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对比过一部分施工工艺,无论从模板支撑、钢筋帮扎、砼塌落度、砼浇注和收面以及养护等,某些工地还是做的比较到位,但是还是出现裂缝。后来我也对比过一些设计图纸,特别是砖混结构全现浇板,对于3.3米以上开间,出现的裂缝均比例都很高,再观察板厚一般为10cm-12cm,钢筋一般为8―10个,间距一般是110-150不等。 请问,这里面出现的裂缝到底是施工原因引起的多还是设计本身的原因引起的多呢?设计人员在考虑结构设计时是否应该把裂缝预防作为首位呢?
我也对比过一部分施工工艺,无论从模板支撑、钢筋帮扎、砼塌落度、砼浇注和收面以及养护等,某些工地还是做的比较到位,但是还是出现裂缝。后来我也对比过一些设计图纸,特别是砖混结构全现浇板,对于3.3米以上开间,出现的裂缝均比例都很高,再观察板厚一般为10cm-12cm,钢筋一般为8―10个,间距一般是110-150不等。
请问,这里面出现的裂缝到底是施工原因引起的多还是设计本身的原因引起的多呢?设计人员在考虑结构设计时是否应该把裂缝预防作为首位呢?
13楼
无特殊要求,非预应力砼构件带裂缝工作是允许的。只要裂缝控制满足规范要求就行了,也就是满足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设计应该把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放在首位的。
回复
14楼
无特殊要求,非预应力砼构件带裂缝工作是允许的。只要裂缝控制满足规范要求就行了,也就是满足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设计应该把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放在首位的。
回复
15楼
无特殊要求,非预应力砼构件带裂缝工作是允许的。只要裂缝控制满足规范要求就行了,也就是满足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设计应该把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放在首位的。
回复
16楼
我觉得对于屋面,或者说地下室顶板,对于板裂缝的要求必须从严。否则到时候浸水或者漏水,整改起来非常之麻烦,尤其是上面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
对于结构设计师,这些地方配筋的时候要考虑一下施工的因数,说实话去现场验收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板筋被工人踩得乱七八糟的,对于这些地方人为加强一点没坏处。
回复
17楼
除预应力混凝土外,一般混凝土设计时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因为受拉构件中,拉应力基本靠钢筋承受,混凝土的拉应力很小,不能承受拉应力,所以我国混凝土设计规范中,规定了裂缝宽度要求,只要不超过规范要求即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