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建筑
blog163
blog163 Lv.16
2007年08月16日 11:27:14
只看楼主

呵护老建筑就是保护城市文脉 老建筑是城市成长的最好见证,保护他们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部门呼吁,凡现在使用的50年以上的近现代优秀建筑的单位和住户,都应尽量对其进行彻底整治,但不要实施外墙贴瓷砖、房顶换瓦等“现代美容术”,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对参观者提供方便。 蕴含独有风韵 一位到济南商埠区旅游的外国留学生,走到经二纬三路路口时,被一座正门上方醒目地标着“1932”字样的老建筑所吸引,他左看右看,忍不住敲开门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说:“想不到济南还有这样与众不同、风格独特的老建筑。”

呵护老建筑就是保护城市文脉



老建筑是城市成长的最好见证,保护他们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部门呼吁,凡现在使用的50年以上的近现代优秀建筑的单位和住户,都应尽量对其进行彻底整治,但不要实施外墙贴瓷砖、房顶换瓦等“现代美容术”,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对参观者提供方便。

蕴含独有风韵

一位到济南商埠区旅游的外国留学生,走到经二纬三路路口时,被一座正门上方醒目地标着“1932”字样的老建筑所吸引,他左看右看,忍不住敲开门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说:“想不到济南还有这样与众不同、风格独特的老建筑。”

4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这座经历70多年风雨的山东省民生银行旧址,深为那古朴的西式风格所打动。山东大学考古学博士、济南市文化局副局长崔大庸告诉记者:他们按原貌对建筑物进行了彻底粉刷清理,并悬挂上标识牌和说明牌,终于使这座湮没在老城区的旧建筑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在崔大庸的手上,有一份长达3页的省级历史优秀建筑名单,上面的58处历史优秀建筑是省市建设、文化部门公布的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重点单位。这里面既有大明湖公园、趵突泉公园及齐鲁大学(今山东大学医学院)校园内的建筑群,有洪家楼天主教堂、长春观后楼等宗教建筑,有府学文庙、清巡抚院署大堂等中式建筑的典范,有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德华银行办公楼旧址等西式建筑。 

忧虑“现代美容”

历史优秀建筑名单上的建筑物,很大一部分产权单位仍在使用。“这些产权单位在使用中有的由于资金限制,连必要的正常维护都难以做到,只有任其衰败破落;有的虽然对建筑进行了保护和改造,但在改造时却出现了外墙贴瓷砖、房顶换瓦等种种‘现代美容术’,好心办了坏事,使这些老建筑变得不伦不类。”谈起这些,济南市文化局局长邹卫平痛心不已。

济南市于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还有那些虽然没被列入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但却有重要文物价值的老建筑呢?”邹卫平说。

北洋大戏院就是一例。从山东省民生银行旧址往北不远,这座始建于1905年、济南市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现在处于小吃摊的层层包围中,与京剧院联合举办“周周有戏看”的海报摆在门口,在此起彼伏的小吃摊主的吆喝声中显得冷冷清清。再往北不到百米,经一路改造工程的拆迁工作正干得热火朝天。

“老建筑是这座城市成长的最好见证,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崔大庸介绍说,省城文化部门已发出倡议,凡现在使用的50年以上的近现代优秀建筑的单位和住户,都应尽量对其进行彻底整治,拆除与原建筑无关的乱搭乱建的物体,还建筑物本来的面貌;对破损的部分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对其外貌按原建筑的色彩进行清洗粉刷,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对参观者提供方便。

广思保护之策

“应该说经济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邹卫平说,他们正积极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开发中去。

比如一些名人故居,由于现在的主人要价太高,文化部门无力赎买,而一些资金雄厚的开发商却可以介入,在取得经营权的同时必须和文物保护部门签订严格的保护计划,不客气地说要动里面的一草一木也要经过文物保护部门的同意。再比如,能否在一些重要历史街区的改造中,对现有住户不愿留居的,给予安置,将古宅院改建为老字号商店、特色旅馆及各类民俗博物馆等;愿留居的,实行政府补贴,单位、个人出资,修缮房屋,外面是古香古色,里面是现代生活,使其居住和生活条件与济南的现代化进程同步,让其负责古宅院的保护和维修。

