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入岩判别的方法!
jie851667332
2015年05月22日 08:52:00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在钻孔灌注嵌岩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需要确定桩端入岩深度的问题,而入岩深度的确定往往争议较大,是施工、监理等单位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会影响到桩端承载力的发挥。本文结合某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入岩判别实际情况谈谈关于入岩判别的几点认识。一、场地地层情况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地层如下:1、粉质粘土,软可塑状,位于地表,厚度一般1m左右;2、淤泥质土,流塑状,厚度20~30m;3、残坡积土层,一般由粘性土组成,局部为碎石层,分布不稳定;4、基岩持力层,岩性为熔结凝灰岩,其中强风化层厚1~2m,其下为中风化层,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为20~60MPa,设计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中风化层0.5~1m。


在钻孔灌注嵌岩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需要确定桩端入岩深度的问题,而入岩深度的确定往往争议较大,是施工、监理等单位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会影响到桩端承载力的发挥。本文结合某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入岩判别实际情况谈谈关于入岩判别的几点认识。

一、场地地层情况
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地层如下:1、粉质粘土,软可塑状,位于地表,厚度一般1m左右;2、淤泥质土,流塑状,厚度20~30m;3、残坡积土层,一般由粘性土组成,局部为碎石层,分布不稳定;4、基岩持力层,岩性为熔结凝灰岩,其中强风化层厚1~2m,其下为中风化层,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为20~60MPa,设计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中风化层0.5~1m。



二、鉴别入岩的方法
本次通过对1000多根桩的判别,辅以钻孔验证,得出了一套判别入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简称入岩三看:
一看是否到达等高线标高。根据勘探资料,绘制中风化基岩持力层顶板标高等值线,施工中钻孔深度要达到等高线附近方可进行判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等高线为根据钻孔资料推测绘制而成,当中风化岩面起伏较大时可能相差较大,但一般不超过1m。
二看钻进情况。根据现场观察,入岩后往往钻进较平稳,不会出现跳钻、别钻现象,钻进速率在强风化层中一般为20~50cm/h,在中风化层中为<20cm/h。钻进速率一般与桩机型号及钻头种类、钻头磨损程度有关,本次施工桩机为10型及15型。
三看岩样(这里说的岩样指的是钻进返渣)。强风化层岩样一般棱角不明显,多为次棱及次圆形,粒径一般5~12cm,硬度较低,矿物风化蚀变较强,多见石英及长石颗粒;中风化层岩样多为棱角形及刃角形,粒径3~8cm,硬度较高,矿物较新鲜。碎石层岩样一般成份较杂。

三、小结
总的来说,入岩判别主要与施工机械、钻进情况、基岩埋深及岩性特征等有关,对于不同的工程要区别对待。对于岩面起伏大的场地,要更准确的确定入岩深度还要建议补充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钻孔。有经验的工人,可以通过桩机对底层的感应,比如钻进平稳情况、声音、进尺快慢等判断。。。。。
在钻孔灌注嵌岩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需要确定桩端入岩深度的问题,而入岩深度的确定往往争议较大,是施工、监理等单位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会影响到桩端承载力的发挥。本文结合某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入岩判别实际情况谈谈关于入岩判别的几点认识。

一、场地地层情况
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地层如下:1、粉质粘土,软可塑状,位于地表,厚度一般1m左右;2、淤泥质土,流塑状,厚度20~30m;3、残坡积土层,一般由粘性土组成,局部为碎石层,分布不稳定;4、基岩持力层,岩性为熔结凝灰岩,其中强风化层厚1~2m,其下为中风化层,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为20~60MPa,设计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中风化层0.5~1m。



二、鉴别入岩的方法
本次通过对1000多根桩的判别,辅以钻孔验证,得出了一套判别入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简称入岩三看:
一看是否到达等高线标高。根据勘探资料,绘制中风化基岩持力层顶板标高等值线,施工中钻孔深度要达到等高线附近方可进行判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等高线为根据钻孔资料推测绘制而成,当中风化岩面起伏较大时可能相差较大,但一般不超过1m。
二看钻进情况。根据现场观察,入岩后往往钻进较平稳,不会出现跳钻、别钻现象,钻进速率在强风化层中一般为20~50cm/h,在中风化层中为<20cm/h。钻进速率一般与桩机型号及钻头种类、钻头磨损程度有关,本次施工桩机为10型及15型。
三看岩样(这里说的岩样指的是钻进返渣)。强风化层岩样一般棱角不明显,多为次棱及次圆形,粒径一般5~12cm,硬度较低,矿物风化蚀变较强,多见石英及长石颗粒;中风化层岩样多为棱角形及刃角形,粒径3~8cm,硬度较高,矿物较新鲜。碎石层岩样一般成份较杂。

三、小结
总的来说,入岩判别主要与施工机械、钻进情况、基岩埋深及岩性特征等有关,对于不同的工程要区别对待。对于岩面起伏大的场地,要更准确的确定入岩深度还要建议补充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钻孔。
免费打赏
dlmetrobuilder
2015年05月23日 08:53:52
2楼

图文并茂,整理的非常不错
回复
xjghns
2015年05月23日 16:26:24
3楼
楼上说的对
回复
zjx33010666
2015年06月05日 12:02:41
4楼
谢谢楼主无私奉献,学习了
回复
woniutubu
2015年06月05日 16:12:28
5楼
哪里有图哦,不过还是具有实用性。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