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BIM技术,近两年只是偶尔听说,对实质性的东西不甚了解。前不久,一次偶然机会现场聆听了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杨宝明博士关于“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的讲座,对BIM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通过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并进行思考,隐约感到,在中国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快速渗透与广泛运用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在不久的未来必将引发这一领域的新变革,迎来跨越式的新发展。
对于BIM技术,近两年只是偶尔听说,对实质性的东西不甚了解。前不久,一次偶然机会现场聆听了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杨宝明博士关于“工程造价管理新思维”的讲座,对BIM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通过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并进行思考,隐约感到,在中国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快速渗透与广泛运用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在不久的未来必将引发这一领域的新变革,迎来跨越式的新发展。
所谓BIM ,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缩写,实质是通过创建三维建筑模型,利用和共享模型中的信息,实现建设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无缝对接以及项目相关方的信息畅通,实现项目周期全过程手段和方法上的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5月印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住建部计划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这为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
信息技术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引擎必然会在各个领域得到渗透和应用,但在每个领域达到自觉性的广泛运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目前国内的建筑业已经到了这个成熟需求的必然时期。一是城市化建设和建筑业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批 “高、大、精”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基本追求;二是建筑体量大与建设周期短的矛盾日益凸现,传统手段已无法应对海量的数据和大量“三新”工程;三是行业竞争激烈与成本控制困难的局面更加棘手,传统粗放式的工程管理理念和模式已无法突破困局;四是大型建筑企业对异地多项目同时建设的管理鞭长莫及,大量管控难题愈发困扰着决策和管理层;五是建成项目运营和物业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运营和管理需求与目前管理水平间存在巨大差距;六是在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态的城市建设理念的今天,能耗高、能效低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国内建筑业管理粗放、产业集中度提升缓慢、经济和社会效益普遍偏低的难题,真正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依靠BIM技术改善和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
BIM技术是建筑行业新的发展阶段应运而生的产物,它的本质性优势显而易见。从专业的角度认识BIM技术,的确很复杂,甚至会产生排斥感,但从应用的角度看,的确很实用,也可通俗化。我感到BIM技术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在设计阶段,可以实现三维集成协同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并可进行虚拟施工和碰撞检测,为顺利高效施工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在施工阶段,依托三维图像可以准确提供各个部位的施工进度及各构件要素的成本信息,实现整个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控制与管理,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三是在运营阶段,依托建筑项目协调一致的、可计算的信息,对整体工作环境的运行和全部设施的维护,及时快速有效地实现运营、维护与管理。
面对建筑业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挑战,我省的造价业要乘势而上、实现跨跃发展,企业和政府都要增强危机意识,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及早着手并有所作为,争取在下一轮市场竞争中抢占新高地、树立新优势。从企业的层面讲,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决策者要培养战略意识,增强捕捉、鉴别、运用以信息科技为重要特征的新生事物的能力,一手抓好眼下的工程业务以维持正常运转,一手抓好技术创新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过硬;二是要注重企业人才培养,有计划的组织和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特别是一些必须的骨干力量,及早进行技术和知识的储备;三是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有眼界和气魄,舍得投入,不断为企业注入新活力;四是要有做强做大的理想抱负,克服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主动与BIM技术的研发部门或专家教授进行接触,采取请进来的做法,为企业开办辅导讲座,传播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二是加强相关政策性问题的研究,注重用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三是抓好试点先行,选择几个基础条件好、发展势头好、决策者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理想抱负的造价咨询企业,搞好牵线搭桥,视情引进BIM技术,并做好宣传推介工作,确保起步顺利,尽早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四是借助新一轮计价依据的编制和颁布工作,为BIM技术的顺利植入和运用,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