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上海么,那你去过这样的上海么? 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90弄8号楼,这里的建筑外立面改造是衡山坊历史街区改造的一部分。 衡山坊街区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北由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组成,北部建于1934年,属于老上海弄堂型建筑。南部建于1948年,借鉴西方风格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 地铁9号线横穿衡山坊,对原有的建筑地基造成了影响。加上这区域的建筑又年久失修,就对整个区域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之后再作为商业区对外经营。
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90弄8号楼,这里的建筑外立面改造是衡山坊历史街区改造的一部分。
衡山坊街区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北由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组成,北部建于1934年,属于老上海弄堂型建筑。南部建于1948年,借鉴西方风格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
地铁9号线横穿衡山坊,对原有的建筑地基造成了影响。加上这区域的建筑又年久失修,就对整个区域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之后再作为商业区对外经营。
8号楼位于南部。是砖木混合结构的小洋房。除木质结构坡型屋顶,其他均为砖结构。
此次改造保留原有建筑风格,加入玻璃幕墙增加采,更好的融入商业氛围。
8号楼位于街区主入口核心位置,业主要求优化建筑外立面,来提升街区的标志性。
为了在徐汇商圈也能有个性格调,建筑师给建筑来了点特别的。
建筑表面被设计为有“新旧质地的包裹”,旧的“包裹”材料是青砖,新的部分是使用的“发光砖”,白天看起来是青砖,晚上则是发光的砖。
在白天,两种砖的色彩和质感是类似的,形成原有的传统建筑氛围。在晚上,发光砖亮起来,穿插在青砖之中结合成全新的建筑。光效让人不觉得有灯,而是一块有厚度的砖在发亮。
发光砖通过内部的疏密设计,形成了层次,光线设计为3000K,与高级灰的青砖形成对比。从室外看,室内的灯光色彩会更温暖。
由于商业建筑室内设计无法确定,也有一定的变迁性,在改造时,窗洞内测使用了暖铜色的金属板使窗口的灯光达到设计的暖色。与3000K的发光砖形成整体的层次感。
发光砖规格相同,单个发光砖主材为不锈钢空心灯盒。内部则用不锈钢加固承载重量,外露面内部为导光亚克力板,侧面放置LED光源。外部附加拓彩岩石面板,这种板材白天是不透明深色,晚上透出柔和的灯光形成有质感的发光砖。
发光砖的表皮是一个构造非常复杂的双层表皮
发光砖墙面的电线路排布需要一定空间,因此砖墙并不能紧靠混凝土加固墙砌筑,而是被留出了50mm 的间隔,这样带来了三层高独立薄砖墙的稳定性问题,另外,在发光片区与门窗洞口上沿也需要处理砖墙的承托。因此,在结构设计上,砖后的墙面在高度上被分成间隔在4m 以内的多段墙体,底部的墙体直接由地基承托,上部的墙体则由出挑于混凝土加固墙上的带状混凝土挑梁承载,挑梁并不直接外露,而是以切薄的青砖片饰面,以形成完整砖墙效果。部分门窗洞口上沿可以用相同的混凝土挑梁做法处理承载问题,而当混凝土挑梁占用发光砖空间时则用大尺寸角钢替代。
城市的发展中,对于建筑和商业的更新来说,变化和差异是两个有意思的要素。普通商业改造通过变化来形成差异,只不过这些昼夜间赋予戏剧性的变化,这些经过推敲的细节做法,组织在同一个主体之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