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受压区高度超限与最大配筋率引起的奇怪现象
kaopu0720
kaopu0720 Lv.7
2013年01月05日 08:57:06
只看楼主

奇怪的现象:我们知道,2010《抗规》6.3.3: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目的是为了提高梁端塑性铰的能力,有利于抗震。但是 我们也知道 根据双面配筋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x=ho-√{ho2-2[M-fy'As'(ho-as')]/(α1fcb)} 由于双筋的配置,可以避免超筋现象的发生——减小相对受压区的高度(构件弯矩承载力M-受压钢筋弯矩承载力,形成新的弯矩值Mo【Mo=M-fy'As'(ho-as')相对变小了,根据公式,x也随之变小了】)


奇怪的现象:我们知道, 2010《抗规》6.3.3: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目的是为了提高梁端塑性铰的能力,有利于抗震。但是 我们也知道 根据双面配筋相对受压区高度计算公式 x=ho-√{ho2-2[M-fy'As'(ho-as')]/(α1fcb)}
由于双筋的配置,可以避免超筋现象的发生——减小相对受压区的高度(构件弯矩承载力M-受压钢筋弯矩承载力,形成新的弯矩值Mo【Mo=M-fy'As'(ho-as')相对变小了,根据公式,x也随之变小了】) 奇怪问题来了 这样是不是?????有种可能,通过对受压钢筋的合理配置,可以使 M-fy'As'(ho-as'=0,使受压钢筋相对受压区高度x =0.以至于彻底解除 超筋现象的发生,当然要让x<=0.35更是容易办了。求各位大侠解答。
当然 2010《抗规》6.3.4也给出了梁端受拉钢筋 最大配筋率的限制,不宜大于2.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配筋率太大, 将使构件的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这是为什么呢????再求各位高人解答。
有种解答是:配筋率太大使得 相对受压区高度变大,以至于超过规范的限制。 那我可以采用双筋配置,来减小相对受压区高度——得出采用双筋配置,将会彻底解决不超筋的现象发生。我貌似进入了一个怪圈,被这个问题绕进去了,求各路大侠解救啊。
免费打赏
结构寻道者
2013年01月07日 11:34:29
12楼
考虑混凝土结构还有一个前提是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受压强度,如果要完全计算受压钢筋来减小相对受压区高度,那就没必要用混凝土了,直接用钢梁好了
回复
zhongheng0163
2013年01月07日 14:32:43
13楼


这位兄台的回答才是正确的,当我们在进行双筋矩形截面设计时,必须要满足两条假定:1.§(受压区相对高度)<§b,目的:保证受拉区钢筋屈服;2.X(受压区高度)>2as‘,目的:保证受压钢筋屈服。
1,钢筋的造价远比混凝土的高,当有必要设As‘的时候,应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强度,令x=§b。
2,当x<2as'时,As的力很小,且距中和轴的力臂也很小,As’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应采用Mu=fyAs(h。-as‘)的公式来计算承载力。
这样的设计才算合理。
回复
zhongheng0163
2013年01月07日 14:42:38
14楼
针对采用配置双筋钢筋来减小混凝土受压高度这个问题,我觉得楼主已经进入一个误区。配置双筋截面的梁本质原因是想提高梁的抗弯承载力。受压区高度只与As=As1+As2中抵抗混凝土受压的部分钢筋As1有关,要想调整受压区高度,只有通过调整截面尺寸和As1来达到目的。
回复
zhang19891119
2013年01月07日 16:42:13
15楼
这位兄台的回答才是正确的,当我们在进行双筋矩形截面设计时,必须要满足两条假定:1.§(受压区相对高度)<§b,目的:保证受拉区钢筋屈服;2.X(受压区高度)>2as‘,目的:保证受压钢筋屈服。
1,钢筋的造价远比混凝土的高,当有必要设As‘的时候,应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强度,令x=§b。
2,当x<2as'时,As的力很小,且距中和轴的力臂也很小,As’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应采用Mu=fyAs(h。-as‘)的公式来计算承载力。
这样的设计才算合理。
回复
q1529742418
2013年01月07日 16:56:02
16楼
不懂的前来学习
回复
kaopu0720
2013年01月07日 18:42:00
17楼
多谢,高手指导。。
能够理解 在理论上 双筋配置是不存在超筋问题。 那接下来的 实际问题就来了
我在看pkpm 分析结果和文本显示中的 配筋、验算文件中 出现有一根梁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超限:如


