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件中设置铰支的见解(讨论帖)
倚风阙
倚风阙 Lv.5
2013年02月26日 20:00:44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倚风阙 于 2016-1-29 18:36 编辑 谢谢大家的意见! 本帖讨论实际情况固支而在PKPM中手动设铰引发的一些问题。 2013年3月7日再次整理!(解决关于箍筋超筋导致截面不满足的情况!) 以下列举的A、B、C、D梁全是主梁。 情况:AB梁相交处混凝土整浇偏属固支,假设B梁配置受剪扭用的箍筋不满足! 分析: 一、PKPM该处信息显示红色,这时候截面钢筋配到超筋都不会满足!红色不是加钢筋就能解决的..

本帖最后由 倚风阙 于 2016-1-29 18:36 编辑

谢谢大家的意见!
本帖讨论实际情况固支而在PKPM中手动设铰引发的一些问题。

2013年3月7日再次整理!(解决关于箍筋超筋导致截面不满足的情况!)
以下列举的A、B、C、D梁全是主梁。
情况:AB梁相交处混凝土整浇偏属固支,假设B梁配置受剪扭用的箍筋不满足!
分析:
一、PKPM该处信息显示红色,这时候截面钢筋配到超筋都不会满足!红色不是加钢筋就能解决的..
二、关于箍筋的配筋率 ...PKPM的红色就是钢筋配到超了也解决不了要求你加大这个截面!而我们的问题解决是想通过减少支座钢筋的输出来控制传递的弯矩(想要人为减少支座筋,比如利用程序中设铰方法将原本的固支弄成铰,但实际设铰后情况多样,有没有减少支座筋还需看后面讲解)...这个弯矩由A梁传到拖住它的B梁上就形成了对B梁的扭矩,这时根据规范箍筋配筋率包括抗剪+抗扭(无扭构件的箍筋纯抗剪),也就是说咱们想减少受扭箍筋那部分配筋而已...但设铰有效的结果是支座筋人为减少(实际情况就应该配600你怎么配了400!?当然还有设铰无效情况,后面有讲解)...那么这个支座裂缝没办法控制了吧肯定会裂...实际扭矩就是那么多的情况,岂不是肯定会扭转!...危害很大啊!!
而且 假设铰支后如果依然算出来要600的支座筋(同固支情况)这是什么情况!? 那么说明这部分其实是构造配的...属于没法减小的!!设铰无效!
设铰无效了,那么这时你只能:
1.加大B梁的截面(注意考虑一些建筑装修需要)。
2.对固定着B梁,起着抗倾(扭)作用的“托梁”C、D梁进行处理。想想以前做雨棚的时候雨棚梁抗倾覆不满足的解决方法之一:YPL两端往墙内设置拖梁得以解决,同理!大家可以用PKPM试一下,我已经看到效果了,箍筋总配筋率下降到未超筋情况,截面满足。
上述只是简单陈述~~~~以下再次详细分析设铰后的几种情况,让大家明白原理:

这里继续~人为将固支设成铰支后!!!!
这里可不考虑铰不铰,你的支座配筋低于固支计算值就是允许开裂!但是这样却减少了弯矩传递,对构件受剪扭有利!(其实针对扭的那部分)。结果也不一定能令你满意,以下分析:
1.对实际固支,箍筋构造配的情况,说明受剪扭满足,已经毫无问题了,后面是不小心设置铰的后果:这时候无故设铰在支座处将无弯矩不传递扭矩,箍筋配置当然还是要构造配根本不受影响,但是铰支座(本无需支座筋的,但也必须按规范构造配,于是也传递弯矩)由于构造配的支座筋低于原实际情况(固支)的计算值而发生开裂了(如果原先固支也是构造配的支座筋,那么不受影响)。
2.对实际固支,箍筋非构造配的情况,设铰后总配箍率可能比固支的计算值小了(由于可能少了支座弯矩对其产生的那部分抗扭配箍面积),受剪扭总箍筋配筋率也可能减小(控制了截面抗剪扭破坏),但可能牺牲了构件,允许构件开裂!(此处支座开裂三种种可能分析:一、无任何效果:假设固支的支座筋是构造配,那么实际计算值很小,改设成铰支,支座筋依然要构造配,既然是同样多的支座筋那么传递弯矩也同样,产生扭矩同样,抗剪扭得不到改善;二、允许支座开裂,保全了构件受剪扭:假设假设固支的支座筋是非构造配,那么计算值大于规范构造值,改设成铰支,铰支的支座筋是构造值,弯矩减小,传递过去的扭矩减少,当减少到一定范围后构件箍筋在不超筋的情况下满足受剪扭,构件安全了但是支座将在以后必然发生开裂情况...请确定是否允许它开裂;三、允许支座开裂,却未保全构件受剪扭:在二的基础上,减少了总箍筋配筋却依然超筋!只能改变截面,优先增加截面宽度)
总结:对于箍筋非构造配的情况,设铰相当于人为将固支计算得到的支座配筋减到了计算值以下,说明允许构件开裂!
对实际情况是固支的采取设铰,有效的情况只能是:固支情况下支座筋非构造配置+固支情况下箍筋非构造配置!!毕竟想牺牲支座去开裂也得把规范定的构造配筋面积保证了不是。


