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风冷空调机组冷凝器的设计问题
北冰洋
北冰洋 Lv.12
2007年06月03日 10:19:39
只看楼主

风冷空调机组冷凝器的设计的设计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可在此一起讨论。比如:1、冷凝温度的选择在环境温度35℃的条件下,冷凝温度的取值,大家一般取多少?55℃,50℃?45℃?40℃?能否说出您取值的理由?2、过冷度的选择标准工况下的过冷度一般取多少?3℃?5℃?8℃?3、冷凝器进出风温差的选择进出风温差直接决定了风机功率的大小,从而影响机组的COP,进出风温差大家一般取多大?3℃?5℃?8℃?10℃?13℃?

风冷空调机组冷凝器的设计的设计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可在此一起讨论。
比如:
1、冷凝温度的选择
在环境温度35℃的条件下,冷凝温度的取值,大家一般取多少?
55℃,50℃?45℃?40℃?
能否说出您取值的理由?

2、过冷度的选择
标准工况下的过冷度一般取多少?3℃?5℃?8℃?

3、冷凝器进出风温差的选择
进出风温差直接决定了风机功率的大小,从而影响机组的COP,进出风温差大家一般取多大?
3℃?5℃?8℃?10℃?13℃?
能否与大家分享你的经验?

4、冷凝器片距的选择
我们知道,片距小些可以使冷凝器体积缩小,减小生产成本,但会带来清洗方面的问题;片距大了,机组体积增加,成本增加,清洗方便。不知大家如何选择?

当然冷凝器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止上述,欢迎大家多赐精彩发言!
免费打赏
linlin8211
2007年06月06日 12:26:11
12楼
对于冷凝温度的选择
我觉得一个是和制冷剂的选择有关,二是要看你选择的压缩机的最佳压力比,还有就是经验值了,要综合考虑
回复
fa6182381
2007年06月09日 15:21:01
13楼
(内容不符)
回复
hhtk
2007年06月13日 22:43:32
14楼
我对空调不太懂,我想要是把冷凝器用水来降温其不是更能降低冷凝器的温度吗?冷凝器是不是温度越低越好?
回复
crazy_ak
2007年08月16日 13:27:48
15楼
以下是引用bby999在2007-06-03 10:19:39.0发表的内容:
风冷空调机组冷凝器的设计的设计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可在此一起讨论。
比如:
1、冷凝温度的选择
在环境温度35℃的条件下,冷凝温度的取值,大家一般取多少?
55℃,50℃?45℃?40℃?
能否说出您取值的理由?
首先不要笑话我啊,我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目前还没有具体设计过产品,马上要借任务了),你的这些问题我也在思考。
选择冷凝温度,我觉得需要同时考虑蒸发温度,温差太大,压缩机的容积系数会很小,一般8-10就可以了,这就决定了冷凝温度不能太高,个人认为冷凝器对数温差能到10左右就可以了,大了cop偏小,大了太浪费材料。如果是工业上用,可以不考虑分贝的话,不妨换大风机,风速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比较明显的。这么就可以做到(冷凝温度再低点,或者冷凝器换热面积设计的再小点),现在工业制冷竞争,换热面积大的产品市场不好:)

2、过冷度的选择
标准工况下的过冷度一般取多少?3℃?5℃?8℃?
个人认为过冷度不必太大,我是这么想的,虽然说过冷度越大,cop越大,制冷量也大,但是考虑一下换热面积,过冷度越大,冷凝器换热面积越大,试想一下,冷凝器的冷凝段和过冷段,必然过冷段的换热系数小,而且要过冷,温差也小了,必然过冷导致面积会大。(超过比例),如果可以的话,最好不要过冷,设计个回热器,蒸发器不要过热,但是这样成本更高,我自己的见解是,如果可以的话,将这两个管子(冷凝器出口到截流装置前、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前)缠在一起,包上保温材料,中间添上什么晶体之类 的,这只是一个想法,问问大家可行否。

3、冷凝器进出风温差的选择
进出风温差直接决定了风机功率的大小,从而影响机组的COP,进出风温差大家一般取多大?
3℃?5℃?8℃?10℃?13℃?
能否与大家分享你的经验?
冷凝器进出风的温差,我觉得这个可以设计大点,我取8度。(这个没有思考好,以后再给你个答案,目前就是8度)

4、冷凝器片距的选择
我们知道,片距小些可以使冷凝器体积缩小,减小生产成本,但会带来清洗方面的问题;片距大了,机组体积增加,成本增加,清洗方便。不知大家如何选择?

片距,一般都不是选择的,就和9.52的管子一样,那个片距也是定死的,所以不考虑,你如果要修改这个,成本会大的,单独给你生产了:)

当然冷凝器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止上述,欢迎大家多赐精彩发言
回复
chinacupor
2007年08月19日 15:02:37
16楼
多谢楼上精彩发言。。。
回复
pifuer
2007年09月30日 16:45:17
17楼
关于过冷度的问题,我有我的看法,我们在计算冷凝器时设定一个过冷度,比如5℃,但系统在运行时实际过冷度可能又是一码事。我觉得会有很大的偏离。封闭系统内的冷媒压力的建立跟压缩机的排气量、排气温度、冷凝器的冷却能力、冷凝器管内的阻力、管路、是否有储液器、热力膨胀阀的性能、冷媒的性能、蒸发器的制冷量等有关。这过冷度也是与这些有关。当我们在设计时改变过冷度时,只能增加换热面积、风量。而我们改变冷凝温度时,也是只能改变换热面积、风量。系统到底怎么运行状态誰都无法肯定。所以以上所说的过冷度只是个假说而已。
回复
liuchangyi2008
2007年10月09日 13:47:40
18楼
内容不符!
回复
yangshaokang
2008年02月10日 20:12:17
19楼
关于fin间距,我觉得对热泵来说,还要注意的是,间距太小还有一个冬天容易结霜。特别是在冬季气温比较低的地区。单冷的小一点没有关系,可以降点成本。
回复
fyx5431
2008年04月02日 20:52:39
20楼
你的问题和我的很相似,
后来我找到了这篇论文
基本回答了
但它的公式不是很好用
回复
li_xio
2008年04月17日 20:31:20
21楼
翅片管的换热器迟早是要退出市场的,从换热角度来说,肯定不如微通道的换热器,大家如有兴趣的话,可加群:60013972,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