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人们不但对居住小区的硬件设施要求智能化,而且对整个居住小区的外部人文景观、绿化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景已是高尚住宅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然而,由于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很容易使水体受污染,并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保证小区内水体的清洁、无污染已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1.1 天然地表水源的条件差一般景观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天然水、自来水、中水。一些小区的以天然水或中水做为小区景观水,而二种水源中宜于藻类生长的氮、磷、碳和钾等元素含量偏高,加上还有酸雨和降尘,使得景观水源先天质量较差。
1.2 污染源多景观水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小区内居民日常生活所排放生活污水、小区停车场洗车废水、雨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渗滤液、漂浮物和施工尘土等。尤其是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将恶化水体水质,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影响水面的利用。
1.3 人为的破坏人们的一些行为,也是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比如向水中丢弃垃圾与倾倒污水,或接用景观水洗拖把或是冲洗地面上的污迹,用完后再直接将水倒回人工湖,这种行为也会严重地污染景观水。
1.4 设计的不合理由于在水景设计与考虑不周,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往往最容易恶化。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这使得死角成为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源,因此,在一个人工湖中如果死角越多,水质恶化得越快。
1.5 地下水的污染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如氮、磷、重金属离子等等)渗入了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如今我国地下水的污染已经相当普遍而严重,而大部分的景观水又是与地下水相通的,因此导致景观水的变质也是显而易见的。
1.6 外来生物的入侵由于外来生物的入侵,并形成新的生物群落,使得景观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景观水体水质恶化。
2 小区景观水体的控制措施要保持封闭缓流水体(河道、湖泊)的清洁度,使之达到规定的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必须对可能进入该水体的排放上述污水。
2.1 小区内生活污水必须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统,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直排入小区内封闭景观水体;
2.2 在小区下水道系统不能与现有市政下水道系统连接的情况下,必须设立小区污水处理站对小区内所有污水进行处理,处理站净化水可回用于冲厕、浇灌绿地、冲洗道路、洗车等,或经深度处理后作为封闭景观水体的补充水;
2.3 地表径流雨水含有较多有机物和无机尘土,尤其降雨历时前十分钟地表径流水中污染物含量更高,应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排除,不能直接排入封闭水体,若直接排入封闭水体会造成淤积或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有条件,可考虑将收集雨水经静置沉淀处理后作为补充水排入该封闭水体;
2.4 必须设专人对水面漂浮物及时清除,诸如杂草树叶等腐植物不及时清除,长期浮于水面不但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功能,而且沉于湖底腐难变质后会引起水质变臭;
2.5 应严禁在湖周围附近堆放生活或建筑垃圾,以免垃圾漂浮物经风吹到湖体水面或垃圾渗滤液直接流入湖体,对湖体水质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2.6 湖体边坡应做毛石或预制混凝土块护砌,防止边坡土被水浪冲刷,影响水体感官指标。
3 小区已受污染的景观水体的处理措施对于已受污染的景观水体处理的方法有:
3.1 物理方法景观水体净化的物理方法有机械过滤、疏浚底泥、光调节、水位调节、高压放电、超声波等方法,这些方法效果明显,但不易普及,难以大规模实施。在一定周期内清除景观水体底部的沉积物及抑制泥中氮、磷的释放是控制内负荷的有效途径。
定期补水是保持景观水水质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其主要机理为稀释作用,其并不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但可为进一步的净化作用创造条件,如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使水体其它净化过程尤其是生物净化过程能够恢复正常。
定期补充水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小水面的景观水体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经济上可行,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较大水面的景观水体等则只能采用定期补水的方法,由于一次性换水会造成水源的大量浪费,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因此,定期补水能起到降低水体由于蒸发渗漏作用而引起的含盐量的增加,以及稀释水体中有害污染物浓度的作用,对于防止水体水质变坏及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只能起到延缓作用,而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水体水质逐渐变坏的问题。
3.2 化学方法对于湖泊、河道等缓流水体,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的大量排入已经发生富营养化引起水质变臭时,可以采用直接向水中投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杀死藻类,然后通过自然沉淀后,清除淤泥层即可达到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杀藻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铜和漂白粉。一般说,硫酸铜效果较好,药效长,在几天之内就能杀死大多数产生气味的藻类植物,但往往不能破坏死藻放出的致臭物质。漂白粉或氯能去除这种放出的致臭物质,但投量要多一些。由于硫酸铜对于鱼类也有毒性,其致命剂量随鱼的种类而异,因此,在景观兼养鱼的塘水中投加杀藻剂杀藻时,应慎重考虑,以免发生水中鱼类死亡现象。
3.3 水生植物系统水生植物技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应用于水质净化,充分利用自然净化与水生植物系统中各类水生生物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质,利用生物间的相克作用修饰水质,利用食物链关系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景观效果等结合效益。但需要控制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以防过度繁殖,适得其反。
3.4 生物栅与生物浮岛生物栅是一种为参与污染物净化的微生物、原生动物、小型浮游动物等提供附着生长条件的设施。它是在固定支架上设置绳状生物接触材料,使大量参与污染物净化的生物在此生长,由于其固着生长而不易被大型水生动物和鱼类吞食,使单位体积的水体中生物数量成几何级数增加,大大强化了湖水的净化能力。
生态浮岛是一种应用于封闭水域水体净化新型生态工艺,其上部可种植花草,一方面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还有美化湖面景观的作用,具有立体景观效果。可供种植的植物有:美人蕉、空心菜、小麦等。
3.5 水生动物鱼是水生食物链的最高级,在水体内利用藻类为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供作鱼类的饵料,使之成为菌—藻类—浮游生物—鱼的生态系统。在景观水体内宜于放养的品种应以花鲢、白鲢为主,并配以鳙、草、鲤、罗非鱼等。它们能够以藻类为食,控制藻类的过渡繁殖,对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试验,即使是污水养鱼,也可将水中藻类含量降至1000个/ml左右。因此,作为景观水体适量养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既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又能很好的发挥水体的垂钓功能。
3.6 曝气充氧曝气主要是向水中补充氧气,以保证水生生物生命活动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同时搅拌水体达到水体循环的目的。采用曝气的方法给封闭水体充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因藻类大量繁殖而导致的鱼类死亡,对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曝气的方法只能延缓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