N-B= 133 (I= 2183, J= 2204) ( 1)B*H(mm)= 300* 600
Lb= 5.78 Cover= 20 Nfb= 3 Rcb= 30.0 Fy= 360. Fyv= 270.
调幅系数:0.85 扭矩折减系数:0.40 刚度系数:2.04
梁属性:混凝土梁 框架梁 调幅梁
-I- -1- -2- -3- -4- -5- -6- -7- -J-
-M(kNm) -562. -348. -141. 0. 0. 0. 0. 0. 0.
LoadCase ( 29) ( 29) ( 29) ( 0) ( 0) ( 0) ( 0) ( 0) ( 0)
Top Ast 2500. 1459. 550. 0. 0. 0. 360. 889. 450.
% Steel 1.57 0.87 0.33 0.00 0.00 0.00 0.20 0.49 0.25
+M(kNm) 0. 16. 50. 98. 240. 377. 505. 625. 931.
LoadCase ( 0) ( 0) ( 32) ( 1) ( 1) ( 1) ( 1) ( 1) ( 29)
Btm Ast 750. 360. 360. 510. 1331. 2433. 3506. 4181. 99999.
% Steel 0.42 0.20 0.20 0.31 0.80 1.52 2.19 2.62 500.00
Shear 322. 302. 291. 280. 269. 258. 247. 236. 233.
LoadCase ( 29) ( 29) ( 29) ( 29) ( 29) ( 29) ( 29) ( 29) ( 29)
Asv 115. 104. 97. 91. 85. 79. 72. 66. 65.
Rsv 0.38 0.35 0.32 0.30 0.28 0.26 0.24 0.22 0.22
Tmax/Shear( 1)= 0.5/ 259. Astt= 0. Astv= 60.5 Ast1= 0.0
非加密区箍筋面积(1.5H处) Asvm= 102.

** ( 18)X/Ho= 0.5176 > 0.35
** ( 18)Rs=500.00 > Rsmax = 2.75

这里我就郁闷了。。。这里的X/Ho= 0.5176 双面配筋截面出现相对受压区超限,是如何计算的啊???
以下是我的理解pkpm计算过程:如果分析得不对,求高人定要指出啊
根据pkpm 计算思路( 为了考虑 满足抗震11.3.6的要求,程序将把计算好的受拉钢筋的面积按30%或50% ):过程如下
1.将截面7的弯矩625 带入x=ho-√[ho*ho-2M*0.75]/(α1fcb)] 得到x=247 (0.75为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再将X=247 带入 As=α1fcbX/Fy 得到As=2951 这里与pkpm程序计算的结果4181相差好大啊。。不懂啊。
3. 继续按照pkpm 程序步骤计算: <程序 为了考虑 满足抗震11.3.6的要求,程序将把计算好的受拉钢筋的面积按30%或50%> 这里取按30%的情况(由于结构抗震等级为3级) A's=4175*0.3=885.3
4. 最后根据 AsFy= α1*fc*b*X+A'sF'y 得出X=173.34
5. 最终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为 173.34/540=0.32
至于截面J 处 由于产生的弯矩太大 而截面又太小 使得计算中出现,根号下里的数值小于0. 造成计算出来的数据混乱。。
回复
xiawei2742128
2013年01月07日 18:47:59
18楼
过来学习学习~~~
回复
uppekha
2013年01月08日 08:35:51
19楼
搞不懂,学习来了
回复
boliwutoubang
2013年01月08日 08:47:19
20楼
向高手学习了!
回复
chongyajiji
2013年01月08日 09:00:59
21楼
楼主,建议你回去看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本,你知不知道计算出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要不小于2倍的as,知道你为什么吗?要保证受压钢筋屈服,你受压钢筋不屈服,你能用极限承载力吗?不过你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有怀疑精神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