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修补技术探讨|养护论文
sitc12733
sitc12733 Lv.8
2015年08月06日 21:20:00
来自于道路工程
只看楼主

坑槽是混凝土路面',this.id)"style="cursor:pointer;border-bottom: 1px solid #FA891B;" id="rlt_3">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路面一旦出现坑槽,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其损坏程度会很快发展,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且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本文根据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研究日常养护中坑槽的不同修补材料和修补工艺,使之能达到理想的修补效果,以期对坑槽修补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坑槽是混凝土路面',this.id)"style="cursor:pointer;border-bottom: 1px solid #FA891B;" id="rlt_3">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路面一旦出现坑槽,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其损坏程度会很快发展,造成养护费用的增加并且严重危及驾乘人员的安全。本文根据沥青路面坑槽修补的最终目的,研究日常养护中坑槽的不同修补材料和修补工艺,使之能达到理想的修补效果,以期对坑槽修补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路面坑槽成因及主要形式

沥青路面出现坑槽,主要原因是轻微病害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造成局部发生网裂、松散,在交通荷载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沥青面层坑槽

由于沥青路面面层混合料局部空隙率较大、施工接缝等薄弱地方有瑕疵、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或受到油污出现局部松散破损等情况,在行车荷载尤其是重载车辆的不断作用下,自上而下、由小变大逐渐会形成坑槽。这类坑槽可能是在上面层形成,也可能波及下面层形成贯通整个面层的坑槽。



2、基层坑槽



在翻浆现象非常严重的路段,由于重载车辆的作用,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细料,形成灰白色浆。在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反复作用下,使得整个面层范围内的基层粒料出现松散,并反射到面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坑槽出现,并且绝人多数都在车流量较大的行车道上或重载车辆较多的道路上。这种病害多形成在基层,表现在面层,修补起来难度较大。



3、前补后坏产生的坑槽



由于路面坑槽的安全隐患大,通常在公路的养护管理中明确提出了“坑槽不过夜”的养护要求,而坑槽 一般多产生在连绵的雨后,为了做到“坑槽不过夜”这一点,修补坑槽时由于天气因素的不利,修补施工中稍有不慎,修补后的坑槽极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前补后坏现象。



二、坑槽前补后坏的原因及对策



作为前补后坏产生的坑槽,不论从社会影响、养护成本考虑都是极大损失,作为公路人有必要认真探讨研究坑槽前补后坏原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造成沥青路面坑槽前补后坏主要有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两方面的原因,施工工艺方面主要是材料级配、混合料压实、平整度控制和接缝的处理等环节:1、材料级配。由于公路是线性构造物的特性,修补坑槽一般来讲多是长距离、零散施工,除大面积集中修补考虑机拌混合料,一般会采取现场人工拌和,别说拌和的质量,单原材料级配就很难达到规定标准,而材料级配又恰恰是保证修补后坑槽质量的重要条件。2、混合料压实。受坑槽挖补条件所限,混合料压实是修补坑槽的难点,尤其是基层压实,大型压实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小型压实机具很难达到压实效果,而压实效果是确保质量的重要内在指标。3、平整度控制。坑槽修补后能否达到与四周原路面保持衔接平顺,是很难控制的;补的过高,除影响行车外,行车的冲击力影响会促使新修补区域快速损坏;补的过低,也影响行车,并且下雨积水,造成新修补坑槽前补后坏。4、接缝处理。前补后坏一般在新补坑槽的四周接缝处开始损坏,由于坑槽修补时沥青混合料多是冷接缝处理,新旧面层很难较好的粘结在一起,极易从接缝处渗入路表水造成再损坏。



