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考验”海绵城市“的吸水能力!
co1467096805219
2016年07月11日 10:04:48
只看楼主

从6月30日开始的一场罕见强降雨,让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陷入“一片泽国”。尽管7月7日开始天空已经放晴,但还未褪去的渍水仍在拷问,我们的“海绵城市”究竟去了哪里?40个东湖水给武汉浇了个“透心凉” 从6月30日开始本轮降雨把武汉市淋了一个“透心凉”。天空不是在四处“浇花”,而是好像直接往下“泼水”。 据人民网7月6日报道,从6月30日20时开始至7月6日10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

从6月30日开始的一场罕见强降雨,让武汉市的部分地区陷入“一片泽国”。尽管7月7日开始天空已经放晴,但还未褪去的渍水仍在拷问,我们的“海绵城市”究竟去了哪里?
40个东湖水给武汉浇了个“透心凉”
从6月30日开始本轮降雨把武汉市淋了一个“透心凉”。天空不是在四处“浇花”,而是好像直接往下“泼水”。
据人民网7月6日报道,从6月30日20时开始至7月6日10时,武汉国家基本气象站记录的本轮强降雨已累计降下560.5毫米。这场降雨突破了武汉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持续性降水量最大值。
武汉的气象新闻习惯用“下了几个东湖”来形容当地的雨量。如果把武汉站记录的560.5毫米降雨量乘以武汉的土地面积(按8494平方公里计算)得到总雨水量,然后再除以东湖的最大水容量(约1.2亿立方米),本次武汉一周累计降雨量,相当于下了约40个东湖的水体体积。作为曾经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一个东湖的最大水容量相当于8个西湖(约1429万立方米)。
这么大量的水在短短几天之内降落到地面,在短时难以排出的情况下,积水成了这几日关于武汉消息最密集的一个词汇。




由于持续降雨,武汉市区多个小区渍水严重。第一财经记者7月3日在武汉民族大道与雄楚大道交汇处的一小区看到,该小区停车场内几十辆轿车被淹,胆大的业主组织人手下水一起拖出自己的车。车主把绳的一端捆在车库外的一辆SUV上,另一端系在被淹没的车上进行牵引。
在武汉市汉南区一小区的别墅区,车辆道路积水没过膝盖,小区业主出行受阻。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位业主甚至坐在一匹黑马背上淌水前行,而小区旁的马影河河水已漫上岸。
为了不让下游城市既防外洪、又战内涝,7月6日和7日上午,长江防总连续下达了两道调度令,让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由31000立方米每秒减小至25000立方米每秒后,继续减小至2000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缓解下游地区的防汛压力,也为下游排涝留出空间。
尽管如此,在7月7日天气转晴之前,武汉城区的渍水仍然较为严重。
累积水量已经超过天然“海绵”排水极限
为何水难以排出,首先是连续的暴雨已经超过了城市的天然河湖体系所形成海绵系统的排水极限。
据当地媒体报道,本轮强降雨,武汉的光谷和南湖片区是渍水最为严重的地区,而这两个片区都集中在武汉市内长江南岸的武昌地区。
据了解,武昌地区以武珞路和珞喻路为界,北侧城市排水走东湖、沙湖水系,通过罗家港排入长江,南侧城市排水走汤逊湖水系。光谷和南湖两片渍水严重区域的排水主要依靠汤逊湖水系。
整个汤逊湖水系包含了汤逊湖、南湖、野芷湖等湖泊,并由南湖连通港、巡司河、青菱河连接各湖泊和长江,最终经汤逊湖泵站这个唯一排江口汇入长江。汤逊湖水系北起武珞路、珞喻路,南至江夏八分山、大花山,西临长江,东至东湖高新三环线,整个流程长达20多公里,江夏区、武昌区、洪山区等地420平方公里内的雨水全都汇集在此。


武汉市内湖分布图
进入到梅雨季节以来,武汉已经历了4场强降雨袭击,汤逊湖水系中的多数湖泊调蓄空间已满。“暴雨频下,水位跳涨,就像一个水袋子,水满了雨还在下,对周边排水管网形成顶托,低洼处易渍水,水又退得慢。”武汉市防办排水处负责人在当地媒体上表示。
据前期武汉市防汛办的研判,仅汤逊湖水系中的南湖,其水位每增加0.1米,需要24小时退水。而这次降雨过程中,强度大,雨量大,已超过现有排水能力。
事实上,由于水利部和国家防总今年汛期之前就多次预警可能出现洪涝灾害,武汉市在疏通自然水系上面已经提前了一些准备。今年6月以来,腾出汤逊湖水系的库容、提升水系的过水能力已成为各方共识。
今年6月17日,武汉市将分隔大、小南湖达半个世纪的堤埂扒开,使得两湖水系连通,打通了南湖东、北部地区雨水进入原小南湖的通道。6月22日至24日,武汉将南湖连通港的港渠整体宽度从10米扩至30米,原先弯道还“裁弯取直”,南湖连通港的过水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工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抵不过雨量过大的冲击。
参与过多地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启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水能否顺利排出去,要看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地下排水管的排水能力和地表水的汇集能力。现在问题一般出现在后者,地面上阻塞物过多,水流不过去,所以暴雨一旦来得又急又猛的话,排水能力就跟不上。
他以武汉为例,虽然武汉在去年就开始建设海绵城市,但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完善过程,“武汉是个丰水城市,地下水位高,水多,难以排得出去。加上这次暴雨强度太大,太集中了。”
根据武汉市城投集团发布信息显示,为改善武昌晒湖、南湖一带渍水问题,目前,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启动建设。
据了解,该工程完工运行后,可解决汤逊湖水系排涝出口的规模不足,届时南湖一带雨水将会通过巡司河第二通道排入长江,完善区域排水系统。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