“其实,文物保护与城市改造建设、经济发展并非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只不过有时候为了单位和个人局部的利益而牺牲了城市和市民的整体利益,而这才是一座文化名城最大的悲哀。”邹卫平说他反复强调这点,也是为了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为单位利益的冲突事小,受害的只能是那些摇摇欲坠的老建筑.
免费打赏
blog163
2007年08月16日 12:00:32
12楼
 据说,在这座老宅子的修复过程中,80%的材料选用了原有材料,最大可能的保持了原有风貌。
  2001年10月,历经风雨200年的老宅子终于抖落一身尘埃,重新焕发风采,并引起了游客们的关注,除了非典疫情发生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客人走进这小院,他们多是参观大清真寺的游客,透过前排店面看到里面的古香古色,禁不住要走进来看一看。
  “无论什么人,我们都敞开门欢迎,”安先生高兴地说。
  这些年,安家小院还接待过不少的国家元首和政要呢。

今日抱得大奖归

  在2001年和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曾派员到西安考察,他们对于这里的修复工作非常认同。在2002年度的评选中,西安化觉巷125号院从来自15个国家的4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保护遗产奖。
  项目办公室的张主任告诉我们,去年9月,他们就已经收到了教科文组织发来的贺信,当时颁奖仪式是在印度举行,因为经费原因,他们未能前往领奖。今年,为了促进中国的古城保护,教科文组织又决定于4月28日来北京颁发这个奖,最终又因为“非典”的原因而不能实现。5月28日,他们就收到了教科文组织邮寄来的奖状和奖牌。
  我们在安家看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的贺信,文中称:化觉巷125号在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合理保护措施和技术,堪称西安鼓楼地区和中国周边地区开展进一步工作的楷模,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这座清代传统的古建筑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有的风貌,这座古建筑根植于周围的环境中,有利于人们了解当地的城市建筑,同时它是外来技术人员与当地居民交流的典范,并且树立了中国国内建筑保护的基础。
  张主任也向我们展示了刚刚邮递过来的奖牌和奖状,铜牌上镌刻着户主安守信、中挪代表张西元、哈罗德以及十几位参与该项目的中外技术人员的名字。
  “我宁愿把这个奖看作一种肯定,它说明我们目前进行传统街区保护的路子是正确的。”张主任说。

莫让城市变成失忆的孩子

  在世界各地因文化遗产保护不力遍遭质疑的今天,化觉巷125号院获得这一项殊荣无疑是一桩喜事。
  “我们应该更多的从这个奖中捕捉到一个信息,那就是传统民居正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一种走向和趋势。”这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刘成教授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
  他说:“西安在外地人心目中是一个因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古城。一个小小的四合院能取得这样的荣誉,这其中包含着教科文组织对西安的一种认同,也包含着他们的一种期望。而作为我们这个城市的主人来说,更应该看到这一点的意义。如何更好地规划发展、利用古城的文物优势,使古建筑和生活相融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这个奖励也体现了他们的观念:不仅要保护面,还要保护点。”刘教授提出,当化觉巷125号周围的所有古民居都变成了现代高楼时,这座院落就有些“孤零零”和“不和谐”,也就很难发挥它的价值。他提议:可以将这些零散而有价值的民居集中地保护起来。他说,目前,像化觉巷125号这样的散落的老宅子在我市还有一些,若能将他们整体搬迁,将这些散落的历史遗迹集中到在一条街道内,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古民居街道,就可以进行规模化整体保护,还可以满足人们怀古的心理需求。
  但也有专家主张尽可能的原地保存,因为,每一处老建筑身上都承载着历史,永远散发着这一处的历史信息,如果它离开了本身的环境,就和原有的文化失去了联系。
  为赢得奖牌付出心血的肖莉教授今天一样平淡的看待这一荣誉:她说:“我认为其中鼓励的成分更大一些。”
  肖教授告诉我们,她们建筑学院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德国的规划师旅游团,每次向客人们介绍西安的城市规划时,常常会遭到这样地质问:“你们已经知道该怎样进行保护,又为什么不进行保护?”
  这样的问话总是让她们无言以对,那些记录着一个古老城市发展的历史遗迹正在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甜水井、朱雀门、北院门等地都曾是传统民居保存很好的地方,但随着1992年的低洼地改造,它们都迅速消失了。现在人们只能从老照片里追忆往昔,而走进古老城墙,面对满目的现代化,让人不得不对这个在古老光环笼罩下的城市生出几分惆怅。
  “我们身在古城,课堂上却只能用资料照片向学生们讲述古典建筑。”肖教授语气中包含着无奈。
  记者了解到,建大建筑学院从1992年就专门开设了一门名为“着重文脉的建筑设计”课程,教授们说:“要教导我们的学生对设计有更深入的思考,在设计中更多体现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专家们普遍认为,古城西安历来只重视对重要文物的保护,民居还远远没有引起重视。
  但实际上相对而言,民居承载的历史信息更多、更能表现历史的延续性。所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重要文物上,还应包括对历史街区的保护。
  采访中,当我们问起肖教授,怎么看待日益减少的老房子,她沉吟片刻,说:“城市的老建筑就像城市的记忆,就像人会失忆一样,老建筑消失也会使一个城市失忆,你想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不要让我们的城市在未来的日子里像一个失忆的孩子,面对一片空白,苦苦追索:“我从哪里来?”
  一番追问,我们意识到:隐藏在古城中的一个小小院落能够捧得世界大奖,绝对不是偶然的,无论它是代表了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还是一种期望,我们都该意识到,这个城市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陈颖 王晓英 张波)  西安晚报·6月9日

