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模板支架实际荷载增加和实际抗力降低的主要因素 变化方面 类 别 造成实际值高于或低于设计值的主要因素 支架荷载及其作用的增加
变化方面
|
类
别
|
造成实际值高于或低于设计值的主要因素
|
支架荷载及其作用的增加
|
实际荷载
|
1
)劲性配筋和高配筋率结构件未调增自重标准值;
2
)出现了未予计算、但数值较大的施工设备、堆料等荷载;
3
)在作业面上集中了过多的人员和浇筑、振捣设备;
4
)在架面上进行支顶或校正等其他荷载加大因素
|
实际形成的荷载作用
|
1
)未按最不利受载部位(如梁交汇处,设安装用具处等)计算;
2
)立杆的实际间距或负载面积大于设计值;
3
)架体相邻顶部支点不同步承载或受载后沉降变形不一致,使高位和沉降变形小的立杆承受较大或过大的负载作用;
4
)支架立杆未按与集中荷载作用点对中或与集中线荷载轴线对称要求设置,造成较大的偏心作用;
5
)巨大集中点荷载承传分布构造对其下墩式支架立杆的不均布作用;
6
)混凝土浇筑或屋盖结构安装工艺不能达到稳定、逐层(步)和均衡加载的要求,或者临时做违反这一要求的改变
|
|
支架实际承载力的降低
|
材料和构架情况
|
1
)使用劣质、减料、变形、磨损的杆件和连接件;
2
)构架节点和杆件连接不合格;
3
)顶横杆以上立杆的伸出长度过大,扫地杆设置过高;
4
)漏设横杆;
5
)梁下与板下支架或混合支架(满堂与墩式或排式支架的组合)各部位架体的立杆间距和步距不配合,横杆不能按设计要求拉(连)通,使构架的整体刚度降低;
6
)随意加大构架的参数;
7
)未按规定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斜杆)或设置不合格;
8
)架体结构没有斜杆设置竖向框格的高宽比
h
/
ι
a
(
或
ι
b
)
过小
(
≤
0.8)
;
9
)混用互不配合的不同架种材料;
10
)立杆垂直偏差过大;
11
)架体受到风载以外的侧力作用
|
支座、架型和架高情况
|
1
)可调托、底座丝杆的直经偏小(<
36mm
)
,
工作长度(顶托板或底座板至托柄螺母的距离)过大(>
2/3
丝杆全长或
300mm
)
;
2
、架体窄边高宽比过大;
3
)抗力降低因素随架高增加形成的不利积累
|
架体不应出现的主要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
类别
|
脱离或影响设置与工作状态设计的变化
|
架体设置状态
|
1
)设置基地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造成部分立杆脱空,虚支或滑移;
2
)支架底部未设置支垫或支垫不合格;
3
)未按规定设置架体顶步加强层和扫地杆加强层;
4
)高支架未设置必要的附着拉结或整体稳定加强措施;
5
)未设置专门承传水平泵送管道及其他水平、斜向力的构造;
6
)在毗邻地区进行地下工程及其他危及支架设置安全的施工
|
架体工作态度
|
1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架体(立杆)倾斜;
2
)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未予考虑的水平力作用;
3
)在遭受强自然力(风、雨、雪、地震等)之后未做检查,调整和加固;
4
)由加载不均衡引起的工作状态变化;
5
)由突加冲击荷载和局部损坏连带引起的工作状态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