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石咀水利风景区工程总体布局及治理措施
mtdn_53785
mtdn_53785 Lv.5
2015年08月18日 10:34:00
来自于农田土整
只看楼主

五台山石咀水利风景区工程位于清水河石咀乡段,在铜钱沟与清水河交汇处。该工程通过疏理河道、筑坝蓄水、岸边美化等措施,打造成集生态美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可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丰富旅游资源,带动周边生态文明建设。  1 工程现状  本工程河道现状宽 60~300 m,纵坡 6‰。清水河河道右岸靠山,左岸为公路,石咀治理段内河道淤积,私挖乱采现象严重,造成主槽高低不平,水流不畅,同时河道堤防不足 1.0 m,局部破损,河道行洪流量不足200 m3/s,严重威胁两岸居民和农田安全。铜钱沟两侧为居民区,铜钱沟治理段河道不同程度被侵占,建房现象较多,河道两岸乡村生活垃圾堆放,影响行洪。

五台山石咀水利风景区工程位于清水河石咀乡段,在铜钱沟与清水河交汇处。该工程通过疏理河道、筑坝蓄水、岸边美化等措施,打造成集生态美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可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丰富旅游资源,带动周边生态文明建设。
  1 工程现状
  本工程河道现状宽 60~300 m,纵坡 6‰。清水河河道右岸靠山,左岸为公路,石咀治理段内河道淤积,私挖乱采现象严重,造成主槽高低不平,水流不畅,同时河道堤防不足 1.0 m,局部破损,河道行洪流量不足200 m3/s,严重威胁两岸居民和农田安全。铜钱沟两侧为居民区,铜钱沟治理段河道不同程度被侵占,建房现象较多,河道两岸乡村生活垃圾堆放,影响行洪。
  工程区内现状建成区布局混乱,居住环境较差,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清水河河道右岸通往西沟村的山坳与清水河左岸大石公路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两岸的交通,河道右岸的土地得不到充分利用。
  2 工程总体布局及治理措施
  2.1 工程总体布局
  工程区主河道为清水河,铜钱沟在石咀桥下游汇入清水河,呈“Y”字型,河道纵坡 6‰。蓄水区水域以汇入口为界分为清水河水域和铜钱沟水域两部分。
  根据河道自然地形,在清水河距石咀桥下游500 m 处有一天然垭口,根据实地勘察,壅水坝坝址选在汇入口下游 350 m 处,为满足河道蓄水要求,确定河道蓄水高程为 1 243.85 m,从河道防洪安全考虑,壅水坝采用闸坝组合形式,闸顶布设廊桥,与左岸大石公路和右岸栈道相通,可供工程管理和游客通行。闸坝高 10.65 m,其中河床以下基础高度 3.0 m,河床以上坝体高度 3.0 m,坝顶闸门高 3.0 m,水面至坝顶廊桥桥面高度 1.65 m.闸门布置在 1 240.85 m 高程,为3 孔钢坝闸,闸孔单孔净宽 27 m,总宽 81 m,该工程布置闸前水深 6.0 m,形成水域面积 6.3 万 m?.
  壅水桥(九孔桥)布置在铜钱沟汇入口上游 150 m处,连接左右岸交通,桥孔采用置石堆砌,形成高2.0 m 的壅水水面,水域面积 1.6 万 m?,桥右端布设瀑布,形成水景。
  铜钱沟水域采用 2 级景观堰,间距 92 m,壅水高度 1.0 m,依次为条石跌水、置石小瀑布,形成壅水水面,水域面积 0.5 万 m?.
  2.2 功能区划分
  根据工程现状,将工程区划分为蓄水区、绿化景观区、规划区和居民区 4 个区域。在铜钱沟与清水河汇入口及上游通过壅水建筑物、壅水桥、景观堰,形成8.4 万 m?的蓄水景观区;对工程区河道两岸 3 片区域进行绿化及景观建设,构建约 5 万 m?的生态休闲绿地,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服务;居民生活区经规划整理整合为旅游服务基地;连接西沟村山坳与大石公路,改善交通,提高山坳内土地利用率。
  通过蓄水区、绿化景观区、壅水桥,改善工程生态环境,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旅游服务发展。
  2.3 治理措施
  2.3.1 生态治理措施
  堤防采用斜坡式土堤,保持河道与两岸的连续性,使水陆两相紧密相连。土堤防护结构采用生态格网结构进行防护。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条件,将河道清障的弃土弃渣与堤防建设和营造微地形填土相结合,以减少弃土弃渣;利用河道中现有的河卵石作为堤防生态格网结构中的填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自然条件进行景观建设。
  2.3.2 水景观建设措施
  利用铜钱沟与清水河汇入口处较大的水面条件,通过壅水建筑物、壅水桥、2 座景观堰,形成 8.4 万 m?的蓄水景观区。
  壅水桥设计不仅考虑连接西沟村山坳与大石公路,而且从工程区整体景观效果考虑,满足交通景观双重要求。
  壅水建筑物型式规划要考虑防洪、蓄水的双重作用及景观效果,采用下部为实体坝、上部为钢坝闸的壅水闸坝形式,并对闸坝进行景观装饰,坝顶设廊桥、坝下游采用景观石装潢,营建天然瀑布。铜钱沟上采用两级小型景观堰,兼顾蓄水和景观美化。
  2.3.3 植物绿化措施
  景观绿化区采用当地乡土植物,景观树种以乡土植物中景观效果较好的树种为主,如云杉、华北落叶松等。工程建成后,左岸为水岸绿色廊道,在靠近闸坝处构建微地形景观;右岸紧靠大山,游人可以沿栈道散步,实现与大自然的融合。
  3 效益分析
  3.1 防洪效益
  通过疏浚河道及堤防建设,河道行洪能满足2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为两岸村庄发展提供保证。
  3.2 生态效益
  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结合岸边绿化建设,改善工程区的生态小环境。
  3.3 社会效益
  工程实施后,可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的绿地空间,改善人居环境,对当地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有效提升河岸两侧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依靠五台山独有的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推动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此外,环境条件的改善,加上当地便捷的交通优势,可有效改善投资环境。
  3.4 经济效益
  工程实施后,工程区周边土地价值直接增值,同时带动旅游服务业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