回复
blog163
2007年08月16日 12:01:14
13楼

老建筑唤醒城市记忆 青岛启动历史建筑标识工程


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小鱼山文化名人故居标识工程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我市131处历史优秀建筑和20处文化名人故居,将以市政府的名义统一悬挂由市文化局和文物局制作的中英文标识牌。

青岛市虽然建置只有百余年,但是,在历史发展的悠悠长河中,仍然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形成了内涵深远、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景观。1994年,青岛市荣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据了解,我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省级历史优秀建筑131处;经市人大市政府确认的文化名人故居20处。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青岛依据自然等高线和海岸线走向,形成了以欧式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建筑文化景观。老市区中大量的欧式建筑,是记录青岛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也因此形成了青岛所独有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景观风貌。

专家认为,遍布于老市区各个街区之中的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名人故居,是青岛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实证,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对于保持城市个性特色、推动人文旅游发展、迎接人文奥运及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年是青岛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周年,因此这次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名人故居的挂牌就有了更深广的意义。

青岛作为一个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城,能够和北京、西安一起入选全国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说明青岛是一座在文化上很有特色的城市。首先她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光辉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如著名的“五四”运动,其导火索在青岛。再如“五卅”运动,青岛掀起了抗议帝国主义制造“青岛惨案”的怒潮,与当时上海爆发的抗议帝国主义的浪潮相呼应,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的序幕。

其次青岛更是作家荟萃之地,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新文学运动中心之一,当时在青居住的作家人数居全国第三位,这些作家在青创作了一批著名的文学作品。

另外,青岛历经百年所留存下来的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也为这座城市增加了人文内涵,在全省360处优秀建筑中,仅青岛就占了三分之一多,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对一个城市而言也是不可替代的,一座城市如果失去了老房子,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记忆,是苍白和空洞的,因此加大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是当务之急。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应该是整体的和长期的,如果仅仅只是单体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街道、区域整体规划保护,将眼光放远一点,这样我们的历史才能不被割断,我们的文脉才能延续下去。





回复
blog163
2007年08月16日 12:01:28
14楼
名城文脉打造人文奥运

作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岛所拥有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名人故居,不但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承历史文脉的基地,而且也是保持城市特色、发展人文旅游的重要资源。

市文物局局长魏书训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文化名人故居标识工程”是市文化局、文物局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除了现有的131处历史优秀建筑和20处文化名人故居要在三个月内挂标识牌,今后还将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提出第二批标识名单,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标识工程。

另外,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市还将推出“小鱼山文化名人故居区”和欧式建筑、文化名人故居文化旅游线。这条线路包括迎宾馆、总督府、火车站饭店、警察署、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中山路国际俱乐部、康有为故居、八大关景区等。

如何加强对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维修,同时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进一步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和文物部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魏书训认为,对于历史优秀建筑,应该结合城区改造,已对外开放的,如迎宾馆、教堂等,要进一步丰富内容,形成对外可供参观的人文景观。也可以采取土地置换的形式,由使用单位对优秀建筑原貌进行修复,使其成为亮丽的人文景观,为我们的城市增光添彩,例如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对其办公场所——百年建筑、原海滨旅馆旧址修旧如旧的做法,就值得推广。

