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涝时吸水旱时吐水的海绵城市
海绵雨水2016
2016年07月05日 17:19:32
来自于节能技术
只看楼主

随着城市发展,路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城市雨水的利用率不断下降,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城市一逢暴雨便容易出现内涝现象,水资源严重浪费,如何改变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全国各地区形成一股海绵城市建设热潮。然而,真正建设好海绵城市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盲目的追求高楼大厦而忽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更需要注重的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借鉴国内外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我们不应该仅仅考虑规划雨水的利用,还应该结合城市开发模式去创新,改变以往粗放的开发方式和高速扩张的空间发展模式。

51Z58PICU67.jpg

随着城市发展,路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城市雨水的利用率不断下降,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城市一逢暴雨便容易出现内涝现象,水资源严重浪费,如何改变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全国各地区形成一股海绵城市建设热潮。然而,真正建设好海绵城市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盲目的追求高楼大厦而忽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更需要注重的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借鉴国内外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我们不应该仅仅考虑规划雨水的利用,还应该结合城市开发模式去创新,改变以往粗放的开发方式和高速扩张的空间发展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城市雨水综合消化能力。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秉持“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的理念,导致城市的排水管网随着暴雨强度而不断扩建和反复加“粗”。所谓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像海绵似的,随着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经过简单处理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能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为目的。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应摒弃传统观念,创新思维,加强“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的能力,让城市更加富有“弹性”和“免疫力”,促使城市真正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所以我们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安排城市的水源供给、规模和生态布局,保护好现有的沟渠、湖泊、河流等“海绵体”。 想办法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路面过度水泥和硬化,因地制宜地建设下凹式绿地、公园、草沟、水景设施等,不断增加新“海绵体”,使雨水在自然和城市间得以正常流动和循环。 


51Z58PICU67.jpg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