施工条件方面的影响造成沥青路面坑槽前补后坏主要表现在天气、施工温度等不利因素:1、所谓天气因素,就是存在雨后甚至雨中为迎接检查、保证安全以及满足社会需求,在坑槽内潮湿甚至积水的情况下修补坑槽,其修补后的成功率可想而知。2、施工温度因素。由于修补坑槽施工战线长、工序繁杂、用量少,一吨混合料有时能修补几公里几十个坑槽、使用几个小时,不论是场拌混合料还是路拌混合料,不论你采取什么保温措施,都很难保证施工各环节的温度,尤其是雨雪等路面养护不利季节,而修补坑槽时施工温度控制很大程度上是确保修补后不再损坏的重要措施。



三、坑槽修补技术的控制



沥青路面产生坑槽破损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更对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总的来说,及时修补坑槽,能够恢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恢复行车的、平顺性和舒适性,能恢复路面的局部强度和承载能力,弥补坑槽破损处原有路面的强度和耐水性的不足,改善破损处承受车辆和水等外部荷载的进一步破坏扩展,做到防治结合。



为了获得更好的坑槽修补质量,杜绝前补后坏现象,必须遵照严格的修补工艺进行施工,虽其工艺过程较繁琐、修补成本较高,但修补后的寿命却能够大大延长,减少重复维修的次数,减轻养护职工劳动强度。



修补坑槽时应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1、开挖时一定要彻底,必须超过损坏边缘,放大开挖区域,测定坑槽损坏部分的范围与深度,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坑槽修补轮廓线,轮廓线必须是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小适中,适当外移5-10 cm,使得接缝处理效果更好;沿轮廓线用切割机顺线切直开槽,如果发现基层损坏时,要挖深至槽底稳定部分,就是说竖向变形一定要处理到位,不留隐患。



2、不论是基层坑槽或者面层坑槽,回填时尽量采用机拌混合料,以保证拌和质量;若是路拌混合料,要使用料斗、称等称量工具准确选取原材料,控制配合比例,确保拌和料质量。对于使用的沥青混合料,要利用移动炒拌机具,采取保温措施,保证回填效果。



3、面层坑槽修补时的除尘工作尤为重要,槽壁及基层表面必须清扫干净,要利用大容量鼓风机喷出的高强空气流直接将坑槽内残留的松散颗粒、杂物等吹出来,形成洁净的坑槽维修面。槽壁涂刷沥青,必要时槽底喷洒粘层油,要求涂(洒)刷整齐、均匀,不留空白,不过多流淌。



4、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为1.2-1.5,摊铺要均匀,不得出现粒料离析现象,保证坑槽周边材料充足。采取相应的压实措施,尽可能提高压实效果,特别对边缘角隅等不易压实的薄弱地方,一定要利用振动夯、大锤等工具进行补夯压实。深度在6cm以上的坑槽必须分层按先粗料后细料摊铺并分层夯实。



5、要控制修补压实后的坑槽比四周原路面高0.5-1厘米(视坑槽深度、粒料的粗细和压实工具效果而定),运行一段时间修补处即会与路面持平。这是必须的,否则,修补后的坑槽极易积水并且受到较大的竖向行车冲击力。



6、接缝处理尽可能采用阶梯状接缝,即基层处理后,修补面层时向外围扩展3-5厘米进行二次清边,错开竖向接缝,保证新旧路面的整体性,一定程度上还有防止水侵入的效能。



7、尽可能避开雨季或雨后立即修补坑槽,坑槽内潮湿时确需修补的,一定要利用喷灯、加热罩等加热工具对坑槽范围进行加热,确保修补后新旧面层有最佳粘接效果。



四、新技术新工艺在坑槽修补中的应用



我们传统上的坑槽挖补一般使用的是液压镐或风镐开挖,存在许多弊端:一是机械设备施工时的震动对病害四周乃至底层的二次破坏,降低了原病害四周区域的强度和稳定;二是挖出的基层材料作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利用的资源未加以利用造成材料资源浪费;三是受行车的影响和安全的要求,原路病害处治要求即挖即填,确保安全,开挖工作面受到约束,工期相对受限制。四是整个处治工序繁琐,质量控制措施复杂,人力物力投入较大,处治成本过高。相对于原传统挖补工艺,“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技术性、经济性和对交通的干扰程度小等方面的优势。所谓技术性,主要表现在铣刨时对病害周围损坏程度较小,我们经实际勘察,铣刨后的坑槽周围整齐、底面平整,没出现象机械挖补后的周边松动、齿状脱落现象。所谓经济性,冷再生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旧沥青混合料的“剩余价值”,促进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是值得推广的坑槽修补新技术。



