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网上看到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内涵上的特点即“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和中国古代园林在实体内容上的特点即把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运用于人工园林的建设之中以及园林在布局上的特点即“咫尺山林,多方胜景;叠山理水;借景小中见大、实中求虚”这三方面对中国园林进行简单而概括的阐述。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即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①。这一观点是目前所见有关园林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定义,它试图从园林的选址、兴造方法、构成要素、主要功能等方面全面诠释园林,不愧为具有较高价值的创新观点,似乎可以作为“园林”一词的经典式定义了。
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园林在精神内涵上的特点即“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和中国古代园林在实体内容上的特点即把鬼斧神工的自然美运用于人工园林的建设之中以及园林在布局上的特点即“咫尺山林,多方胜景;叠山理水;借景小中见大、实中求虚”这三方面对中国园林进行简单而概括的阐述。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品艺术、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即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①。这一观点是目前所见有关园林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定义,它试图从园林的选址、兴造方法、构成要素、主要功能等方面全面诠释园林,不愧为具有较高价值的创新观点,似乎可以作为“园林”一词的经典式定义了。
关于园林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在西晋以后经场出现在诗文中②。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运用更加广泛,常用于各种休憩境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园林”这个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启迪。中国园林有“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之称,它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集了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精华,融合我国叠山理水、建筑艺术、花草栽培以及文学绘画艺术为一体。在波光岚影中掩映着亭台楼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那么,中国的园林究竟有哪些特点呢?
一、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许多园林就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之中,犹以绘画对于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讲,产生园林的先导是绘画。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虽无造园理论专著,但绘画理论著作则十分浩瀚。特别是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时便形成了独立的画种,至盛唐,则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基本理论。画论所讲的虽然是绘画的心得体会,但由于触类旁通,也可视为造园活动的指导原则。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莫过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③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他们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构成自然美的各个因子都是美的天使,如花木、虫鱼等是不能加以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天然、纯朴和野趣。但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观察自然因子或自然风景往往融人个人情怀,借物喻心,把状写自然美的园林变成挥洒个人感情的园地。所以,中国园林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反映一种对自然美的高度凝炼和概括,把人的情愫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境界。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既由文人画家所代庖,自然就免不了要反映这些人的趣味气质和情操。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会受到当时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此外,它在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一种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方面,似带有更浓厚的浪漫色彩。凡此种种,汇合在一起便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或许这些就是造就中国园林独特风格的原因之一吧。
二、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中国园林和其他建筑是区别对待的。园林建筑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力图把人工美和自然美相结合。它所抒发的情趣可以用“诗情画意”来概括,但这些原则、特征却并不见于其他建筑。基于这个特征,中国园林于是就少不了这些要素
首先是山石
