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所有想加入港漂建筑师的同学敲一个警钟
汪俊杰
汪俊杰 Lv.6
2013年06月04日 14:36:43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woaichi1234 于 2013-6-4 14:42 编辑 最近总有很多学弟学妹和诸多建筑同行问我出国读书来港工作的问题,抱歉不能一一作答,其实我有很多想法想和你们分享。但出于每天下班后脑袋所处的休眠状态和懒惰一直没有完成这封信。以下这些经验和建议虽然没有什么针对性,但我相信对于你们来说会有很大帮助,也相信解答了你们不少问题。 关于香港 香港怎么说呢,套用一句形容纽约的话,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说白了,就是有钱就是天堂,没钱就是地狱。有钱,你可以享受到在大陆顶级生活还要奢华的品质和服务,没钱,对不起,你的生活标准比在大陆要降了好几陪。大陆租个几千块每月的房子肯定两居室,而且还比较不错;香港,如果你想住在港岛或者是九龙,每个月几乎上万的房租只能租个30平米不到的二三十年的老楼。如果你没有在住上做好心理准备的话,你会非常不适应的。所以,来香港前,就做好把1/3工资贡献出来的准备把。

本帖最后由 woaichi1234 于 2013-6-4 14:42 编辑

最近总有很多学弟学妹和诸多建筑同行问我出国读书来港工作的问题,抱歉不能一一作答,其实我有很多想法想和你们分享。但出于每天下班后脑袋所处的休眠状态和懒惰一直没有完成这封信。以下这些经验和建议虽然没有什么针对性,但我相信对于你们来说会有很大帮助,也相信解答了你们不少问题。

关于香港

香港怎么说呢,套用一句形容纽约的话,既是天堂,又是地狱。说白了,就是有钱就是天堂,没钱就是地狱。有钱,你可以享受到在大陆顶级生活还要奢华的品质和服务,没钱,对不起,你的生活标准比在大陆要降了好几陪。大陆租个几千块每月的房子肯定两居室,而且还比较不错;香港,如果你想住在港岛或者是九龙,每个月几乎上万的房租只能租个30平米不到的二三十年的老楼。如果你没有在住上做好心理准备的话,你会非常不适应的。所以,来香港前,就做好把1/3工资贡献出来的准备把。

此帖不是找房贴,所以具体不说,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住房经验。反正都是上万的房子,但选择起来有两种观点:一,你是party animal,没有social life就活不下去;二,像我一样,是比较注重居住质量的人,什么都能凑合,唯独住不能。刚来香港的时候,找了一个离公司就10分钟路程的老楼,房子很陈旧,而且每月租金近一万,让我十分讨厌我的家,加上当时加班严重,进而讨厌我的工作,讨厌香港。整个人的态度特别消极,一直处在恶性循环的小圈里。后来换了工作搬了家,新家是在元朗,上班地铁要40分钟,但条件很好,房子是12年的新楼,我是第一个入住的,跟服务式酒店公寓没啥区别,进门有人给你开门,没事就去会所游泳那种。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了,住的好,心情好,作息规律了,身材变fit,态度积极向上,老板喜欢港妹爱,慢慢对香港也渐渐习惯了,整个人都处在正能量当中。这种积极的循环原因就是我喜欢我的新家!

之所以花这么多笔墨说住房,真的是因为住房是来港生活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点,过了这关,其他的影响都是小儿科。其实,香港有很多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不是你拿几个亿短时间就能砸出来的。当初英国还日不落的时候,殖民地遍布全球。但对待香港的定位是建造东方的维多利亚港,而不像殖民印度那样就是为了抢资源。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把自己最先进那套东西带来了香港,文化,法律,艺术,科技,这种文化底蕴真的巨大的优势。所以就算深圳、前海等地区发展再快,但短时间赶超香港也是不可能的,香港的这种优势是靠时间,靠耐心积累起来的。香港人虽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扭曲,但有一点我不得不承认,这里的人素质很高,也难怪他们老声讨大陆人。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这里没有大陆那样4车道宽宽的大马路,没有纵横穿梭的立交桥,没有横冲直撞的军车,没有单双号限制,没有雾霾,没有pmi 2.5;有的只是就算队伍排到一公里外也默默走到队尾的乘客,有的只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和司机。这边最宽的马路,也就两车道并行,更别说什么公交车车道了,但真的从来没有赌过车,即便车开得再慢,车还是在动,这样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尾气,那么多污染了。

