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筑之高层结构设计必须注意的问题(二)
jiegoulaosheng
2013年08月26日 09:21:19
只看楼主

4 、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位移比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的参数。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见抗规 3.4.3 条高规 4.3.5 条规定。 注意: 1) 验算位移比可以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2) 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 位移比超过 1.2 ,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4 、位移比:取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比值。位移比是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的参数。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见抗规 3.4.3 条高规 4.3.5 条规定。
注意: 1) 验算位移比可以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2)
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
3)
位移比超过 1.2 ,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用于送审,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
5
、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 4.3.5 条。
一旦出现周期比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种改善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一句话,周期比控制的不是在要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承载力布局合理性,限制结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6
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
条文:高规( 5.4.2 )条和混凝土规范( 7.3.12 )条都提到重力二阶效应问题。
概念:重力二阶效应一般称为 P-DELT 效应,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当结构发生水平位移时 , 竖向荷载就会出现垂直于变形后的结构竖向轴线的分量,这个分量将加大水平位移量,同时也会加大相应的内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几何非线性效应。
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对刚重比的要求见高规 5.4.4
注意:考虑 P-DELT 效应后 , 结构周期一般会变得稍长,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7
参与振动质量比:即有效质量系数
例:一八层框架,有大量的越层结构和弹性结点,需许多的振型才能使有效质量系数满足要求。
计算振型数 剪重比 有效质量系数
30 1
6 50%
60 3
2 90%
原因:振型整体性差,局部振动明显。
注:要密切关注有效质量系数是否达到了要求。若不够,则地震作用计算也就失去了意义。
8
倾覆力距比
1
)短肢剪力墙结构
《高规》 7.1.2 条: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距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距的 50 %;一、二、 ** 短肢剪力墙轴压比不宜大于 0.5 0.6 0.7 ,对一字形短肢剪力墙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 0.1
2
)框架-剪力墙结构
新抗震规范第 6.1.3 条、高规 8.1.3 条规定,框架 - 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百分比 50% ,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采用。
9
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层间位移角限值)
1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钢筋混凝土框架为 1/550 ,详《抗震》表 5.5.1
2
)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钢筋混凝土框架为 1/50 ,详《抗震》表 5.5.5

免费打赏
尼玛次仁
2013年09月10日 12:52:07
2楼
写的非常好,谢谢
回复
尼玛次仁
2013年09月10日 12:52:32
3楼
写的非常好,谢谢
回复
尼玛次仁
2013年09月10日 12:53:12
4楼
写的非常好,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