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单体或群体) 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数量、面积上具有绝对的控制性,是决定一个城市面貌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城市中已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新建筑,但绝大多数建筑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或者说更多受经济条件制约,外观简单,还有一些外表已经破旧。这样的建筑面貌,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更不用说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创造有特色的城市意境了。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建筑立面改造活动,尤其是对城市中心区及各大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本文讨论的建筑立面改造,不是针对单一建筑的,而是对城市建筑群体进行的、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统一风格的立面设计改造,从而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进行了大量的建筑立面改造活动,尤其是对城市中心区及各大主要道路沿街建筑的立面改造。本文讨论的建筑立面改造,不是针对单一建筑的,而是对城市建筑群体进行的、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统一风格的立面设计改造,从而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1 建筑立面改造中体现地方特色的必要性
千篇一律几乎已经成了我国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曾经经历数千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城市建筑特色正在迅速地丧失。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尴尬局面,对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失落感到不安甚至惊慌。面对大量存在的“国际式”建筑,通过立面改造活动改变它们的面貌,使其与城市地方特色相联系,表达地方传统建筑文化,从而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环境,是极为必要的。
有些城市,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如江苏省扬州市,近几年对扬子江路、汶河路、文昌路、盐阜路等主要道路两侧建筑进行的立面改造活动,就把“营造古色古香的古典特色”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以文昌路为例,这条道路自古以来就是扬州最重要的街道之一,拥有唐代石塔、宋代古井、明代文昌阁、古树名木等众多历史遗迹。但是该路段上的现代建筑都是单体设计建造,互不协调,缺乏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造成历史文脉混乱。扬州市规划部门从2003年开始对该路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现在的文昌路两侧的现代建筑已经呈现出具有历史特色的面貌,众多文物古迹在其中不再显得突兀。整条街道与扬州这个历史古城的文化氛围相协调,在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唤起了市民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增强了心理归属感。
2 建筑立面改造的理论背景和社会因素
立面改造活动,是在建筑结构、建筑功能、建筑空间等方面大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建筑的表皮进行的改造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外观装修”这一通俗说法。这种将建筑外观独立提出进行设计的做法,受到不同建筑价值观和建筑理论的影响,以及社会心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2. 1 建筑价值观的变化
立面改造活动是对建筑表皮所做的文章,与建筑表皮观念紧密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反对将注意力集中在建筑表皮上,不主张对建筑表皮进行单独装饰,立面的改造活动并不多见。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装饰就是罪恶”的价值观,强调表皮的自由表达。后现代建筑师大多借用历史样式、古典的风格来进行表皮的纯装饰创造。理所当然,进行立面改造活动是很正常的,当代多元化的建筑理论更是强化了这一点。高科技风格及解构主义等思潮,赋予了建筑表皮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建筑价值观的改变,为当代的建筑立面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2. 2 社会审美心理的要求
建筑立面改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社会审美心理变化的影响。虽然只相隔数十年,但在当今社会,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审美标准,与当时已相差甚远。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评价标准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已不局限于功能的满足和形式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这样的要求下,对建筑进行符合当今审美趣味的改造就不足为奇了(有历史保存价值的建筑另当别论) 。
2. 3 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的制约
近些年,虽然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来说,我国还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人口庞大、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要把城市中大量仍在使用的旧建筑拆除,重建符合当代审美趣味的新建筑,所要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是难以接受的,况且这些建筑仍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因此,对其进行立面改造,无论从经济上讲,还是从资源角度讲,都是值得提倡的。
3 我国城市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要方式
最常用的建筑表皮更换有更换墙体饰面材料、外包表皮和建筑表皮完全更换三种。更换墙体饰面材料是在不改变建筑表皮的墙体和洞口的位置的前提下,仅通过饰面材料组合方式对建筑表皮构成方式在视觉语言上进行重新组织。外包表皮是在原建筑表皮外面再加一层建筑表皮。建筑表皮完全更换发生在建筑表皮与建筑支撑结构分离的情况下,进行建筑表皮的完全更换。
同样,建筑立面改造大致也有这样三种类型。目前在我国,建筑的立面改造大多属于更换墙体饰面材料的类型。这是因为一般大规模的建筑改造主要由政府规划部门组织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以形成统一协调感和视觉连续性,更换墙体饰面材料的方式造价低、工期短,正好适合大工程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方式并不改变建筑内部空间,改造过程可以不影响改造对象的正常使用。
所以,无论从规划、设计,还是施工、造价等方面考虑,对墙体饰面材料进行改造的方式都是最具优势和可行性的。
4 立面改造的地方特色表达
4. 1 地方传统特色符号的运用
具体说来,更换墙体饰面材料的方式,是通过饰面材料的组合,对建筑立面在视觉形式上进行装饰改造,比如线条、纹理、色彩、构件等方面,调整建筑立面形式因素的比例、尺度等等,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既可用于墙体承重结构,也可用于框架结构。这种方式不改变建筑表皮的墙体和洞口的位置,也就改变建筑表皮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原有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其完全是装饰目的和手法主义的。在地方特色的追求上,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则成了最常见的方法。扬州市的建筑立面改造就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从图1 中可以看到大屋顶、方格窗等中国古代建筑构件,被使用在了一幢幢现代建筑的立面上。