香港的软实力不仅是国民的素质,还有其无与伦比的国际金融,文化之都的称号。香港人,问他们什么都可以不知道,但他们绝对知道怎么理财,怎么致富。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地方,你会发现遍地都是房屋中介,各种金融公司,各种金融产品,黄金,期货,股票,基金;赛马,***,足彩,你能想象到的各种赚钱方式应有尽有。所以,在香港是学习理财的很好的地方。这里是不做实业,做吹气泡行业的人的最好归处。但是,小心,在你准备踏入这个大气泡前,先用知识和信念武装你的思想。因为人类最大的弱点,贪婪在这里会被无限放大化。你要明白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投资,一先学会输,二学会怕,三才是学会赢。没有几个赚大钱的人是真心想赚钱的,正所谓无心佳乃加。


免费打赏
汪俊杰
2013年06月04日 14:37:20
2楼
关于建筑师

香港,其实不止是香港,建筑事务所分成两类:明星事务所和商业事务所。最理想的状况是刚毕业趁着年轻在明星事务所里摸爬滚打一两年,要的就是种体验和经历。知道建筑师是多么苦逼的行业,需要忍辱负重丧失人格的勒紧裤腰带忍下来。之后,当体会到这个行业的最痛苦和最阴暗的地方后,马上转型到商业事务所,会发现原来受的苦都是值得的,从此驾轻就熟,平步青云。所以,选择的工作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确,要知道自己选择这个行业,这个公司的目的是什么。明星事务所,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学设计,所以没薪水,通宵熬夜,这些状况都太正常不过了,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因为你的目的不在钱,不在自由,而是在设计,在智慧!相反商业事务所,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为了盖房子,所以不要抱怨没有设计,项目无聊不有趣,住宅项目满天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既然选了走这条路,选了就不要后悔。

当确定了自己的大方向后,以后的事情就相对容易很多。此时,你就可以考虑在大前提下自己的各种小目标了。作为建筑师,你可以不是专才,但你一定要是个全才。很多人和学生只是看到了好玩的形体和好看的外表,以为建筑设计就是做很cool,很fancy的形式。那么,可以说,你和外行人也没什么区别。建筑师,不是设计师,设计可能只占到建筑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10%,甚至更少。之所以被如此夸大和放大化是因为一个建筑,往往被人们关注和记住的只有它的外表和形式。尤其我们现今又是处在一个非常浮躁和事故的社会,外貌协会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美学评价,进而对于一个建筑的评价和欣赏。这种可怕的空洞和内涵的匮乏的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的俗文化。话题扯远了。。。(我总是刹不住闸)。一个好的建筑师,是要具备方方面面的能力的:professionism, leadership, team work, management, presentation, technical knowledge, 而innovation也仅仅是其中之一。同样,一个好的建筑,不仅需要有优美的形式,还要有支撑它的结构,提供人们使用的各种功能,配套的各种水暖电设备,材料的选择,构造的细部,项目的施工和管理,项目的造价和经济估算,文化考虑和地域性,法律法规的合理性,产品的品牌营造,市场策略包装。。。。所以在国外,之所以建筑师能有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和魅力,就是因为建筑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同时需要人具备各种综合素质的行业。我们是画家艺术家,但不是纯意识流;是土木建造师,但不是技术建造;是金融分析师,但不是数学家;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发言人,但不是科学家;是作家和文化人,但写作的工作不是纸笔;是演员,但工作的舞台不是电视上。。。。

