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BIM技术创造住宅产业化 “福建经验”
sishuiliunian456
2016年07月28日 13:29:00
只看楼主

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专项设立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程项目。并以建设厦门住宅产业化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来带动闽南地区乃至福建省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是福建省及厦门市两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战略部署,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专项设立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程项目。并以建设厦门住宅产业化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来带动闽南地区乃至福建省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专项设立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程项目。并以建设厦门住宅产业化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来带动闽南地区乃至福建省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是福建省及厦门市两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战略部署,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申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专项设立的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程项目。并以建设厦门住宅产业化基地(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来带动闽南地区乃至福建省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游牧式工厂生产出福建省住宅产业化“第一楼”

  一栋4层总高23.2米、总建筑面积1.6万的红色厂房是在工程现场的游牧式工厂中生产出来的,而修建的过程犹如搭积木。7月1日,当记者站在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前时,听到这似乎有点儿童游戏的施工,却代表着中国住宅产业化的今后发展方向。

  中铁一局厦门公司实施的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16418.04平方米,建筑主体层数为4层,首层层高6.5m,2-3层层高6米,4层高4.2米,主体高度为23.2米(含室内外高差)。厂房主楼除电梯井楼梯间部位现浇外,其他部分为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板、外挂板等构件拼装,通过灌浆套筒对主体框架结构进行节点连接,连接节点采用后现浇施工。采用现场预制生产方式建造,预制率达到71%,预制拼装构件总数3228件。也就是说,楼房的构造整体被拆分成了一件件的标准部件,在现场的工厂生产完成后,再犹如搭积木般进行集中安装。

  该项目首次在国内大量使用双节式钢筋连接套筒,这一创新,可以实现预制梁底筋便捷施工的设计方案,大幅提高了预制装配率和施工效率。同时,本项目为国内较少、厦门首栋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挂混凝土墙板体系的建筑。

   质量控制:从厘米级到毫米级

  在中铁一局厦门公司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项目经理向金峰看来,建筑产业现代化必须使得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由传统建筑复制型生产模式向开发创新型生产模式转变,必须培养工人由原有的厘米级向毫米级误差控制的质量意识转变,形成精细化、标准化。

  由于住宅产业化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属于新型施工方式,目前在国内没有太多的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管理经验可查阅和借鉴,中铁一局厦门公司的项目主要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努力,在工程实施前组织编写了两项企业技术标准:《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标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并经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备案发布实施。

  同时,项目员工在工程实施过程当中,攻克了钢筋及套筒精密定位与对接、预制件剪力槽超薄混凝土侧壁施工等技术难题;总结了《住宅产业化“游牧式”预制生产工艺》工艺工法,这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推进现代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管理参考。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和施工环节都进行了多次的方案探讨和论证。面对预制构件生产成品尺寸误差不超过3mm,装配架设误差不超过1cm的高精度要求,充分运用BIM技术进行同期三维建模,进行及时调整和校正,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质量同步跟踪监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预制精度和装配架设精度。

   与传统建筑施工相比:节能降耗明显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建筑产业工业化生产优势明显,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向金锋为记者提供了厦门市海沧生物医药园区二期中试厂房试点工程的一组数据: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预制率达到了90%以上,施工现场模板用量减少了85%以上,现场脚手架用量减少了50%以上,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抹灰工程量节约50%,节水40%以上,节电10%以上,耗材节约40%,管理费用节约30%,施工现场垃圾减少80%,施工周期缩短30%,建筑节能50%以上。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