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在一家精密机房空调公司 ,当初设计时考虑成本方面,将贮液器、供液电磁阀、单向阀都取消,也未考虑机房空调一般都会有长配管的安装。现发了小批量到客户现场,反晚压缩机开机会保护。目前很是苦恼,向论坛高人咨询以下问题1. 现场空调外机与内机高度差在4-30m。像这样的状况如何解救。2. 增加供液电磁阀不知道能否解决问题3. 贮液器如果选型售后反映制冷剂充注基本在每台3kg 左右(5KW的冷量,由于连接管长度的原因),但高压基本正常,高压:19bar 低压6 bar (表压)
小弟在一家精密机房空调公司 ,当初设计时考虑成本方面,将贮液器、供液电磁阀、单向阀都取消,也未考虑机房空调一般都会有长配管的安装。现发了小批量到客户现场,反晚压缩机开机会保护。目前很是苦恼,向论坛高人咨询以下问题
1. 现场空调外机与内机高度差在4-30m。像这样的状况如何解救。
2. 增加供液电磁阀不知道能否解决问题
3. 贮液器如果选型
售后反映制冷剂充注基本在每台3kg 左右(5KW的冷量,由于连接管长度的原因),但高压基本正常,高压:19bar 低压6 bar (表压)
各位老师请指点
谢谢
14楼
唉!从某些意义上讲省钱 = 费钱呐!
为什么有品牌呢?
因为人家讲规矩、讲原则、讲可靠哇!
回复
15楼
斗战圣佛 发表于 2015-9-12 11:14 唉!从某些意义上讲省钱 = 费钱呐!为什么有品牌呢?因为人家讲规矩、讲原则、讲可靠哇!你好。说实在的,这对于我们做技术的来说是不想省成本,我们希望是在保证机组性能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控制成本。但商务方面压力很大,在中国国情就是如此,我公司在机房空调行业除了艾默生也就我们公司了。但迫于中国的竟争压力,没办法,只能随大流,现在出了这种问题,售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技术部。
回复
16楼
yuanzebin 发表于 2015-9-12 11:31 你好。说实在的,这对于我们做技术的来说是不想省成本,我们希望是在保证机组性能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控制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还要与自己斗;不急,兄弟,慢慢斗;坚持就会胜利!
回复
17楼
游荡四方 发表于 2015-9-12 07:19 荣昌啊,你给出个改进的方案啊,在这里指手画脚,指责发帖人,绝活必有过人之处,发几个帖子吧。荣昌老师,除了这个贴子,我今年都没有发过其它贴子的。
回复
19楼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6-10-19 17:12 编辑 yuanzebin 发表于 2015-9-12 10:30 我们电磁阀是在内机里的,离膨胀阀和压缩机很近的。加了电磁阀可以避免过多制冷剂进入低压侧,防止再次启 …电磁阀的作用是防止因室内气温远低于室外气温,停机时间过长,过大的温差,造成液体迁移至内机,引起液压缩,温差不大,且压机处于经常运转状态。是不存在再次启动时吸入过多的液体。机组吸排气管管径都是9.52mm短距离时,排气管9.52是没问题的。但回气管必须是12mm管如果管路过长,排气管应选用12mm管,吸气管则选用16mm管。管路过细过长,流动阻力过大,必定会台高排气压力,而低压压力6bar,其输入功率就会明显过大,压机过热如果吸气温度不足以降低机体温度,则是很麻烦的。这也是欧洲知名品牌厂家在设计精密空调时,其低压一般控制在5bar的原因。如果回气温度远大于15度,可以降低室内换热量,降低吸气温度,以解决压机过热问题。增加冷凝器换热量,虽可以短时解决高压过高的问题,但气温大幅下降,如果没有冷凝风机风量控制器,高压过低,反而会使压机出现过热现象
回复
29楼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9-13 19:07 编辑 yuanzebin 发表于 2015-9-12 12:38 荣昌老师,除了这个贴子,我今年都没有发过其它贴子的。系统有问题,下午给你回复的帖子不见了,现在重写:1、我认为系统的高低压压力都高了点,低压保持在5公斤表压,高压在气温高时都不要超过18公斤表压为宜。 2、机组吸排气管管径怎么都是都是9.52mm呢?5KW冷量为2P机,管径应与压缩机上的吸排气口相称,加长了管路更不可缩小管径,也没有必要不切实际地故意加大管径。缩小管径会增加介质的流动阻力,引起高压压力升高。3、系统中的供液电磁阀必须加装!它与压缩机同步工作。停机时及时关闭供液,避免过多的液体进入蒸发器,使蒸发器的液面过高,压力高,导致压缩机启动困难,甚至损坏压缩机。4、压缩机的排气出口管段应设置“Q”形类的阻油弯(这样称呼更切实际,更接近其作用),使压缩气体通过此段管路的阻力起到一定的分离作用,尽量避免和减少润滑油被带入冷凝器及其它装置中,所以称之为“阻油弯”。由于加长管路长,更应该减少流体阻力,避免冷凝压力(高压压力)升高,所以应减少其它不必要的弯管,保持管路通畅。5、系统的低压管路和供液管应严格做好隔热(保温)工作,也可以将回气管和供液管同包在一起保温,既能使供液得到过冷,减少闪发气体,提高制冷效率;又能防止可能存在的过潮过湿气体进入压缩机。通过隔热保温,减少回气过热而增加压缩机的运转温度。6、如系统的管径合格,现有冷凝器不脏,散热良好,但高压压力仍然较高,应考虑适当增加冷凝面积,对降低冷凝压力和改善系统的运行工况都是很有利的。凭印象和记忆,回忆出了这些,大致与下午写的基本一样,条款6条也一样。省得有人说我对此主题没“给出个改进的方案”,在此“指手画脚,指责发帖人”,此回复应该是针对主题正面回答问题,不像有人东拉西扯或者说说就走题,不知那人的所谓“绝活”在哪里?有什么“过人之处”?高调鼓吹自己“一路磨练,自创武功,练就了一副铁腰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国家级的制冷人才” 不知是脑子不正常脱口而出还是“热血沸腾”胡言乱语?