花了这么多笔墨说什么是建筑师,真的因为很多学生(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盲从盲跟,没有做到全面发展。所以,你自己去做一张表格,填上建筑师具备的各种素质,然后打分。好比玩fm,一个球员,有不同的属性。可能你不是生来天赋就是19的天才(游戏里满分是20),也没有过人的加速度和眼花缭乱的盘带,但你可以选择有很高的团队合作,影响力,传球能力,大局观和抢断,也同样可以成为妖人!总之,明确了自己的弱项之后,这样有针对性的挑选工作和项目,这样非常有利于你的全面发展。


回复
汪俊杰
2013年06月04日 14:38:15
3楼
关于公司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香港的事务所。香港的事务所分两类:一类是外企,一类是local firm。local firm基本都要说粤语,而且剥削极其严重,工作环境都是一个个的小cabinet,心情会很压抑,个人不建议。相反外企international程度很高,基本上一半都是外国人,文化环境和工作气氛就要好很多。我换过一次工作,同时有很多朋友在其他外企,可以说对香港的typical外企算是非常了解。以下做一些点评:

首当其冲肯定是Aedas,全球都有分部但总部在香港。600人的公司坐拥太古商业区的OIE三层办公楼,上班地点相当的敞亮,是那种梦想去ifc,icc上班的白领最好归处。薪水财大气粗,是全香港薪金最高的地方,而且起点很高。公司文化和各种活动都体现出了大公司的规模,公司装修非常漂亮,模型室有两台3d printer,基本上都是高学历,高经历的同事。这些因素也使它成为了众多港漂建筑师的首选。

好话说完了,也说说坏话。其实规模太大的公司都差不多,工作分工细化非常明显,培养出来的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一环,得不到全面地锻炼。而且更多地时候只是project architect的一只手,充其量就是一个建模,或者render,或者后期photoshop的工具。在这么年轻的岁数就开始输出大于输入,你的未来会很恐怖和无聊的。另外,大公司组和组之间完全不一样。好比aedas,全香港就有10多个director,每个人下面都有40,50人,完全像一个小公司。有的组可以做很cool的东西,而有的组则是做很无聊的项目。这种机会也真应了那句老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的时候运气真的比你的实力要重要很多很多。。。不过即便你运气再好,最多也就干两年,这种大公司铁打的硬盘流水兵,缺了谁都行。所以来香港两年多了快三年了,我刚来到时aedas的那波人陆陆续续都走光了。。。。

下面说说比较奇葩的RMJM。本来实力超级雄厚,某种程度上比aedas还要好,因为是讲究设计的公司。结果自家后院着火,现在名存实亡,几个有头有脸的director分别离开了公司。一波去了Aedas,听说最近也混的不怎么样了;一波去了hassell;一波自己开了10design,我个人感觉比MAD牛,而且薪水很不错;另一波则来到了我自己现在的公司ATKINS。最前面那拨不多说,因为没有在那个组做过,只知道他们很抱团,和aedas其他组格格不入。第二波是其实就是John perlins,我自己面试过,公司在北角,project director是中国人,很好说话,John不常在香港,一周来个两三次看看设计,现在听说已经成长到20多人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小公司发展空间大,而且中国人比较懂怎么用中国人,不像Aedas,不太会使用大陆人的常处,只是做些盯效果图的低级活,从来不带去见甲方(不过话说回来,还是要看你在哪个组);第三波最近火的不行,是sci-arc, upenn, aa那些学飞线,编程的毕业生的最好去处。我有很多朋友在那,是个纯设计的公司,听说待遇不错,公司还有台球桌和乒乓球桌,可乐水果每天有,是那种适合搞创作的地方。而且老板ted givens天赋极高,人又和蔼可亲,最重要的是择贤而用。你有能力只要展现出来,就会让你去大胆作,会指导你。而且员工都是zaha, un这些玩形式的事务所出来的,所以刚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机会,一定去10design锻炼一下。而且员工都是international的背景,香港人不多,所以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具体信息可以去咨询这两位,都是单身高福帅哦,美女们快抓紧! @汪洋 @张睿钊 最后那波,也就是我的老板,ian,怎么说呢,我其实一直觉得他内心是很想大胆的玩的,但由于香港atkins去年刚成立,需要先站稳脚跟,所以不得不做很多竞赛和商业项目,但是他也是招了一大帮zaha, un, mad, 还有像我一样从upenn, aa, 还有sci-arc毕业的学生。公司电脑里rhino5和maya13都是正版的,你说他不想玩谁信??而且我发现一旦有那种纯竞赛形式的项目,他带出来的东西还是很疯的。所以还是随着公司成长一起成长吧,至少他也是有玩的理想和想法的。