中国园林讲究无园不山,无山不石。早期利用天然山石,而后注重人工掇山技艺。掇山是中国造园的独特传统。其形象构思是取材于大自然中的真山,如峰、岩、峦、洞、穴、涧、坡等,然而它是造园家再创造的“假山”。堆石为山,叠石为峰,垒土为岛,莫不模拟自然山石峰峦。峭立者取黄山之势,玲珑者取桂林之秀,使人有虽在小天地,如临大自然的感受。欧洲和伊斯兰园林中没有中国园林那样的掇山叠石技艺,主要依靠选择天然石材,进行人工改造。
其次是水体
园林无水则枯,得水则活。理水与建筑气机相承,使得水无尽意,山容水色,意境幽深,形断意连,使人有绵延不尽之感。中国山水园林,都离不开山,更不可无水。我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无不来源于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园景的组织方面,多以湖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布,再配以山石、花木和亭、阁、轩、榭等园林建筑,形成明净的水面、峭拔的山石,精巧的亭、台、廊、榭,复以浓郁的林木,使得虚实、明暗、形体、空间协调,给人以清澈、幽静、开朗的感觉,又以庭院与小景区构成疏密、开敞和封闭的对比,形成园林空间中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园林中偶有半亩水面,天光云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无疑为园林艺术增添无限生机。欧洲园林中的人工水景丰富多样,而以各种水喷为胜。伊斯兰园林中往往在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安排水池以象征天堂,四周再安排水体分别象征乳河、蜜河、酒河和水河。另外,伊斯兰园林中的涌泉和滴灌亦是颇有特色的水景。
再次是植物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盛誉,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诗经》曾记载了梅、兰草、海棠等众多花卉树木。数千年来,人们通过引种、嫁接等栽培技术培育了无数芬芳绚烂,争奇斗妍的名花芳草秀木,把一座座园林,打扮得万紫千红,格外娇美。 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树木花草不仅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题材,而且往往园林中的“景”有不少都以植物命名。
我国历代文人、画家,常把植物人格化,并从植物的形象、姿态、明暗、色彩、音响、色香等进行直接联想、回味、探求、思索的广阔余地中,产生某种情绪和境界,趣味无穷。在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中,有些园林植物早期被当作神灵加以顶礼膜拜,后期往往要整形修剪,排行成队,植坛整理成各种几何图案或动物形状,妙趣横生,令人赏心悦目。 园林中的建筑与山石,是形态固定不变的实体,水体则是整体不动,局部流动的景观。植物则是随季节而变,随年龄而异的有生命物。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不仅使园林建筑空间形象在春、夏、秋、冬四季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还可产生空间比例上的时问差异,使固定不变的静观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候感。此外,植物还可以起到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作用。
最后是动物
远古时代,人类祖先渔猎为生,通过狩猎熟悉兽类的生活。进入农牧时代,人们驯养野兽,把一部分驯化为家畜,一部分圈养于山林中,供四季田猎和观赏,这便是最初的园林——囿,古巴比伦、埃及叫猎苑。秦汉以降,中国园林进入自然山水阶段,聆听虎啸猿啼,观赏鸟语花香,寄情于自然山水,是皇室贵族适情取乐的生活需要,也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自然无为的仙境。欧洲中世纪的君主、贵族宫室和庄园中都饲养许多珍禽异兽,阿拉伯国家中世纪宫室中亦畜养着大量动物。这些动物只是用来满足皇室贵族享乐或腐朽生活的宠物,一般平民是不能目睹的。直到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皇室和贵族曾经专有的动物开始为平民开放观赏,始有专门动物观赏区设立。古代园林与动物相伴相生,直到近代园林兴起后,才把它们真正分开。
三、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手法造园。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大观园属大园林,然而在观览中,又不断出现幽趣小景。像颐和园万寿山上出现谐趣园一样,那就是寓动观中以静观所在,游人在此可以得到调剂休息,不能老是走着看景,也要驻足领略静观的妙趣。
园林离不开叠山理水,苏州网师园是一个小型园林,园内仅有半亩方塘,但环水池叠石成山,崎岖有致,形成若干洞穴,使人不感单调。临山池建半亭、水阁和小桥,皆低凌水面,居高临下,可见流水潺潺;立足桥上,会引起寻觅流水源头的意思,望去有广远不尽之意,尺幅天地也就不感局促了。
中国园林还讲究借景,如无锡的寄畅园为山麓园林,身临其境,满法人代表法人代表目是山,正是纳野外自然山景于园内,起到园外有景、景内有景的效果。借景常见以水为镜,水中现景,称为借镜。还有远借、邻借、仰借和俯借等构景手法。通过建筑的门洞、花墙和窗口都可达到借景,以丰富园景。苏州沧浪亭,大门外沿河用黄石假山叠为驳岸,在园内复廊上开数十个花窗,观景仿佛分不出园内园外。这是为实现借景而采取的一种造景方法。
小中见大、实中求虚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要的另一特点。扬州园林小盘谷,面积不大,充其量不过一湾池水,一座假山和一幢楼舍。然而造园通过叠石堆山,给人造成一种园景深远的错觉。园中用玲珑湖石临水造景,架起小桥,突兀假山,映带屋宇。细察剔透的湖石,像虎,像狮,像鬼怪,姿态各样。再望山上苔藓斑驳,藤萝掩映,好像幽壑中微露出一条羊肠小径,穿过去又别有洞天,使人越发感到这座小屋的情趣。
参考文献:
《园冶文化论》张薇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中国古建筑与园林》芦爱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制度文民与中国社会》葛建雄主编张小虹著长春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注释:
①《中国古建筑与园林》 芦爱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②如西晋张瀚《杂诗》有“暮春和气运,白日照园林”句,北魏玄之《洛阳伽蓝句》有“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③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为楷模,内发心源指经过艺术家的感受萃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