对文化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可分为几种,一是对已开放的康有为故居纪念馆,要进一步丰富馆藏,提升文化品位。二是对捐献房产的故居家属,如王统照家属等,将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及其他城市的做法,以市政府的名义予以奖励。文物局将通过争取城市维护费等方式积极筹款,尽快成立王统照故居纪念馆。三是对老舍、梁实秋等故居,要创造条件,运用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等形式,逐步修复开放。四是对无条件开放的文化名人故居,也要制定维修计划,对外观进行保护修缮。

魏书训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老城改造中,也应该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通过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将那些浸透着青岛历史内涵的老建筑、老街道保护留存下来,恢复百年历史文化名城的青春活力,同时也为打造2008年人文奥运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复
blog163
2007年08月16日 12:01:47
15楼
历史不能没有载体

对于这次挂牌活动,我的感触很深,这是对科学的一种尊重,是对历史的尊重。作为后人,我觉得设立名人故居并不仅仅只是要纪念老一辈在他们的领域作出的功绩,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旧居、他们留下的实物,见证他们在科学道路和艺术道路上的勤奋、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勇往直前、学无止境的精神。我们要纪念的其实就是一种精神。

另外我想说的就是,在旧城改造当中,对老建筑的保护和修复,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觉得市文化局和文物局正在做的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工程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座城市不能没有历史,也不能没有历史的载体,这些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就是青岛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只有保护好利用好,才能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后人。

文化名人故居名单(二十处)

1、康有为故居福山支路5号

2、洪深故居福山路1号

3、沈从文故居福山路3号

4、毛汉礼故居福山路36号

5、宋春舫故居福山支路6号

6、闻一多故居鱼山路5号海洋大学内

7、杨振声故居黄县路7号

8、老舍故居黄县路12号

9、华岗故居龙口路40号

10、朱树屏故居金口二路13号

11、赫崇本故居鱼山路9号甲

12、张玺故居莱阳路28号甲

13、梁实秋故居鱼山路33号

14、童第周故居鱼山路36号

15、束星北故居鱼山路36号

16、冯沅君陆侃如故居鱼山路36号

17、刘知侠故居金口二路42号

18、王统照故居观海二路49号

19、萧军、萧红观象一路1号

20、舒群故居观象一路1号

回复
blog163
2007年08月16日 13:53:08
16楼
老建筑承载的百姓记忆(图)
--------------------------------------------------------------------------------
http://news.tom.com 2004年10月28日12时11分来源:合肥报业网


  寻找城市的老建筑(是指近现代优秀建筑)是为了寻找一点历史的记忆,保护城市老建筑是为了给这个城市留点建筑的标本。2004年,保护城市老建筑的话题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因为这些老建筑承载着一个历史,因为这些老建筑承载着市民记忆中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

  “委员提案”

  合肥的老建筑不多了,有价值的老建筑更是不多了。

  2000多年的历史沉积,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在合肥城市中以建筑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历史难寻踪迹。2004年8月,在合肥市有关部门列出来的近30处近现代优秀建筑中,能追溯的年代是19世纪中叶,之前的只能从资料中查看了。

  去年年底,合肥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前夕,政协副主席盛志刚和部分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研究并制定〈合肥市建国以来代表性建筑保护办法〉的建议》(以下简称6号提案)的提案,呼吁人们关注、重视、保护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建筑。6号提案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多方关注。后来有关部门在落实这个提案的过程中把“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建筑”扩大为“优秀的近现代建筑”,时间为1850年至1959年。盛志刚说,扩大保护范围是好事,说明政府部门也已重视老建筑问题希望能对所有的老建筑进行有选择地保护。

  6号提案的提出缘于一次视察。盛志刚说,有一天我们几个同志开着车子在合肥市参观,看到合肥有几处老建筑破败萧条,有人就提到了要把这些老建筑好好保护起来。后来我和政协的几个“老合肥”聊起此事,大家都认为有这个必要,6号提案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当时提出这个议案是从一个政协委员的角度出发的,所以说6号提案也可以说是个“委员提案”。

  在合肥市政协,记者找到了6号提案,上面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城市的建筑,是构成城市历史的重要元素,是一定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的体现,也是记载城市历史与文化变迁的最有效载体之一。因此,保留一定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建筑,已可提到议事日程,以见证和保留城市发展历史。”