还有几个事务所,我很喜欢,但门槛很高,所以不如上面的好近。比如foster n partner, oma, 和TFP。可笑的是,这些地方门槛虽然高,可我的同事都是从这些地方出来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在这些地方工作也没啥分别。所以这类,除了TFP,我还是算作明星事务所吧,至少都待不常。

其他的事务所,比如benoy, hok, woods bagot,所招中国人极少,而且本身规模也不大。所以了解的比较少,不过benoy去面试过,感觉香港人占了80%,不太建议去,原因稍后提及。

最后就是local firm了,比如roland lu, rocco之类的。我去过roland lu面试。。。发现不是外企的地方真的很可怕,竟然都不是开敞办公。。。是那种一个一个小隔断的办公室,交流起来极其不方便,而且公司没有外国人,没错你没看错,是没有外国人。根本不适合我们这种international background的人。香港人做设计很苦的,那个地方是没日没夜的加班,估计是这些所有事务所里加班最恐怖的吧。

还忘提了一个p&t, l&o。前者公司全香港最大,后者也是香港人占到99%的事务所,这俩地方只听说比我年长很多的人去过,跟我同岁或者小的,没听说谁再过。。。。所以年轻的各位就不用想啦。。。

回复
汪俊杰
2013年06月04日 14:40:56
4楼
像我在的ATK,典型的商业事务所,做事儿paper work很多。就算哥们就坐你边上,他们有时也愿意发邮件跟你说事儿。在他们的文化里,事儿口说无凭,必须要有证据,有记录。经常我要做的就是和国内甲方,LDI,或者是supplier打完电话,都要总结一封信发给对方,不管对方看不看。以后可能有千分之一出问题的时候,你就把原来的信件找到,说我XX年X月X日,我们说的事情是blah, blah, blah。有理有据,法律上永远站得住脚。这样做大部分时候是好的,但有时为了做而做,同时浪费很多时间放在翻译和整理上,也十分官僚。对这事体会最深的就是meeting minutes的整理。每次开完会,不管多大多小,都要整理备案。会议谁出席了,几点几分,在哪,讨论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果,谁去跟进解决什么事儿,说的清清楚楚,基本到了八股文的程度。我写了这些纪要,才发现自己语文水平真的好差。记得第一次写时,到PM那里圈的都是红圈。叙述时从来都不能用“我们”,“他”,“说了”这样的字眼,取而代之则是“我司”,“贵司”,“确认并核实”。。。。

这些体制上的严谨和规矩带来的是系统化的好处,同时也间接促成了香港整体服务行业的优势和高品质的质量。很难想象像我们这样在工作上锱铢必较的人在生活中会随随便便。别人对你要求高,你就自然会对别人的要求高。你也会变得计较和挑剔,这样往好了说,其实也间接提高了其他服务业的水平。所以香港的各行各业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下的产物。这么去想,你也不难想象为什么香港成天都在游行了,你看看每天香港的新闻报纸,基本没有积极正面的消息,要不就是占领中环要真普选,要不就又是哪位政府官员犯错说错话,要不就是反国民教育,反水客,反大陆。。。。就没有一件事儿到他们眼里没毛病的。这里不展开讨论了,毕竟是在讨论建筑文化,但说到建筑文化,就不能不涉及到更广义层面上的香港文化。。。

