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必看】新西兰建筑规范,另附资料
water1213tree
2014年06月24日 10:01:09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仙人球 于 2014-6-24 17:11 编辑 值得学习的新西兰建筑规范及隔震技术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城市建设者采用更严格的标准规划城市,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及桥梁上设置隔震减震装置。 楼主今天闲逛,偶然看到几篇关于新西兰地震的帖子,感触良深。看着文章,心里有些东西在蠢蠢欲动。有些话终归是不得不说。

本帖最后由 仙人球 于 2014-6-24 17:11 编辑


值得学习的新西兰建筑规范及隔震技术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城市建设者采用更严格的标准规划城市,早在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在一些大型建筑物及桥梁上设置隔震减震
装置。
楼主今天闲逛,偶然看到几篇关于新西兰地震的帖子,感触良深。看着文章,心里有些东
西在蠢蠢欲动。有些话终归是不得不说。其实,这只是若干年前的一个旧事,但是颇为轰动,
多家媒体报纸进行报道。故随意截取一篇,简述事情。如下:


关于事件
2010年9月17日报道当地时间4 日凌晨4 时35 分,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发生
了里氏7.1 级的地震,强震持续了40 秒,让熟睡中的人们措手不及。周围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断裂的
电缆、破碎的玻璃和被砸坏的汽车,一些超市里的物品也全部被震落到地上,场面一片狼藉。
地震发生时,睡梦中的中国公民安娜被一阵剧烈的摇晃惊醒,“发现地震了,我就赶快跑了出去。”事
后,有记者联系到她,听她回忆了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而前几天,安娜刚看完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
这样的巧合让她哭笑不得。
美国地质勘探局称,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以西55 公里处,震源深度为12 公
里。安娜所住的街区距离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约有15 分钟的车程,全部都是木制结构的低矮房屋,所以并
没有大规模受损。地震后的安娜站在房屋前,周围一片漆黑,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震耳欲聋,响彻黑夜。
“房子摇晃得很剧烈,就好像在人手上玩耍的积木一样。”安娜回忆说,“新西兰现在正值冬末春初,我跑得
急,没穿鞋子,站在有霜的草地上禁不住瑟瑟发抖。”
地震发生后3 小时内,震中附近区域又发生了5 次里氏4.0 级以上余震。很多居民索性都直接睡在了
自己的车里。有的居民感到惊慌,纷纷去超市抢购饮用水和食品,赶到加油站去加油。超市里的瓶装水很
快销售一空,食品也所剩无几。距地震中心很近的一家奶牛场老板罗杰·巴特斯说:“整个奶牛场现在就像
是大海,到处都是波浪式的土地。我们没有出现大洞,断裂带经过的地方出现了1.5 米长的裂缝。”
好在地震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目前仅有两人受重伤,据信其中一名50 多岁的男子被倒下的烟囱砸伤,
目前仍在重症病房,另一名男子被震碎的玻璃严重扎伤。与今年1月发生在海地的里氏7.0 级地震相比,这
次新西兰地震的强度更大。海地地震造成了11.3 万人丧生,新西兰却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

1.jpg
2.jpg
3.jpg

关于评论

评论一:不仅仅是“幸运”

“这起地震的破坏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唯一能称为奇迹的就是没有人失去生命。”新西兰总理约翰·基(JohnKey)发表
讲话说。面对“零死亡”的奇迹,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JohnCarter)把它归结为“幸运”:我们国家简直太走运了,
这样的强震也没有造成死亡。
“幸运”的成分在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凌晨4 点半,刚好是所有娱乐场所都关门以后。如果再提前一小时,可能情况和
现在就完全不同了。”当地居民约翰·肯尼迪在博客中写道。另外,由于此次地震的震中距克赖斯特彻奇市有50 多公里,不
属于“直下型地震”。直下型地震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指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对城市的危害巨大。1976
的唐山大地震就属于直下型地震。

评论二:严格的建筑标准

奇迹的发生当然不仅仅是运气好,这与新西兰的人口密度、建筑结构和监管力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虽然克赖斯特
彻奇市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城市,却只有约40 万人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而且居民住的都是一二层楼房屋,房屋倒塌对
居民造成的伤害也比较小。
由于地震多发,新西兰对于房屋建筑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还通过立法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汶川地震发生后,
倒塌的学校的建筑质量曾饱受诟病,有些混凝土结构里面,甚至用钢丝代替钢筋。而新西兰的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
计师以及设计图都有明细规定:图纸要送交专业部门审核;施工时建筑师和设计师可在场监督。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
学院副教授安德鲁·查利森(Andrew Charrison)解释说:“新西兰的建设标准、施工水平、材料使用以及建造环节中的每一
处都必须有质量控制。”一旦出现问题,政府一定会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在一些
大型建筑物及桥梁上设置隔震减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来临时造成的损害。这项技术在四川地震灾区也用到过。另外,
低层和多层居民住房基本都采用木框架大玻璃的轻型建筑,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不高,也易于被民众接受。
对新西兰政府来讲,他们也经常因昂贵而严苛的执行标准而遭到批评。管制的严格复杂化,必然使审查耗时,费用增
加。“但这些不是关键性问题。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会得到验证,那就是在一场天灾中没有人死亡、损失也降到最小。”事实
证明,新西兰政府长期的严格审查得到了回报。

评论三:重视抗震知识普及

新西兰对民众抗震知识的普及也非常重视。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
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来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
政府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印制防御各种具体灾害的宣传品,其内容包括灾害
的识别、预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据专家介绍,根据以往大地震的经验,90% 的死亡人员都是在
跑出家门之后因为墙倒屋塌重物坠落致死。同样在地震多发的日本,每年都有固定的防震演练,所以当地震来临时,民众
才会不慌不乱。吸取教训才是以人为本。