  盛志刚说,我曾经到法国的巴黎去考察过,法国人对城市老建筑保护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在巴黎老城区,一些近代的甚至是中世纪的建筑依然保护得很好,到老城区参观的人可以切身体会到法国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空心化的教训应该引起我们警醒,不能把老建筑都拆了。

  三种风格

  合肥是座历史古城,但不是历史名城。因为什么?就是历史留下来的能直观展现到人眼前的东西太少,保护好这些老建筑是为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一点带有时代痕迹的建筑的标本。

  据合肥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戴健介绍,合肥因为地理位置处在东西接合部,建筑风格也没有什么独有的特色,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以李鸿章故居、包公祠、城隍庙为代表的徽派建筑;以省委办公楼、省政府办公楼、安徽大学教学楼、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楼为代表的苏式建筑;以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宋氏故居为代表的欧洲风格建筑。

  三种风格的建筑演变,与中国历史演变是一致的。鸦片战争以前,受传统文化影响,合肥的建筑一直遵循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关,一些传教士进入内地,合肥出现欧洲风格的建筑,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建国以后,受“亲苏政策”影响,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苏式的东西,建筑也是一样,兴建办公楼、大礼堂、学校教室都采用苏式风格,这种局面到1959年随着与前苏联的断交而结束。

  不管这些老建筑是什么样的风格,它们在合肥这座城市已经存在了至少有半个世纪了,它们见证了合肥的变迁,伴随着合肥发展,很多当年在里面玩耍的人现在已是年逾古稀。像省博物馆、省图书馆、城隍庙、江淮大戏院,这些老建筑都是与普通老百姓生活密切联系的,很多人经常穿梭其中,慢慢长大,慢慢变老……

  潘国泰,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一直关注着合肥这座城市的变化。他说,建筑是一种石头史书,它见证了当时的历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无论是作为研究这一方面的学者,还是作为合肥的普通老百姓,我对这些老建筑都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要保护好这些建筑,让它承载的文化传演合肥的地方历史。

  历经沧桑

  合肥虽然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如今留下来的建国前的老建筑已极少,老城区的街区特色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城市改造过程中基本消失。如何保护老城区的“文脉”,已引起城市管理者、建设者的重视。9月底,合肥市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领导小组,保护的主要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落实,记者致电市规划局希望能采访规划局领导,但是接待记者的规划局工作人员说,目前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协调,领导可能不方便表态。

  其实,20多年来,不仅是合肥,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都遭遇过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尖锐矛盾的困扰。几乎每一次涉及文物保护的城市改造工程,都会在政府部门、开发商与专家学者、普通市民之间引发激烈的争论。

  在人们的记忆中,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改造过程中也遭遇到同样的争论。曾经参与步行街规划研讨的潘国泰说,如果步行街像屯溪老街那样,在保留原来的古街区特色同时,再按照原来的风格兴建一些新建筑,步行街或许会更具吸引力。

  潘国泰院长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两个时期对文物的破坏比较严重,一是文革时期,那时对历史上留下的东西几乎是全盘否定,能砸掉的东西被砸掉了,能烧毁的东西被烧毁了,但那时对建筑的本身毁坏得并不多,真正对建筑毁坏严重的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旧城改造,推土机走过的地方一座座别致的古建筑、一片片古老的街区变成了现代的高楼大厦。此次,合肥市列出的近30处古建筑,是历经沧桑才得以保留下来的,更需要很好的保护。

  但是,这些古建筑都处在城市中的繁华位段,具有很高的商业开发价值,每一块地方都可谓是风水宝地,保护它必然给相关部门带来巨大的损失。对此,盛志刚说,6号提案的提出并不是说所有的老建筑都需要保护,只是给政府部门提出一个建议,对这一方面需要重视,对老建筑进行摸底,这是最主要的,首先我们自身要了解合肥有多少老建筑,有哪些建筑具有保护价值。然后按照轻重缓急,列出需要保护的部分老建筑名单,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保护措施。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出台一部地方法规,把保护老建筑纳入法制轨道,这样才能对这些老建筑做到真正的保护。





回复
jiguozhang
2009年06月17日 10:43:47
17楼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anzaixu
2009年08月02日 09:58:07
18楼
子衿,太有才了!怎么整了这么多?辛苦了。好东西。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