由于我的公司是典型的外企事务所,外国人站到了一半多。所以公司的文化也是由你可爱可恨的同事们组成的。以下就概括谈谈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

中国人喜欢抱怨,喜欢推卸责任,喜欢更多不去自我改变而是祈望环境的变化。建筑行业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健康。没有工会,没有人为我们争取正当的权利,所以加班加点工作没有OT费是家常便饭,明星事务所更是付只够温饱的低薪水。但我却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待这件事件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外国人是凭兴趣在工作,而中国人更多的是在为钱而在工作。所以中国人为什么做不出好的设计也就不奇怪了,因为当你把设计当作生计的手段时,其实就没有了设计,也不可能做出好设计。只有那些真正踏下心来,不为金钱,不为甲方所迁就,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的人才有可能做出好的设计。所以设计不是用来赚钱的,赚钱其实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做设计的。王淑的成名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能获pritzker奖的原因了。

又回想到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当时美国建筑业已经是夕阳产业,同时还是经济低谷,根本没有项目,但美国人都是自己贷款来上学,学了还找不到工作,可是他们就是喜欢。论刻苦,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差,真是天天睡在studio里。。。为什么?因为兴趣,因为爱。反观我们,可能兴趣是我们在找工作,选专业时最后考虑的因素。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会迷茫,会不知所措,因为我们从小就失去了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我们习惯去按照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去定位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而外国人真的是为了自己而活着。这也就不难解释当我们加班的时候,蔓延的都是抱怨,薪水这么少却还要每天做十二个小时,做的事情无聊没劲,眼高手低。因为我们永远看到的都是我们什么时候加薪,什么时候升值,什么时候能更加适应这个体制;而从来不去思考我们什么时候能承担更多的责任,什么时候我可以独立做项目,什么时候我可以率领一个团队。在这里,跟老板提加薪总有这么条策略,不要提加薪,而是提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我们有时输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这里转述一下骆家辉对中国人的评价,我非常的赞同,希望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其中的道理:

1.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2.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3.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
4.能通过关系办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5.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6.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
7.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不能让别人爽。
8.不为朋友的成功鼓掌,愿为陌生人的悲惨捐助。
9.不为强者的坚持伸手,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
10.不愿为执行规则所累,宁愿为适应潜规则受罪。
11.不为大家的利益奋斗,愿为大家的不幸怒骂。
12.不为长远未来谋福,愿为眼前的小利冒险。

说完文化,下面谈谈工作方式吧。说到工作方式,首先要讲的就是外资企业的工作范畴(scope of work)由于大陆的项目外企更多签订的合同多是architectural consultant,所以一个项目,一般只做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方案设计(schematic design),和扩初(EPD, extended preliminary design),有时还会做外立面的大样设计DD(detail design),基本就是控制一个外观或者是室内的DD。至于施工图都是国内的LDI来画的,最后画好我们来审核。另外,和建筑配合的水暖电,结构一般也是国内的LDI来提供。

