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价 补取结合 激励农民节水灌溉积极性
zjg728
zjg728 Lv.9
2007年08月05日 23:54:13
来自于农田土整
只看楼主

我国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是真正的用水大户,实施节水灌溉在我国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因地制宜地推行各种节水灌溉方式,不管是对保证21世纪全国用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还是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行节水灌溉中,不少地方的农民不愿意花钱购买节水灌溉设备,兴建节水灌溉设施;有的已经配备有节水灌溉设备和设施,也搁置不用。这其中可能有多种原因,而水资源无偿使用、灌溉用水价格偏低、收费方法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怎样有效利用经济杠杆,实现国家策略和农民自身利益“双赢”,使广大农民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成为节水灌溉的主动参与者,是实现我国节水灌溉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议题。

我国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是真正的用水大户,实施节水灌溉在我国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灌溉用水管理,因地制宜地推行各种节水灌溉方式,不管是对保证21世纪全国用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还是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行节水灌溉中,不少地方的农民不愿意花钱购买节水灌溉设备,兴建节水灌溉设施;有的已经配备有节水灌溉设备和设施,也搁置不用。这其中可能有多种原因,而水资源无偿使用、灌溉用水价格偏低、收费方法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怎样有效利用经济杠杆,实现国家策略和农民自身利益“双赢”,使广大农民变“要我节水”为“我要节水”,成为节水灌溉的主动参与者,是实现我国节水灌溉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重要议题。

水是商品,用水付钱,这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是否向农民征收水资源使用费、是否较大幅度的提高灌溉用水价格问题上,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多有争议。支持者:水资源属于国家,任何人都不应无偿使用;不提高灌溉用水价格,不建立节约用水激励机制,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就永远难以制止。反对者:我们的农民还比较穷,农业尤其是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低,征收水资源使用费、提高灌溉用水价格无异于使农民雪上加霜,也不利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多予少取”惠农方针,两相权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提高水价,补取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即较大幅度的提高灌溉用水价格,并按该价格和实际用水量向农民征收水费,同时以一定的方式向农民发放灌溉用水补贴。补贴费用的高低,以当地采用常规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为度。节约用水者,补贴费会有少量剩余;用水浪费者,则需要自己多掏腰包。以此激励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兴建节水灌溉设施的积极性。

在具体操作方式上,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是按所耕种的土地面积发放补贴费。该方案惠及的面广,但对种什么作物没有加以区分,不利于激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第二种方案是按出售的粮食数量发放补助费。该方案以鼓励种粮为目标,但有失公平原则,即农民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在补贴之列。第三种方案是兼顾上述两种方案。既可体现公平原则,又能鼓励多种粮,但操作起来可能麻烦一些。全面权衡利弊得失,笔者认为第三种方案较可取。

采取“提高水价,补取结合”这种方法,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目前大多数地方没有灌溉用水计量设备和设施,许多灌区是按灌溉面积收费。既然要按实际用水量收费,就必须安装计量设备,这是一笔不小的开资。但如果用类比法想一下,这可能也是必然趋势。十几年以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城市生活用水计量设备不齐全。有的居民位于某单位自来水系统末端,不安装分水表;有的多家用水户共用一块水表,按面积或人数分摊水费;有的单位办公用水和职工生活用水搅和在一起,职工生活用水由单位买单。凡此种种,虽然管道短一些,水表少一些,其结果是“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长流水”、“跑冒漏”等浪费水现象屡禁不止。正是近年来采取一户一表、适当提高水价、加强收费管理等措施,才使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并使城市居民初步呈现出购买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节水型生活设施的积极性。

二是可能会增加政府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实际上,多少年来我们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实施节水灌溉投入的精力并不少,但或多或少有“过网击球”之嫌。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似乎应该是研究宏观策略和编制发展规划,并通过制定具有引导、促进、激励等功效的相关政策加以实现。但在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不但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报端披露的、少数地方时有发生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其中的例子。由此看来,放弃一些本不该管的事,加强包括补贴、收费在内的灌溉用水管理,不一定会给政府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增加太多的负担,可能还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促进节水灌溉健康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地形、土壤、气象等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模式千差万别。在实施过程中,可选择一些地方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推广。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