1.jpg


2.jpg


3.jpg

water1213tree
2014年06月24日 10:05:03
2楼
本帖最后由 仙人球 于 2014-6-24 13:44 编辑

关于新西兰

新西兰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大陆板块之间,属环太平洋地震带。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就位于一条十分明显的断层纵贯区内,而南岛的群山,更是由数千年来两大板块碰撞而成。克赖斯特彻奇大学马克·奎克利(Mark Quigley)教授分析了地震的成因,“地震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不断相撞所引发的。地球的一侧向右倾斜,达3.5 米,在一些地方向上突起。我们去查看了两座房子,它们被地震完全撕成了两半。”

4.jpg


在这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年可记录到的地震次数达14000 多次,居民们能感受到150 次,能够造成破坏的地震每年则不到10 次。但历史上仍有几次地震造成了非常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931 年发生在北岛内皮尔(Napier)的里氏7.9 级的海湾地震(Hawke’s Bay earthquake)造成了256 人死亡,建筑物严重损毁,海湾在大地震中几乎被摧毁殆尽,内皮尔城也差点被夷为平地。从那以后,新西兰渐渐吸取教训,避免让悲剧再次发生。因此最近一次造成人员死亡的地震要追溯到1968 年,共造成3人丧生。此后,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却一直保持着零死亡的记录。

5.jpg


有一个统计数字显示,近50 年来级别相同的地震,在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要比发达国家高20 倍以上。新西兰从地震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近年来,全球地震进入了活跃期,极端气象频发,防震科普教育变得越发重要。而刚刚发生的新西兰地震就成了最生动的教材。


关于反思

地震专家汤泉曾说过,在世界上的130次巨大的地震灾害中,90%—95%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也就是说,建筑物能否抗御大地震的袭击,是能否把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国来讲,不说地震,就是平常的新建建筑甚至是在建建筑的倒塌,每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都远比人家的一次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多。
本来新西兰拥有世界上非常完善的 建筑法规,在建筑物和桥梁建设上都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和材料,从质量和抗震能力上讲都是非常过得硬的。但是,在去年9月4日7.1级的强震中,有10余万间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且地面出现裂缝和弯曲。自那次强震后,4.5级左右的余震一直不断。长期的原地重震和颠簸,地下的地层、地面的建筑物和道路等都已经招架不住了,所以自然界频发的地震对人类智慧成果的摧毁是没法估量的。
智利、日本乃至新西兰,都属于地震多发的国家,所以应对地震的各项措施都比较好,建筑质量标准比较高,也是减少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国内呢?
国内的自然灾害之多不亚于这些国家,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等可以说每年都在轮番袭击着国人,但是我们从中吸取到了多少教训?“楼歪歪”、“楼薄薄”、“桥断断”如野草般割了再长、倒了再起。在建筑工地,减少水泥用量、拉伸钢筋、用竹签代替钢筋等等竟悄然成了建筑业中的“阴魂”挥之不去。一个雷能把一栋楼“雷倒”,女性的高跟鞋能把天桥的路面踩碎,“优良工程”转眼变成“豆腐渣”……这些都是在没有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建筑物大面积倒塌更是触目惊心,建筑物里的人们和财产也都难逃劫数,为何我们的建筑都如此不堪一击?这其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人类的本能要求我们自己在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保护好自己和同胞,在承建桥梁、建筑时的智慧、责任心、安全意识,能够挽救大厦于即倒。然而,缺乏责任心,缺乏安全意识的后果,就是巨额财产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说我们的建筑物都是豆腐渣,不但羞辱了我们的建筑商,也羞辱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但谁又敢否认,我们的建筑在巨额利益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建筑平均寿命较长,美国达到74年,英国达到了132年,而我国只有25到30年。近些年,我们进行大规模的房屋建设、基本设施建设,新的建筑数量达到空前,可质量却不容乐观,我们的政府部门、开发商、建筑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西兰发生7.2级强震,前期却没有造成人员死亡,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启示,这就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我们的建筑质量是关键。我们需要好好想想哪些因素造就了国内目前建筑质量的低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保证我们的建筑在自然灾害面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留有一些出口。

关于结尾

作为土木人,我们能做的,想做的比我们以为的多的多。楼主最后深深期待下一次让世界惊讶的是我们中国。
最后附新西兰建筑法规,混凝土、桥梁法规。
6.jpg
回复
chinalxb
2014年07月17日 08:54:58
3楼
下载了,学习学习。
回复
zwglxlzhj
2014年08月06日 17:15:25
4楼
谢谢楼主!
回复
weibo_1405393557036
2014年08月08日 12:29:54
5楼
天朝伤不起~
回复
zpaims
2016年01月02日 14:47:41
6楼
谢谢楼主,不知道楼主现在是不是在新西兰
回复
shboyz
2017年03月24日 22:18:32
7楼

感谢楼主辛苦奉献。
回复
攻城师100017
2017年03月29日 22:47:39
8楼
谢谢楼主分享的精彩内容!!!但是你发是新西兰桥梁规范还是新泽西桥梁规范?楼主
回复
牧野鹰扬
2017年04月08日 11:37:03
9楼
谢谢,学习别国先进技术
回复
shawnlau
2017年04月09日 14:55:18
10楼
谢谢楼主,我个人认为天朝的技术不输给他们,关键是管控不力。
回复
摩斯菲尔
2017年04月21日 14:46:44
11楼
矮房子,当然没那么多事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