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故中学习施工
super张
super张 Lv.12
2015年01月29日 22:55:21
来自于时事快讯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super张 于 2016-1-21 00:23 编辑 经过本人编辑,将本贴保存到了附件,另外更新了一些。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用于规范学习、安全教育等。希望构建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所以附件免费分享给大家,但拒绝伸手党,所以回复后才能下载。此文没有写全,附件中修改的比较全了。因为本人疲于奔命,所以帖子就难得更新了。 一、梁柱节点: 1、从三处地震遗址倒塌房屋和未倒塌房屋的情况看,多跨框架房屋抗震性能较好,砖混结构房屋因没有采取相应的抗震技术措施,倒塌严重。

本帖最后由 super张 于 2016-1-21 00:23 编辑

经过本人编辑,将本贴保存到了附件,另外更新了一些。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用于规范学习、安全教育等。希望构建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所以附件免费分享给大家,但拒绝伸手党,所以回复后才能下载。
此文没有写全,附件中修改的比较全了。因为本人疲于奔命,所以帖子就难得更新了。


一、梁柱节点:
1、从三处地震遗址倒塌房屋和未倒塌房屋的情况看,多跨框架房屋抗震性能较好,砖混结构房屋因没有采取相应的抗震技术措施,倒塌严重。2、从框架结构房屋破坏的形态看,箍筋的135度弯钩和箍筋弯钩的平直长度非常重要。
3、梁柱核心区、柱根和柱顶的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加密对抵抗地震力的效果明显。那么,我们先从11G101—1等(地震前的图集为03G101-1,还有很多已经废止和即将废止的图集规范,本文不一定是最新,但不论新旧,都对工程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中看看是如何对梁柱节点以及箍筋要求的:
1.jpg
很明显,梁柱节点强柱弱梁,柱的箍筋必须按加密间距安装,而梁钢筋则离柱(混凝土)边50mm开始设置;箍筋及拉钩弯钩必须135度,且平直段要达到10d。那我们再看看施工中的照片:核心区因为钢筋纵横交错,很难安装,为了省工赶工期,很多都没安装。
2.webp.jpg
箍筋弯钩平直段过小,可能是因为下料时计算错误,也可能是刚好剩这么长的料,也可能是省料。
3.webp.jpg
拉钩两端都弯成135度,安装的时候很难安装进去,所以大部分都做成了一端135度,一端90度。
4.webp.jpg
很明显,施工过程中,由于不方便施工或者工期比较紧等原因,工人并没有按照规范安装钢筋,现场管理人员也没有尽职尽责。那么这样施工到底会有什么危害呢?我们再来看看汶川地震中的照片:
这是梁柱核心区箍筋没有加密,此处受损严重。
5.jpg
这是梁上下500范围内没有加密,受损严重:
6.jpg
这是柱纵筋在梁柱节点范围内搭接,切箍筋弯钩没有达到135度,平直段不够10d:
7.jpg

二、楼梯
楼梯在我看来可以叫生命之梯,地震一来,人们都要靠楼梯来疏散,可见楼梯在地震支撑的越久越能拯救生命。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6—2011
第8.6.3 规定,规定是在1/3处,而大多施工管理人员就认为是反三步,这也是错误的的认识:
8.jpg
再来看看不看规范施工的照片,施工缝留在梯梁与梯板相交的地方:
9.jpg
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有人争论楼梯施工缝到底是留在1/3处还是
楼层与楼梯的交接处。理由是中间1/3剪力较小部位留置施工缝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不便于准确控制1/3处模板的标高和位置、二次支模时拆除原先的模板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局部“悬挑”改变结构受力状态的情况、1/3处混凝土很难振捣密实并进行有效处理。很多优质工程为了外观好看,就没把施工缝留在1/3处了。


三、砌体
可以想象一下,本来你已经跑出了楼房,但是上面哗啦啦的砖头往下砸。。。这不是下雨,可以抱着头跑都没事。
根据《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等
10.jpg

另外,根据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
11.jpg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这是砂浆没按配合比搅拌,灰缝不均匀:

12.webp.jpg
这是砂浆饱满度不合格,以及拉墙筋设置不规范,构造柱箍筋定位不准:
13.webp.jpg

徒手拆墙已经不是神话,也不需要开挂。现在很多农村自建房都采用的砖混结构,钢筋用量真是少之又少,甚至女儿墙没有设置构造及压顶,看着都害怕,别说地震,风都能吹垮。
这是汶川地震中完全垮塌的建筑,几乎看到不钢筋。

