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论文:桥梁设计的构思与实践诌议
ulpe50838
ulpe50838 Lv.9
2015年09月08日 12:59:56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方案构思原则从现场实际条件出发,提出满足工程功能性、耐久性、经济性的解决方案,并根据“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设计理念,在造价允许的范围内,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最终确定一个可行的,且功能、造价、景观、环保等各方面相对比较均衡的设计方案。方案优化设计吉林大道设计线路为沿着黑水河东侧的山体通过。对于依河傍山的道路设计,路线中线的具体位置定于何处,无论是偏向山还是偏向河,中线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很大的工程量的变化。在这种条件下,目前国内最为常见的设计方案为沿山修建道路,切割坡脚,开挖路堑,并对开挖面进行边坡人工处理,这是依河傍山线路的惯常做法。一方面,路堑开挖这种工程活动会改变山体斜坡内的初始应力状态,使坡脚剪应力更趋于集中,开挖的人工边坡切断斜坡岩体的各种结构面,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一部分山体会向河流滑动,会留下滑坡的隐患;此处崖壁由中分化的板岩或砂岩构成,由于岩体的差异风化,斜坡本来已是凹凸不平,如果加之裂隙水的作用,开挖后斜坡表层岩石会发生经常性的岩屑、岩石顺坡滚落现象,特别严重时会诱发大规模的崩塌现象。另一方面,此处山势陡峭耸立,如果要开挖路堑,那么刷坡面积非常大。该地段山体绿化覆盖率非常高,这些高原生长的自然植被生长期较长,成活困难,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则不可再恢复,不仅视觉非常丑陋,而且会对生态环境留下永久的遗憾。另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线路外移,顺山势、顺河流建桥。桥梁紧贴山崖,环绕而建。这种方案能够避免对原有山体的破坏,不仅在视觉上和谐美观,同时也可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但是桥梁方案每平方米的工程造价要比路堑开挖的方案高出2倍多。在同样满足功能性的情况下,对比两种设计,如果仅仅以建设时的经济性为出发点,桥梁方案的资金投入确实是高于路堑方案,路堑方案无疑是最应当选择的,但是建成后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以上的分析,路堑开挖后,一旦诱发次生灾害,危害行车安全,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如果对次生灾害进行二次处理,那么投入也是巨大的,反而得不偿失。本着体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新理念,设计时选择了顺山建桥、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工程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而且可以得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方案构思原则

从现场实际条件出发,提出满足工程功能性、耐久性、经济性的解决方案,并根据“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的设计理念,在造价允许的范围内,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最终确定一个可行的,且功能、造价、景观、环保等各方面相对比较均衡的设计方案。方案优化设计吉林大道设计线路为沿着黑水河东侧的山体通过。对于依河傍山的道路设计,路线中线的具体位置定于何处,无论是偏向山还是偏向河,中线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很大的工程量的变化。在这种条件下,目前国内最为常见的设计方案为沿山修建道路,切割坡脚,开挖路堑,并对开挖面进行边坡人工处理,这是依河傍山线路的惯常做法。一方面,路堑开挖这种工程活动会改变山体斜坡内的初始应力状态,使坡脚剪应力更趋于集中,开挖的人工边坡切断斜坡岩体的各种结构面,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一部分山体会向河流滑动,会留下滑坡的隐患;此处崖壁由中分化的板岩或砂岩构成,由于岩体的差异风化,斜坡本来已是凹凸不平,如果加之裂隙水的作用,开挖后斜坡表层岩石会发生经常性的岩屑、岩石顺坡滚落现象,特别严重时会诱发大规模的崩塌现象。另一方面,此处山势陡峭耸立,如果要开挖路堑,那么刷坡面积非常大。该地段山体绿化覆盖率非常高,这些高原生长的自然植被生长期较长,成活困难,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则不可再恢复,不仅视觉非常丑陋,而且会对生态环境留下永久的遗憾。另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将线路外移,顺山势、顺河流建桥。桥梁紧贴山崖,环绕而建。这种方案能够避免对原有山体的破坏,不仅在视觉上和谐美观,同时也可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但是桥梁方案每平方米的工程造价要比路堑开挖的方案高出2倍多。在同样满足功能性的情况下,对比两种设计,如果仅仅以建设时的经济性为出发点,桥梁方案的资金投入确实是高于路堑方案,路堑方案无疑是最应当选择的,但是建成后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以上的分析,路堑开挖后,一旦诱发次生灾害,危害行车安全,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如果对次生灾害进行二次处理,那么投入也是巨大的,反而得不偿失。本着体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新理念,设计时选择了顺山建桥、以桥代路的设计方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工程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而且可以得到较好的景观效果。
桥梁方案的技术设计
因为线路要绕山而行,所以在此段线路形成两处平曲线,分别为R=500m的圆曲线和R=180m、缓和曲线Ls=25m的平面曲线。为了缩短设计周期,简化施工程序,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桥梁布孔采用“弯桥直做”的方式,上部采用20m简支桥面连续的预应力空心板,该跨径的空心板在吉林大道其他桥梁也同时应用,可以方便地进行模块化预制(图略)。全桥共11孔,分3联布置,全长226.54m,横桥向布置9片空心板梁,桥面总宽12m。下部采用桩柱式墩台,墩柱直径1.4m,墩高6~12m不等,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1.5m。以上的布孔方式,使得该桥的第1~3跨处于R=500m的圆曲线内,第5~7跨位于半径R=180m、缓和曲线Ls=25m的平曲线内。共需“弯桥直做”6跨。“弯桥直做”是指在曲线桥梁的设计中,用中小跨径的预制直梁代替弯梁,平面以曲线的弦线形成折线形布置,墩台径向于曲线布置,然后通过调整边板的悬臂板长度、护栏和人行道的平面位置,来形成平面曲线线形。因为墩台是径向布置,所以每片预制板梁的长度是不相等的,则有:(式略)其中,L为每片板梁外侧边缘的长度(不含悬臂部分,悬臂用来形成圆曲线);R为圆曲线半径;d为圆曲线至每片板梁外缘的垂直距离。计算最外侧板梁时,d的值即为梁体悬臂板的宽度,计算第二片板梁时,d的值即为外侧板梁(含悬臂)的宽度,以此类推可计算出任一板梁的长度。缓和曲线段的计算思路与此类似,兹不赘述。
结语
乔格•西拉斯(JorgSchlaich)曾经指出“土木工程以最低的代价满足一系列的功能,那么它只能得到它所应该得到的陈旧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对于本设计来说,路堑开挖就是标准化、模式化的解决方案,是最方便、最保守的,但不一定是最合理、最适用的。吉林大道顺山桥通车运营两年多的时间里(图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它的设计虽不甚复杂,但从新的设计新理念出发,提出了现阶段来看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一点参考。







免费打赏
哈利有
2016年05月15日 11:07:31
2楼
谢谢楼主的好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