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种建筑施工新工艺、新技术做法总结(一)
xcclgl
xcclgl Lv.7
2015年06月26日 09:12:57
只看楼主

▲砌筑墙体无架眼施工工艺做法:先在脚手架钢管横杆端头焊一“T”型扁铁,砌筑高度至搭设点,搭设点要选在竖向灰缝与水平缝交叉处;支脚手架时,横杆端头“T”型扁铁,平担在墙上即可,在扁铁放置处可不放砂浆,以便拆装方便。▲构造柱、圈梁无架眼模板支设新工艺工艺一:采用在“GZ”支模截面内预埋Φ14对拉螺栓(外穿Φ15PVC塑料管)用于固定模板,代替砌体中留置的架眼,提高了墙面的整体砌筑效果。具体施工工艺操作为:“GZ”模板采用12㎜厚整面胶合板,与3根50×80㎜通常木楞为一体,既“GZ”每面使用一块定型模板。支模时,对拉螺栓在“GZ”截面内预埋,端部外侧每层采用4组50×80㎜短木方进行锁固,内侧阴角部位采用100×100㎜通常木方支设。砖混结构“一”字型和“L”型转角、“T”型转角,均应使用本办法。

▲砌筑墙体无架眼施工
工艺做法:先在脚手架钢管横杆端头焊一“T”型扁铁,砌筑高度至搭设点,搭设点要选在竖向灰缝与水平缝交叉处;支脚手架时,横杆端头“T”型扁铁,平担在墙上即可,在扁铁放置处可不放砂浆,以便拆装方便。
▲构造柱、圈梁无架眼模板支设新工艺
工艺一:采用在“GZ”支模截面内预埋Φ14对拉螺栓(外穿Φ15PVC塑料管)用于固定模板,代替砌体中留置的架眼,提高了墙面的整体砌筑效果。具体施工工艺操作为:“GZ”模板采用12㎜厚整面胶合板,与3根50×80㎜通常木楞为一体,既“GZ”每面使用一块定型模板。支模时,对拉螺栓在“GZ”截面内预埋,端部外侧每层采用4组50×80㎜短木方进行锁固,内侧阴角部位采用100×100㎜通常木方支设。砖混结构“一”字型和“L”型转角、“T”型转角,均应使用本办法。
工艺二:(1):采用组合定型钢模板,用短钢管和特制穿墙螺栓锁定模板,特制穿墙螺栓用Φ12钢筋一端焊上钢管套或“一”字型挡头,另一端套丝。(2)砌墙时,按规范要求留置的架眼处预埋塑料管,砌完后将塑料管抽出,形成预留孔洞。(3)支模时在预留洞内穿入Φ12特制螺栓,套丝端用螺母上紧即可。
工艺三:圈梁硬架支模工艺做法:(1)墙体砌筑时,在圈梁下一皮砖处埋设Φ16PVC塑料管,砌完后,轻轻转动线管并抽出,形成Φ16安装孔,间距800—1000㎜。(2)安装∠40×4角钢制做的专用工具,在安装孔内穿Φ14螺栓加以固定。(3)安装普通组合钢模板,拧紧螺栓并调整模板平直度。构造柱支模工艺做法:(1)砌体施工中,在水平灰缝上距构造柱240㎜处,用Φ16PVC塑料管留设Φ16㎜安装孔,垂直方向间距不大于800㎜。(2)构造柱钢筋验收后,安装组合模板。(3)安装∠50×5角钢制作的专用模具,用Φ14穿墙螺栓紧固。
工艺四:根据墙体的厚度截取相应长度的PVC管的两端各套橡胶塞头,使两塞头外边的尺寸正好是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支模时穿上对拉螺栓杆以固定模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拆除模板时,把橡胶塞头取出,用1:2水泥砂浆填孔抹平。另一种办法是预制5㎜厚的扁铁,扁铁一端做成5㎝长90度的弯钩,墙体支模或支设脚手架时,把扁铁穿入墙体预埋的砖缝中,同样起到与墙体一样的使用效果。
优点:一、无带眼支模工艺所需定型模具少,模具周转率高,节约成本,模板安拆方便。2、砌体上不留带眼,提高了墙体整体强度。3、混凝土 表面平整、光滑、颜色一致,有效地消除了混凝土流浆并污染墙面的质量通病。4、省去了常规的架眼这一工序,减少了人工费,并为缩短工期创造了条件。
▲框架梁、柱、板节点定型模板的应用
方法一:梁、柱、板接头处采用组合式小钢模板与异型角模板支设,模板缝处放置海棉条。异型角模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方法二:采取竹胶板定制定型模板。
▲厕浴间的混凝土翻边与楼层现浇混凝土整体浇筑施工法
为提高厕浴间的防水性能,对于混凝土翻边要求采取吊模方式与楼层混凝土整体浇筑。
▲海绵条在模板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工艺做法:在模板工程施工中,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模板安装前,在构造柱两侧、圈梁下侧墙面上粘贴软质泡沫海面条或带有双面胶的硬质海绵条。
优点:能有效防止混凝土水泥浆外溢而造成墙面的污染。
▲填充墙顶部斜顶砖砌筑做法
工艺做法:预先切割用于砌筑的顶砖,使斜顶砖的上下接触面为平面,斜放砌筑时与水平面成60度角。
优点:上下面均为平面,保证了砌体水平灰缝的厚度在10㎜左右,避免了灰缝厚度过大的质量通病。顶砖与水平面成60度角,砌筑更为密实,使砌体更好地成为一体。避免了抹灰后填充墙与框架梁接触部位出现通缝的质量通病。施工方便,砌筑整齐,观感质量好。


免费打赏
phanghui
2015年06月29日 08:36:32
2楼
确实不错的资料,感谢分享。
回复
开始练习
2015年07月21日 07:33:35
3楼
谢谢楼主分享下载学习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