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思路大总结
luoshanming01
2014年05月28日 15:00:03
只看楼主

关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华罗庚院士说过: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门类繁多,很是繁琐,掌握这些细节已属不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就是由薄到厚的必然阶段,而当你耐心地看完所有的类型后,不要着急休息,整理总结后,就会有欣喜的发现,这就是由厚到薄的提炼过程,是学习的一种境界的提升。 在准备二级结构考试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施岚青老师的指南,结合大学教材,弄懂了很多概念,但是沉闷繁琐的学习过程,让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更加坚定——必须化繁为简,提炼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精髓来。就像你背着一箩筐碎石、卵石、大理石、花岗岩、白玉石等等等等,别人问你背着什么,你说这些累死,不妨一句话,我背着石头而已。

关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华罗庚院士说过: 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门类繁多,很是繁琐,掌握这些细节已属不易,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就是由薄到厚的必然阶段,而当你耐心地看完所有的类型后,不要着急休息,整理总结后,就会有欣喜的发现,这就是由厚到薄的提炼过程,是学习的一种境界的提升。
在准备二级结构考试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施岚青老师的指南,结合大学教材,弄懂了很多概念,但是沉闷繁琐的学习过程,让我一直以来的想法更加坚定——必须化繁为简,提炼出结构设计的灵魂和精髓来。就像你背着一箩筐碎石、卵石、大理石、花岗岩、白玉石等等等等,别人问你背着什么,你说这些累死,不妨一句话,我背着石头而已。
具体的整理后的成果就是附件的图片,CAD里做的,截图如果下载下来不清晰,可直接下载DWG图片,字体是TEEDENG+HZTXT,售价还是本人风格,一律1块。
由附件可知, 混凝土构件设计无非就是判断构件受力类型、区间控制、配筋后校核配筋率等构造要求三步罢了,至于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都是根据截面力学平衡推导而来,至于大家普遍觉得繁琐复杂的受压受扭构件计算,也不外乎这个过程罢了。大家不信,可以静下心番薯看看呢。
小院蔬菜妄言,高手批评指导!

免费打赏
swust20084126
2014年05月28日 15:19:04
2楼
好资料,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回复
cardina
2014年05月28日 21:06:21
3楼
楼主说的有道理
回复
无间道
2014年05月29日 06:12:21
4楼
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赞一下。
回复
redcattle1988
2014年05月29日 16:25:49
5楼
资料在哪 没看到啊
回复
lanyuan080720
2014年05月29日 16:44:29
6楼

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的提高。赞一下。
回复
honye123
2014年05月29日 19:28:55
7楼
不是吧!这是什么情况?不是说大总结吗?
回复
liangke80
2014年05月30日 07:36:02
8楼
楼主,附件呢?
回复
lxq1975lxq
2014年05月30日 08:23:15
9楼
没看到资料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