只要我们在修补坑槽时按照规范、规程作业,同时对以上几点进行重点控制,相信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技术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修补坑槽时应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1、开挖时一定要彻底,必须超过损坏边缘,放大开挖区域,测定坑槽损坏部分的范围与深度,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划出坑槽修补轮廓线,轮廓线必须是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小适中,适当外移5-10 cm,使得接缝处理效果更好;沿轮廓线用切割机顺线切直开槽,如果发现基层损坏时,要挖深至槽底稳定部分,就是说竖向变形一定要处理到位,不留隐患。



2、不论是基层坑槽或者面层坑槽,回填时尽量采用机拌混合料,以保证拌和质量;若是路拌混合料,要使用料斗、称等称量工具准确选取原材料,控制配合比例,确保拌和料质量。对于使用的沥青混合料,要利用移动炒拌机具,采取保温措施,保证回填效果。



3、面层坑槽修补时的除尘工作尤为重要,槽壁及基层表面必须清扫干净,要利用大容量鼓风机喷出的高强空气流直接将坑槽内残留的松散颗粒、杂物等吹出来,形成洁净的坑槽维修面。槽壁涂刷沥青,必要时槽底喷洒粘层油,要求涂(洒)刷整齐、均匀,不留空白,不过多流淌。



4、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为1.2-1.5,摊铺要均匀,不得出现粒料离析现象,保证坑槽周边材料充足。采取相应的压实措施,尽可能提高压实效果,特别对边缘角隅等不易压实的薄弱地方,一定要利用振动夯、大锤等工具进行补夯压实。深度在6cm以上的坑槽必须分层按先粗料后细料摊铺并分层夯实。



5、要控制修补压实后的坑槽比四周原路面高0.5-1厘米(视坑槽深度、粒料的粗细和压实工具效果而定),运行一段时间修补处即会与路面持平。这是必须的,否则,修补后的坑槽极易积水并且受到较大的竖向行车冲击力。



6、接缝处理尽可能采用阶梯状接缝,即基层处理后,修补面层时向外围扩展3-5厘米进行二次清边,错开竖向接缝,保证新旧路面的整体性,一定程度上还有防止水侵入的效能。



7、尽可能避开雨季或雨后立即修补坑槽,坑槽内潮湿时确需修补的,一定要利用喷灯、加热罩等加热工具对坑槽范围进行加热,确保修补后新旧面层有最佳粘接效果。



四、新技术新工艺在坑槽修补中的应用



我们传统上的坑槽挖补一般使用的是液压镐或风镐开挖,存在许多弊端:一是机械设备施工时的震动对病害四周乃至底层的二次破坏,降低了原病害四周区域的强度和稳定;二是挖出的基层材料作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利用的资源未加以利用造成材料资源浪费;三是受行车的影响和安全的要求,原路病害处治要求即挖即填,确保安全,开挖工作面受到约束,工期相对受限制。四是整个处治工序繁琐,质量控制措施复杂,人力物力投入较大,处治成本过高。相对于原传统挖补工艺,“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技术性、经济性和对交通的干扰程度小等方面的优势。所谓技术性,主要表现在铣刨时对病害周围损坏程度较小,我们经实际勘察,铣刨后的坑槽周围整齐、底面平整,没出现象机械挖补后的周边松动、齿状脱落现象。所谓经济性,冷再生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旧沥青混合料的“剩余价值”,促进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是值得推广的坑槽修补新技术。



只要我们在修补坑槽时按照规范、规程作业,同时对以上几点进行重点控制,相信沥青路面坑槽修补技术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