得按照规范给审图公司审核呢。联想到工业制造行业,CAM辅助制造系统,已经可以做到全过程的自动化,从最初电脑建模,到最后电脑直接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产品,并且跟工厂的ERP系统关联,调配资源(原材料、人力和时间),这个领域有一个科幻电影《钢铁侠》可以参考。 建筑业与一般制造业之不同,很大原因在于:流程漫长、现场作业。BIM最大的价值在于漫长的过程之中(建筑物寿命周期)发挥作用,而不仅仅限于建筑设计到工程设计再到室内设计,只是交付BIM光盘而结束。 我们也科幻一下未来的施工现场:BIM模型设计好之后,直接关联全激光放样的工地辅助施工系统,施工过程在4D的BIM之中已经详细模拟过,资源的调配已 近完善才开工,另外尽可能的将构建在工厂里面按BIM模型直接加工,再关联管理系统(生产/物流)送至工地装配。 看完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理解到:BIM不是一个模型交付那么简单,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存在不止一个BIM。当前的基于绘图和基于专业的BIM,尚未在数据库方面完善的顾及所有管理领域,于是必须和基于管理的BIM关联起来,这就有了两个BIM,再加上施工现场用的激光放样系统(基于BIM的施工系统),就是三个。如果将建筑视角的管理上升到企业视角的企业地产管理CRE,那就还要跟FM系统、ERP、HR等等管理系统关联起来,这BIM的个数就更多了。 |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