14.jpg
这栋建筑几乎看不到构造柱:
15.jpg
当然也有在地震中完好无损的建筑,旁边就是完全垮塌的建筑。从外观就可以看出,此建筑的构造柱、圈梁设置规范。
16.jpg

四、地基与基础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及11G101-3等:

17.jpg










1.jpg


2.webp.jpg


3.webp.jpg


4.webp.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webp.jpg


13.webp.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a16059c340564c965b04.pdf
2.4 MB
立即下载
super张
2015年01月29日 22:55:42
2楼
本帖最后由 super张 于 2016-2-1 15:48 编辑

五、内外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等:
外架:
18.png
内架:
1、首层内模架立杆底部铺设了槽钢,避免立杆直接支设在回填的土基上造成二层梁板严重下挠现象出现;2、立杆间距均匀且大小符合规范要求,底部设置了扫地杆:

19.png
事故照片:
20.webp.jpg 21.webp.jpg



六、塔吊
塔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都有死伤。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本人呆过的工地曾经也出现过有人从塔吊上摔下致死的情况,虽然不是塔吊本身的问题,但也同样暴露出上下塔吊攀爬过程中的危险性。

作业前应对吊具吊索进行检查,确认各功能正常、完好时再投入使用。起吊时要确认吊挂连接是否可靠。起吊过程中要遵循“十不吊”原则:
1,超载或者被吊物重量不清时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确时不吊;
3,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滑动时不吊;
4,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时不吊;
5,结构或零部件有缺陷损伤时不吊;
6,遇有埋置物时不吊;
7,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被吊物、指挥信号或场地时不吊;
8,被吊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间未加衬垫时不吊;
9,歪拉斜吊时不吊;
10,容器内装的物品过满时不吊;
11,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不吊;

22.webp.jpg

未委托专业的设计单位设计塔吊基础,未编制基础施工方案,未通过验算地基的地耐力,未作抗倾覆验算,未组织基础验收,没有安拆方案等等问题导致事故的发生。
23.jpg

七、扎丝绑扎要求
虽然扎丝只起固定作用,在结构中不受力,但扎丝对于结构受力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主筋与箍筋的位置不能保证,又怎么能保证构件的受力呢?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5.4.9:
24.jpg

之前所说梁柱节点未按规范要求安装,也可能是按要求安装,但扎丝跳扎太多,导致浇筑混凝土和打泵时无法固定箍筋位置,产生位移造成的。

八、垫块(马凳)
垫块很重要的用途就是保持钢筋位置,与混凝土边缘达到保护层厚度。看似无关紧要的保护层厚度其实严重影响构件的受力。举个简单例子,空调板等悬挑构件,钢筋都在上层,虽说端头有90度弯钩可以将钢筋支撑起来,但是浇筑混凝土时容易或者被工人踩踏下去,需要用垫块将其垫起,否则这块板拆模之后很容易垮塌。





当然无法用一篇文章写完几百本图集规范,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随着施工技术设备的不断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推行,以及规范的不断更新完善,相信房屋质量会越来越好。



回复
dlmetrobuilder
2015年01月30日 09:04:54
3楼
图片看不到,没意思
回复
whf182008
2015年01月30日 10:58:15
4楼
这是复制别人空间的内容吧
回复
qq_1413507739172
2015年01月30日 11:56:29
7楼
看着内容像个好贴~可是很多图都看不到了~
回复
super张
2015年01月30日 21:09:25
8楼
whf182008 发表于 2015-1-30 10:58 这是复制别人空间的内容吧收集总结的
回复
super张
2015年01月30日 22:02:58
9楼
dlmetrobuilder 发表于 2015-1-30 09:04 图片看不到,没意思现在看的到了吧?
回复
super张
2015年01月30日 22:04:05
11楼
后知后觉 发表于 2015-1-30 11:56 看着内容像个好贴~可是很多图都看不到了~:(不会弄,现在应该看得到了
回复
漂漂漂漂漂
2015年02月28日 11:27:36
14楼
收集总结的很好
回复
mengbeast
2015年03月01日 08:48:58
17楼
写的不错,对工作有指导作用。
回复
qq_1425187314758
2015年03月01日 13:23:57
18楼
安全无小事,小心在意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