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锅炉于2002年由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整套设备加安装费426万元),成为全院固定资产最高的单位。加强供暖管理是搞好冬季供暖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但在供暖期,供暖管理是以运行管理为主。而在非供暖期,供暖管理则是以维修管理为主。一、非供暖期管理非供暖期,供暖管理重点是要落实好年度供暖设备维修工程计划安排,即在每年供暖结束前,要将冬季锅炉运行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汇总,并制定、实施年度维修计划(大修、中修、小修、日常保养)。
一、非供暖期管理
非供暖期,供暖管理重点是要落实好年度供暖设备维修工程计划安排,即在每年供暖结束前,要将冬季锅炉运行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汇总,并制定、实施年度维修计划(大修、中修、小修、日常保养)。
二、供暖期管理
供暖管理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要配备和培训司炉供暖人员,检查供暖设备维修竣工情况,做好新接管工程的验收,供暖系统上水,天然气开通并送气至计量间,落实好供暖分工责任制。
2.初寒期(点火开始—12月15日):要按时点火,贯彻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降低消耗燃气量,完成进入严寒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设备检修)
3.严寒期(12月16日—次年2月15日):要加强设备维修、保养,稳步进入严寒,提高运行技术和管理经验,保证元旦、春节期间的供暖质量,搞好下一年度的供暖设备普查和“三修”计划。
4.末寒期(2月16—停火):要做好末寒期的保暖节能工作,确保安全运行,要认真完成停炉后的现场清扫、整理等收尾工作。
5.总结阶段:要做好供暖运行成本核算和能耗分析,总结经验,对锅炉进行定期检验。
三、供暖运行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供暖室温合格率97%,室温标准16℃为合格;供暖系统泄漏率为循环水泵流量的3%—5%,锅炉全冬水耗指标00.6—0.1吨/㎡。供暖能效指标每0.7MW(1t/h)担负住宅供暖面积8000—10000m2。循环水泵流量控制指标:95/62℃的低温热水系统,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循环水泵流量为2—3㎏/h。我院暖气中的循环水在186—279吨,原来用煤时每20—28㎏/㎡,节能建筑在22.8㎏。建筑结构和建筑的年代不同,用热指标也不一样,少数建筑保暖性极差,供暖质量及适应性差别也很大。
四、供暖质量控制
供暖工作人员,要了解建筑群体、建筑结构及建筑年代,以便提供有效的服务。采暖空间的室温是供暖质量中最基本的指标,但室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在发达国家中,人在室内衣着较簿,建筑结构的保温性能较高,一般室内温度为20—22℃。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人们还习惯于在室内衣着较厚。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一些外资企业白领阶层的产生,室内供暖温度也向20—22℃靠近。根据医疗卫生部门的调查研究,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态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临界温度。所以,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在设计集中供暖时,对民用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宜采用16—20℃,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多数政府主管理部门,根据实际经验,把居民卧室、起居室的供暖室温规定为不低于16℃,并以此作为供暖质量的主要考核指标。近几年来,我院供暖温度(室内)大多控制在18—20℃以内,职工及居民对室内温度大都比较满意。要根据北京市物价局制定30元的收费标准,抓好全冬各阶段供暖工作,即抓好初寒期、严寒期、末寒期这三个阶段的供暖工作。要根据天气、温差变化调整好天然气的用气量。在严寒期,要坚持连续供暖,确保元旦、春节期间住户室温比平时提高2℃,确保广大居民温暖过节。其他时期,要本着既保证供暖质量,又节省成本的原则,调整好天然气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