123.jpg

免费打赏
jourer
2013年05月17日 14:13:58
33楼
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铰支等于开裂。当然混凝土构件本身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也说是说事实上固支也是要开裂的。

很多时候固接支座开裂的裂缝宽度远大于铰接支座,这是因为在固支的条件下,梁下筋配得偏少,支座弯距较大,导致支座处钢筋的拉应力较大,变形较大。而在铰支条件下,由于梁的下筋配得较多,支座处的角位移较小,加之支座处配制了较多的构造钢筋(不小于下筋的1/4),支座处钢筋的拉应力较小,变形也较小,裂缝反而会缩小。

从理论上讲,如果支座弯距为零的话,支座处的钢筋应力也为零。这种情况下没有裂缝的产生。
回复
cj200321700
2013年05月18日 16:45:24
34楼
混凝凝土构件都是微裂缝工作(开裂弯矩极小课本有说的不再累叙)这和弹性假设或者采用弹塑性假设理论计算无关。点铰不一定就会出现很大裂缝。
主次梁至于采取何种计算假定,是设计自由因为这本身没有定论。从老混规定 协调扭转宜按塑形内力重分布计算 到现在的9.2.6 已经没有强制你采用何种假设计算了。都可以东西我就很讨厌争来争去的,都争了几十年 还不累吗。
我个人观点主次梁可以点交接
回复
marry1024
2013年05月23日 12:03:09
35楼
实际上这个支座是介于铰与固之间的,可能更偏于固,但是两种计算方法都没有问题,就像上面说的只看设计者倾向于那种方式。铰与固都是一种弯矩调幅,一个相对于跨中,一个相对于梁端
回复
nixuebin12345
2013年05月23日 14:26:48
36楼
固接看梁宽,也要看主次梁刚度比,达到固结条件主要是看刚度比,固接一般很难做到,规范的意思可以多配筋也可不充分利用钢筋强度,GB50010-2010 的8.3.2-4梁宽可以减少,0.35lab-0.6lab 之间看你的选择了,比方说,底筋配的多,面筋固接计算调幅多一点,支座窄一点,可用这一条,
回复
nixuebin12345
2013年05月23日 14:41:30
37楼
cj200321700 发表于 2013-5-18 16:45 混凝凝土构件都是微裂缝工作(开裂弯矩极小课本有说的不再累叙)这和弹性假设或者采用弹塑性假设理论计算无 …此观点可以接受,配筋是可以调的,点不点绞是解决内力问题,
回复
nixuebin12345
2013年05月23日 14:44:01
38楼
jourer 发表于 2013-5-17 14:13 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铰支等于开裂。当然混凝土构件本身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也说是说事实上固支也是要 …同意此观点
回复
nixuebin12345
2013年05月23日 14:52:36
39楼
爷们丶丶丶 发表于 2013-5-23 12:03 实际上这个支座是介于铰与固之间的,可能更偏于固,但是两种计算方法都没有问题,就像上面说的只看设计者倾 …没有固接之说,只有弹性之说,有的程序解决不了弹性,计算简图是粗槽的,解决不了弹性问题,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