另外外企分工其实挺明确的,一个项目,一个主任建筑师,一个项目经理,这两个人title一般都是associate。项目大一点的再配一个SAD(senior architectural designer)或者有牌照的SA。下面再来一个AA(architectural assistant)基本就差不多了。所以中高层的两人分工很明确,PM做项目协调,和甲方,LDI沟通,制定项目计划,控制项目进度,掌握项目经费,审核图纸。所以这个工作一般都是中国人来做,而且偶尔也项目管理方面不忙的时候,也需要兼职负责大package里面的某些内容。而主创设计师基本都是外国人,设计的所有方方面面都要他说了算。所以有时候项目经理活的很窝囊,甚至有的时候觉得有点像汉奸,明明自己很简单能处理的事儿,因为牵扯到设计,还要费劲周折翻译给主创,然后还得经过他同意才可以确定。而且遇上没能力的老外,真能把你气死,建个模型磨磨唧唧半天不出活儿,还搞得自己很累的样子。工作久了,也换了两家公司,总体感觉是这边的老外,中高层能力真的都很强,他们也是高薪的代言人,而sad以下的外国人大部分很水,可能在zaha, UN蹭了一年半载就拿着金字招牌来了,但是基本仅仅是知道建一个’white model’。材料,结构,构造啥都不懂不考虑,学艺术的人模型形式比你弄得好看多了,你是建筑师就是要把自己的方案实现出来,这也是和艺术家最本质的区别。可惜在学校里和社会上的各种风气把建筑这门学科变成了玩形式,玩软件的附属品。有些老外画图CAD都不会,更别说什么通风,排烟的管井上下要对其,什么是VRV,VAV, 哪里有梁,哪里有柱,净高要求是多少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一窍不通。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中国人该做的,而有些时候,我们也懒得查规范,索性发给LDI去做。这样一来,你就更什么都学不到了。以后万一你回国内或者自己开事务所,哪里有什么LDI和你配合,都要自己来了。还好带我的director是新加坡人,他教会我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什么事,要自己先做,再问别人。比如玻璃选材,什么是VT,什么是SC, 什么是low-e,什么又是low-iron,他们的区别是什么,你要是什么都不懂,那你就等着被忽悠吧,你的知识水平要是比甲方还低的话,后果也可想而知了。建筑,是太综合的一门学科,形式这玩意,我们本科,研究生,工作的头一年都玩够了,就让他们那些老外开开心心的玩去吧,你要知道,你不懂得还太多太多,建筑平面布局,结构选型,日照分析,设备选型,各种放火规范,节能报告,材料性能,构造细部。。。。这每一门知识可都是单独出来的一个学科哇,虽然有专家,但这些内容都是一个建筑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国内一注教材可是写的清清楚楚。这些内容,你自己掌握多少,了解多少,是不是比甲方都懂得少?如果是,与其开会做汇报的时候出冷汗,不如平时打好基本功,结构,设备的图纸拿来时多问几个问什么。所以这些又间接反映了我刚才说的话,这边的老外,中高层很厉害。他们厉害是厉害在设计,或者是玩形式上吗????错,错,错,他们的强大是建立在雄厚的技术背景上的。所以想升值,想加薪,就自问一下,我是不是可以被别人替代,是不是这个项目没了我就不行?现在刚毕业的小孩,或者是实习生,建模速度比你快,软件用的比你新,你和他们level一样?

写的比较乱,想到哪说哪,望以共勉。各位有什么疑问,赶紧提出来吧~

回复
tianshangyongshi
2013年06月05日 09:46:38
5楼
恩,受教了
回复
chiehwong
2013年06月05日 11:02:40
6楼
讲的都是一些实际的问题..看了之后确实了解不少..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的教育和国外的教育不一样...国外是为了兴趣在工作..国内则是为了钱在工作...这应该是社会福利的问题吧...国外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但是国内没有这些保障..
回复
feiaway
2013年06月06日 09:58:02
7楼
:lol:lol学习了,楼主在香港呆久了,感觉说话也是中西结合
回复
caojiexiong
2013年06月06日 09:59:36
8楼
感谢分享。。。
回复
tumuxinren0001
2013年06月06日 11:36:48
9楼
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学习并参考
回复
帝外哥
2013年06月06日 11:47:21
10楼
支持楼主 顶!
回复
dhw0123456
2013年06月06日 12:05:51
11楼
谢谢楼主分享,新手学习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