其实这种做法曾经(包括现在) 在建筑界可能都是有争议的。确实,它会带来很多粗制滥造、不伦不类的失败品,但其作用是不能被完全否定的。
首先,就像上文所说,这种“外观改造”式的立面改造本身就是装饰,它只是在空间界面的外表面做文章,很少能涉及空间组织和空间形态方面。然而,就像后现代建筑大师文丘里认为的,建筑需要传递历史文脉、地域性及人文精神等多重内涵,而这种传递不仅通过内部空间来完成,一定程度上,表皮可以超过建筑空间成为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其次,这种建筑符号易于被大众接受。建筑,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形式,需要符合大众的要求。传统历史符号所固有的隐喻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它所传达的信息可以被广泛而轻松的接受,并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事实证明,扬州市的建筑立面改造普遍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他们都认为这样的改造增添了扬州古城的历史风韵。从延续文脉、增强归属感的意义上来说,地方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是成功的。
4. 2 建筑符号的具体运用手法
这里所说的建筑符号,并不是指具象或抽象的图形,而是广义地指建筑构件、装饰、色彩和材料等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因素。在传达地方特色和传统意义时,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符号作用。
4. 2. 1 建筑构件
构件包括梁柱、坡屋顶、木构架、山墙、斗、檐口等,是最为直观的一种传统符号。其运用方式主要有直接运用、易位运用和变化运用三种。直接运用主要指模仿原有地方传统文化而衍生的构件形式或功能。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沿袭,也是对地方和传统特色最直观的体现。如果处理得当,能产生形式美感,并很好地渲染气氛。
在图2 中,马头墙的形式被直接运用在居住建筑的山墙上,加上河畔垂柳的映衬,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
首先,就像上文所说,这种“外观改造”式的立面改造本身就是装饰,它只是在空间界面的外表面做文章,很少能涉及空间组织和空间形态方面。然而,就像后现代建筑大师文丘里认为的,建筑需要传递历史文脉、地域性及人文精神等多重内涵,而这种传递不仅通过内部空间来完成,一定程度上,表皮可以超过建筑空间成为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其次,这种建筑符号易于被大众接受。建筑,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建筑,本身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形式,需要符合大众的要求。传统历史符号所固有的隐喻意义是众所周知的,它所传达的信息可以被广泛而轻松的接受,并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事实证明,扬州市的建筑立面改造普遍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他们都认为这样的改造增添了扬州古城的历史风韵。从延续文脉、增强归属感的意义上来说,地方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是成功的。
4. 2 建筑符号的具体运用手法
这里所说的建筑符号,并不是指具象或抽象的图形,而是广义地指建筑构件、装饰、色彩和材料等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形式因素。在传达地方特色和传统意义时,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符号作用。
4. 2. 1 建筑构件
构件包括梁柱、坡屋顶、木构架、山墙、斗、檐口等,是最为直观的一种传统符号。其运用方式主要有直接运用、易位运用和变化运用三种。直接运用主要指模仿原有地方传统文化而衍生的构件形式或功能。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沿袭,也是对地方和传统特色最直观的体现。如果处理得当,能产生形式美感,并很好地渲染气氛。
在图2 中,马头墙的形式被直接运用在居住建筑的山墙上,加上河畔垂柳的映衬,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
易位运用主要是指建筑构件位置的变化。在传统建筑空间中,各种要素在形式构图中有着相对固定的关系。在现代设计中,将它们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在体现传统特征的同时,又有所突破,是设计中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手法。图3 将一般用于建筑正立面的重檐运用在了建筑的山墙上。变化运用主要是指将实体形状变化后再进行运用,如简化、扭曲、叠合、断裂、抽象等。有很强的符号性特征。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强烈,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且具有现代感。变化后的符号的重复使用,对主题有强调作用。如扬州大东门街的一幢沿街商住楼的改造,将窗棂的尺度进行了夸张变形处理后用于封闭住宅的外阳台,使建筑立面在获得统一感的同时,具有了强烈的地方传统特色。
4. 2. 2 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与建筑历史一样悠久,色彩本身便积淀着城市的历史,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中国幅员广阔,文化丰富,许多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色彩。在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时,有意识地延续地方主色调,将地方传统色彩构成方式包括色彩的比例配置、运用的位置等抽取出来,作为现代建筑立面改造设计时的色彩构成的依据,有助于使现代建筑获得地方民族特色。图4 是扬州市汶河北路的建筑立面改造,整个路段都采用了江南民居的白色和青灰色,获得视觉上的统一连续感,又有很明显的地方色彩特点。而且在细部处理上,用色彩的变化做出传统构件的抽象形象,简洁而具有现代感。
4. 2. 3 建筑材料
地方建筑材料来源于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其特性也决定或影响着城市的景观形象。在现代化的今天,地方材料已被现代化的建筑材料所取代,要大量运用在建设活动中是不现实的。但正因如此,地方材料所具有的传统历史意义则越发的体现出来,局部的使用在立面装饰上是比较好的方法。比如灰砖、黑瓦、白粉墙、各种色彩的石材、竹、木材等等,一般以木和砖瓦比较多见。
4. 2. 4 尺度关系
尺度与物体的具体尺寸和比例紧密相关,简而言之,尺度是物体各种尺寸的对比关系。[ 2 ] 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因其外观形态的不同,有各自独特的尺度划分。比如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在正立面宽度上形成了以“间”为单位的划分方式,在《营造法式》和《工部工程做法》中,还记载了用“材分”和“斗口”为模数设计的尺度分级方法。在立面改造时,分析地方传统建筑的立面尺度划分方式,并通过装饰、材料、色彩等构成手段予以体现,从而寻求一种尺度划分的相似性、延续性,是体现地方特色神韵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5 结语
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建筑立面,在构成城市景观、体现城市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改造方式和手法的探讨,表明了进行建筑立面改造时,应当深刻把握传统地方建筑在建筑构件、色彩、材料和尺度等各方面的特色,将其运用在现代建筑上,传达其作为建筑符号的象征意义。通过立面的改造,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