回复
35楼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9-14 08:52 编辑
昨天发不出,今天全都冒出来了。
回复
36楼
本帖最后由 yuanzebin 于 2015-9-13 09:27 编辑 荣昌制冷 发表于 2015-9-12 22:00 系统有问题,下午给你回复的帖子不见了,现在重写:1、我认为系统的高低压压力都高了点,低压保持在5公 …荣昌老师,谢谢你的指导。这里我要介绍下制冷系统。1. 压缩机本身排气管是9.52的,吸气管是12.7的。冷凝器出口到干燥过滤器进口段是9.52的。我们外机部份只是换热器和风机,过滤器、视液镜和膨胀阀和压缩机都在内机。所以,内机与外机的连接管分别是压缩机排气口到冷凝器进口和冷凝器出口到过滤器进口液管段,这两根管都是9.52的,对于当初选型这个管径是够的。2. 现场主要是连接管过长,管程阻力过高,而要保证换热效率就不得不多充注制冷剂(提高过冷度以避免压降损失导致冷凝温度低膨胀阀前产生闪发和减小过热度以避免管路过长过热度高,这也是为什么高压19低压6bar .不知道我这样分析对不对。),这样也会引起压缩机高压高,功耗加大。压缩机刚启动有过载启不了的风险。3.现场是每5m一个U形弯以确保压缩机回油。至于改善目前只能是在室内加装电磁阀及后续考虑加大冷凝器(带可调速外风机或压力开关控制风机)。但不知道能否解决根本问题(管路过长)4.关于管道压降计算,我粗略算了下,气管约0.16bar/m 液管0.12/m,不知道计算值是否有误?
回复
37楼
本帖最后由 荣昌制冷 于 2015-9-13 10:25 编辑 yuanzebin 发表于 2015-9-13 09:21 荣昌老师,谢谢你的指导。这里我要介绍下制冷系统。1. 压缩机本身排气管是9.52的,吸气管是12.7的。 …指导不敢,只是相互探讨罢了。压缩机本身排气管是9.52的,吸气管是12.7的,冷凝器出口到干燥过滤器进口段是9.52的,那就对了,都是根据压缩机的吸排气口径及附属设备的管口径连接就行了。连接管加长后,等于系统的容积增大了,制冷剂都是需要增加加注量的,这是符合逻辑规律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高压过高的问题,低压高通过加装供液电磁阀和调整好节流阀即可解决,高压做到管径不缩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弯路,使高压气体通畅地进入冷凝器冷凝,这是其一;其二是保证冷凝器清洁干净,保证通风散热良好;其三是注意冷凝器的出液管应与冷凝器的下部平行或只能低于冷凝器,储液器的顶部应比冷凝器的底部低,确保冷凝后的液体顺畅地流入储液器,做到储液器与冷凝器之间(包括连接管)不留和不产生液封现象;其四是在以上都做好了的情况下,冷凝压力仍会较高,那就得再考虑适当增加冷凝面积的问题了。你粗略计算的压损是对的。对于管路设置回油弯的问题,我还是保留我主张的只在排气口管段上设置阻油弯以外,其它部位尽可能不设弯管,因为现实中确实不适用,起不到作用,反而增加了流体的阻力。压缩机在内机一侧,排气通过一圈或两圈的Q形管分离后再往上进入冷凝器,中途再加设几个所谓的回油弯还有必要吗?从直接理解上是不是反而增加了管道的阻力?所以没那个必要。管路确保通畅,对于降低高压压力等都有利处。
回复
38楼
游荡四方 发表于 2015-9-12 18:29 电磁阀的作用是防止因室内气温远低于室外气温,停机时间过长,过大的温差,造成液体迁移至内机,引起液压 …实在是不敢苟同,电磁阀要是就这么一点作用;那我看大多数的制冷系统都没必要加了,都做成和冰箱一样的不就得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