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计算弯矩的原则,负筋
hyltianpanpan
2015年05月20日 15:00:01
只看楼主

软件中是怎么计算弯矩的?按道理讲,两个悬挑梁线刚度一样,应该互相不能形成约束(负筋计算结果应该为0,当然实际中肯定会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设计配筋时钢筋也会沿悬挑梁贯通),这样按固结计算出来的负筋会不会比实际要小;还有就是底筋端部和面筋跨中受压,计算结果应该为0的,为什么会有计算配筋,是考虑了配筋构造要求吗?

软件中是怎么计算弯矩的?按道理讲,两个悬挑梁线刚度一样,应该互相不能形成约束(负筋计算结果应该为0,当然实际中肯定会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设计配筋时钢筋也会沿悬挑梁贯通),这样按固结计算出来的负筋会不会比实际要小;还有就是底筋端部和面筋跨中受压,计算结果应该为0的,为什么会有计算配筋,是考虑了配筋构造要求吗?

删梁删板后.png


修改虚梁后.png


原图.png


~0EVISMT9Q(9SH$UEISR)_L.png

免费打赏
zyydyyy
2015年05月20日 16:13:26
2楼
PKPM SATWE计算梁内力图时候一般考虑的因素:
1、支座沉降,通过转角位移方程可以知道,支座沉降对支座两侧的弯矩是和梁线刚度i除以梁跨度L有关系,L越大相同的支座沉降,弯矩影响就小;对于框架梁,支座是框架柱的则支座沉降就不考虑了
2、交叉梁或井子梁等有有相交的梁,交叉点的竖向发生的位移是相同,由该物理条件就知道,比如十字交叉梁(梁高相同),交叉点位移相同,那么根据材料力学挠曲线方程或者一般梁的挠度计算方法就知道,相同位移的情况下,跨度小的梁承受的荷载必然就要大,或者说线刚度大的梁必然承担的荷载就要大,当支座的沉降产生的弯矩小于线刚度小的梁在交叉点的弯矩时候,线刚度小的梁在交叉点就有负弯矩,那么线刚度大的梁就成了线刚度小的梁的支座
3、人为因素,这个要看你是否人为对一些梁端点铰
4、荷载组合:PKPM出的梁内力包罗图是按照风、地震、恒、活(不利)等荷载通过不同的分项系数和组合方式得出的内力包罗图,
5、对于你说你的图中的配筋,你可以参考抗规6.3.4混凝土规范底9章等你就会明白了,因为弯矩计算的配筋小,但也得满足规范的要求
6、两个悬挑部分,不知道你梁截面尺寸以及PKPM计算的弹性挠度图,不好判断
回复
hyltianpanpan
2015年05月21日 10:58:47
4楼
zyydyyy 发表于 2015-5-20 16:13 PKPM SATWE计算梁内力图时候一般考虑的因素:1、支座沉降,通过转角位移方程可以知道,支座沉降对支座两侧 …左边悬挑梁挠度小,作为右边的支座,右边的产生负筋(3-3-4),然后根据节点平衡,左边的也产生负筋(3-3-3),是这个意思吧
回复
zyydyyy
2015年05月21日 17:08:00
5楼
hyltianpanpan 发表于 2015-5-21 10:58 左边悬挑梁挠度小,作为右边的支座,右边的产生负筋(3-3-4),然后根据节点平衡,左边的也产生负筋(3-3 …两根封口梁不在一直线上,不存在节点平衡,两根封口梁在交点处互为支座,在交点处都有负弯矩,也许很小;支座上边红圈的框架悬挑梁沉降2.02,左边框架悬挑梁沉降1.53,而与框架悬挑端相交的封口梁上边的封口梁配筋4左边的配筋3,是因为各自相邻侧的跨度大,在不考虑支座沉降时候的负弯矩计算值已经很大,支座沉降大虽减少的负弯矩多,但最终弯矩图中上边也许的大于左边的。没有必要太过纠结,了解基本力学概念就行了,看下图
回复
hyltianpanpan
2015年05月21日 17:59:20
6楼
zyydyyy 发表于 2015-5-21 17:08 两根封口梁不在一直线上,不存在节点平衡,两根封口梁在交点处互为支座,在交点处都有负弯矩,也许很小; …恩恩。产生负弯矩的原因的是支座提供了反力,我纠结的是封口梁端部的配筋3(左上角)来由,个人觉得互为支座这个说法不合理,谁做支座决定了力的传递方向,力是相互存在,但不可能相互传递的,节点平衡的说法为什么不对?
回复
zyydyyy
2015年05月21日 21:22:09
7楼
hyltianpanpan 发表于 2015-5-21 17:59 恩恩。产生负弯矩的原因的是支座提供了反力,我纠结的是封口梁端部的配筋3(左上角)来由,个人觉得互为支 …负弯矩产生的原因不是支座提供了反力,而是支座约束了转动;不在一直线上,弯矩不在一个同一个平面,不存在平衡,就好比次梁搭接在主梁上,次梁端部得弯矩是主梁的扭矩;至于两根封口梁,你可以把两根封口梁和楼板看做一个整体,就好比井子梁体系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一样, 假如两根封口梁的跨度不一样,一个跨度3米一个跨度2米,那么2米就成了3米的支座,2米跨就3米得主梁,因为交点处2米跨得变形小,3米的变形大就支撑在2米跨上;你这个图两根梁跨度差不多,在交点处就不存在主次梁关系,也可以看做两根封口梁都是悬臂的,只是在交点处相互依靠共同分担;力不一定非要从某个构件传到另一个构件,不同构件的组合可以成整体,力可以通过一个整体传到另外一个整体,所需要的是先分析整体,在来分析整体中得各个构件的内力,比如桁架、井子梁实际工程中大多是超静定结构,不管是平面超静定结构还是空间超静定结构,刚度、变形在通过一些物理条件是分析内力最重要得因素
回复
westlife0571
2015年05月21日 21:59:43
8楼
底筋考虑了配筋构造要求
回复
hyltianpanpan
2015年05月22日 11:01:32
9楼
zyydyyy 发表于 2015-5-21 21:22 负弯矩产生的原因不是支座提供了反力,而是支座约束了转动;不在一直线上,弯矩不在一个同一个平面,不 …这样说,封口梁处两根梁只是互为约束,并没有力的传递,即便两根梁有大的线刚度差异,也只是提供一个约束力,会改变线刚度小的梁配筋,图中线刚度大的梁配筋没变,但挠度增大了,能不能说明力是否传递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