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某市政工程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一级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70m,其中机动车道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min,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本工程道路高边坡地下水高且水量较丰富、土体黏聚力差、土岩面为潜在滑移面,容易产生滑坡和边坡失稳,为不良地质路段高边坡。 2、设计措施 由于本工程道路为城市一级次干道,交通较为繁忙,最大边坡高度将近50m,一旦发生边坡事故,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也会给抢险抢修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本路段边坡按安全等级一级的边坡进行勘察设计。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岩质边坡30m以上、土质边坡15m以上应采用动态设计法进行特殊设计,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按照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实施阶段按设计单位要求增加勘探点,并根据补充勘探的结果对边坡重新进行了计算。在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时,按圆弧滑动法计算发现部分边坡达不到《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一级标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30的标准。为此,设计单位进行了设计变更,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市政工程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一级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70m,其中机动车道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min,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本工程道路高边坡地下水高且水量较丰富、土体黏聚力差、土岩面为潜在滑移面,容易产生滑坡和边坡失稳,为不良地质路段高边坡。
2、设计措施
由于本工程道路为城市一级次干道,交通较为繁忙,最大边坡高度将近50m,一旦发生边坡事故,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也会给抢险抢修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本路段边坡按安全等级一级的边坡进行勘察设计。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岩质边坡30m以上、土质边坡15m以上应采用动态设计法进行特殊设计,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按照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实施阶段按设计单位要求增加勘探点,并根据补充勘探的结果对边坡重新进行了计算。在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时,按圆弧滑动法计算发现部分边坡达不到《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一级标坡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30的标准。为此,设计单位进行了设计变更,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第一,对于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0的边坡,采取深层锚杆加格构梁进行加固。第二,对于稳定安全系数小于1.30但大于1.0的边坡,采取普通锚杆结合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加固。第三,对于稳定安全系数大于1.30的边坡,采取浆砌块石肋式骨架护坡。第四,为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边坡造成危害,在边坡潜在塌滑区后缘设置截水沟,在边坡表面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在坡脚、分级平台和支护结构前设置排水沟,在裂隙发育渗水严重的部位增设泄水孔;对于坡脚位置地下水量较大、坡脚土体易被浸泡且坡脚为软弱地基的边坡,采用搅拌桩对坡脚土体进行加固。第五,明确提出了边坡施工过程中监测点布置和检测要求,以确保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采取对策。对地质勘探、设计和施工的有关数据及时相互校核、修正,整个过程处于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中。
3、边坡加固施工
3.1边坡开挖
原则:边坡开挖应遵循“自上而下、分级施工、跳槽开挖、及时支护”的逆施工法进行。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及时运走土方;边坡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平整度及坡率;对岩体破碎地段和岩层倾向与坡面呈小夹角地段,要隔断开挖。
开挖方式: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边坡稳定和质量安全,本工程石方边坡的开挖采用预裂光面爆破施工,对土夹石等地质复杂地段,采用小孔径手风钻钻孔、弱松动爆破方式整修成型,平台则采用浅孔爆破方法施工;对土质边坡则采用人工辅助、机械开挖。
排水:边坡开挖前做好山坡截水沟,引走地面水。沿坡顶走向修筑排水沟疏导雨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滑坡。截水沟沟底纵坡陡于1:2时,沟底应增加耳墙,确保稳定。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要衔接顺畅,不能出现积水渗水现象。验收:边坡开挖后,要对边坡设计尺寸、坡度、平整度、半孔残留率等主要质量技术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对欠挖和超挖进行修正处理,最终必须达到设计文件要求。
3.2锚杆施工
施工工艺:土石方开挖→测量、放线定位→钻机就位→接钻杆→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提钻杆→高压风清孔→插钢筋→压力灌浆→养护。
钻孔:钻孔前应先清除松土覆盖层,精确测定锚杆的位置,并设立牢固的角度支架;根据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钻孔设备;钻孔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孔渣变化,如发现与勘探地质不符应立即上报处理,同时要经常检查角度支架并及时纠偏;钻孔完成后,用高压水充分冲洗,然后注入压缩空气吹干孔内积水;钻完第一个孔后,需做压水试验,锚孔内水泥浆漏失应满足规范要求,试验若发现漏浆,可用较稀的水泥浆补充灌注,重新钻孔、做压水试验,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锚杆就位:锚杆就位前应对锚杆全面检查,质量大的长锚杆需起吊设备,也可以用专门支架使锚杆就位;插入锚杆时注意将注浆管与锚杆要同时放入孔中,锚杆有撑架的一面向下,注浆管距离孔底10cm左右。
灌浆:用一根内径约30mm、外径不大于45mm的钢管或胶皮管作导管,将搅拌好的砂浆注入钻孔底部,自孔底向外灌注;随着砂浆的灌入,应逐步将灌浆管向外拨出至孔口;拨管的过程中应保证管口始终埋在砂浆内,以便将孔中的水和空气全部挤出孔外,确保灌浆质量。锚杆防锈:在锚固段锚杆的外露端、非锚固段锚杆等做好防锈施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填土;填土时应注意不要碰撞防锈层,若碰坏应及时修补。
3.3挂网喷射混凝土
施工工艺:
搭设脚手架→整修边坡→制作安装设置排水孔→第一次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制作、挂网→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养护→拆除脚手架。
搭设脚手架:钢管支架立柱应置于平整坚实面层上并做好排水,脚手架跨度、步距、立柱间距必须同时满足设计和构造要求;钢管架与边坡壁面之间必须设置刚性拉结,确保施工安全。
坡面整修:清除浮石、岩碴,补砌空洞,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加固局部不稳定处,对较大的裂缝进行灌浆或勾缝处理,设置一定数量的泄水孔等。
挂网:将钢筋网与锚杆交接处焊接,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移位。
喷射混凝土施工:第一,坡面的清理和检查。喷射混凝土之前,用清水将坡面冲刷干净,湿润岩层表面,找平。第二,喷射作业。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确定出合理的参数,如水压、风压、喷嘴与受喷面间距离、一次喷射厚度等。喷射混凝土机械安装调试好后,先注水后通风,清通风路及管路,料斗上口设筛网,避免超径骨料进入机内。合理喷射混凝土顺序,喷射时喷头正对受喷面,均匀缓慢地按顺时针方向移动,应保证连续上料、连续喷射。
养护:终凝后第一次喷水养护时,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止冲坏喷射混凝土防护层表面;在养护过程中如果发现剥落、外鼓、裂纹、局部潮湿、色泽不均等不良现象,应分析原因及时补救,避免留下质量安全隐患。
4、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措施
本工程边坡高度较高,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采用的支护方式多样,在实施过程中除严格遵守有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外,还特别强调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本工程的边坡监测项目和指标由设计院提出,业主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监测机构进行,主要监测项目有边坡水平位移、沉降、应力等,监测机构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至设计院。为避免勘察资料准确性不足引起的边坡设计缺陷、错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补充施工勘察。设计院根据补充勘察资料、试验监测数据对原设计不断地进行校核补充和完善,确保工程安全。
(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由于本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在实施中必须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否则极易产生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本工程的爆破作业较多,施工现场应加强对炸药的管理和作业方案的审批、爆破实施的警戒监控等;由于脚手架倾角较大,沿水平方向产生较大的水平力,脚手架和边坡(岩面)之间应设置可靠的刚性连接;因高空作业较多,各专业队组应明确划分安全责任范围,避免交叉作业,尽量避免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做好截排水和其他辅助措施,减少施工期间降水对边坡稳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