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上海结构设计与规范应用研讨班6.22
felex-fei
felex-fei Lv.3
2007年05月17日 15:37:15
只看楼主

《结构设计与规范应用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分析及设计建议》研讨班通知主 办: 《建筑结构》杂志 时 间: 2007年6月22~24日(共3天)协 办: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地 点: 上 海结构工程师在应用规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对某些规范条文难以理解、条文的可操作性不强、或一些规范未涉及的工程难点等问题。特邀请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认识和体会,结合规范相关条文说明及工程实例,深入剖析规范难点,对不能直接应用规范的问题给出变通的方法和设计建议,以帮助设计人员作出合理、经济的工程设计。 欢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带着具体的工程问题来研讨!

《结构设计与规范应用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分析及设计建议》研讨班通知

主 办: 《建筑结构》杂志 时 间: 2007年6月22~24日(共3天)

协 办: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地 点: 上 海

结构工程师在应用规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对某些规范条文难以理解、条文的可操作性不强、或一些规范未涉及的工程难点等问题。特邀请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认识和体会,结合规范相关条文说明及工程实例,深入剖析规范难点,对不能直接应用规范的问题给出变通的方法和设计建议,以帮助设计人员作出合理、经济的工程设计。 欢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带着具体的工程问题来研讨!

(本研讨班首期于2007年4月21~23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近180人参加了交流学习,反应良好。应学员要求,本研讨班将定期在全国各大城市定期举行,敬请关注。)

一、参会对象:从事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以及其他需要了解结构设计的相关人员

二、主讲人: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国家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内地注册结构工程师和香港工程师协会资格互认培训测试专家组成员。主要著作:《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

三、培训资料: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近期的《建筑结构.技术通讯》一本。另外,准备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电子版技术资料,凡认真填写本次《研讨班调查表》的代表可获赠 (会后Email)。

四、会议日程安排:6月21日下午1:00起报到;授课时间为22~24日上午8:30~12:00,下午1:30~5:00。22日晚上6:30~8:00还将安排SAP2000、ETABS、人防设计ADABS系列软件新特性及工程应用讲座,有礼品赠送,欢迎参加。

五、报到地点及讲座地点: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670号 沪纺大厦。研讨期间为住宿代表提供会议优惠住宿(沪纺大厦),费用自理。三天的住宿费(含晚、早餐)共为450元/床,795元/包间,请报到时直接交付宾馆。宾馆交通:距离上海火车新客站10分钟车程、上海南站坐地铁3号线到镇平路下后10分钟车程、虹桥机场30分钟车程、浦东机场坐机场大巴到静安寺下后8分钟车程。详细路线可咨询宾馆:021-62551249。

六、培训费用:培训费800元/人(含培训资料、午餐),请尽量提前汇款。因场地有限,报名额满为止,以汇款日期为凭。代表报到时凭汇款底单或回执领取发票和资料。如无特殊说明,发票将统一开为“培训费”。如不能提前汇款只能现场交费的,请务必提前说明。代表请尽量在6月21日报到。汇款有如下2种方式:

1)银行汇款:
银行帐号:
804312859408091001(用途注明建筑结构培训费)

开户行:
中行北京新世纪饭店支行
单位名称: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2)邮局汇款:
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编辑部 收
邮 编
100044



七、报名方法:欲参加者请填写好报名回执表(此表可复印,也可从建筑结构网站(www.buildingstructure.cn)下载),并尽早返回,返回有如下3种方式:

1)传真:010-68362261,68348830
2)邮寄:同上地址
3)Email:lijing@cadg.cn


联系人:魏星(010-88365674,88381099);李静(010-68362261,13641019149)。QQ:393340778。
http://www.buildingstructure.com.cn/
八、备注:研讨班结束后开具课时证明(32学时)。

九、讲义提纲(研讨期间请携带此讲义)



一、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第4.1.1条,消防车荷载的取值及其相关设计计算的注意事项和设计建议;地下室土压力计算中的相关问题,土压力数值的合理确定和计算结果的合理取用。

第4.1.2条,对常用程序的荷载折减方法的分析,程序计算的相关问题(如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的关系等)及现阶段实用的设计建议。

第4.1.3条,对规范等效楼面荷载换算要求分析,常见等效荷载的取值及注意事项。

第4.3.2条,屋顶荷载(如屋顶卫星天线、广告牌、出屋顶高大女儿墙等)对主体结构的间接影响及对相关结构构件的直接影响,对结构整体计算和相关构件补充计算的设计方法。

第7.1.1条、第7.3.3条,结构构件和围护结构构件的划分,对特殊构件的属性把握(如:檩条是属于结构构件还是围护结构构件的问题分析)。

c471e16edf4488a56ab8.rar
22.8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felex-fei
2007年05月17日 15:38:01
2楼
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第1.0.1条,抗震设防的“性能设计”与现行规范“三水准设防目标”的关系。实际工程中对结构重要部位和重要构件的性能设计实例分析。

第2.1.9条、第2.1.10条、第3.3.3条,“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区别,实际工程中的把握尺度。

第3.1.1条,对《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相关规定的理解与掌握,结构分区段、分部位、分构件的抗震分类,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相关工程的分类说明。

第3.1.3条,不同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的调整要求,实际工程中调整的相关注意事项及处理办法(如 “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应该如何把握和确定等)。

第3.3.3条,“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确定时的设防标准调整原则,多项调整同时存在时的实用把握原则(如:7度0.15g、8度0.30g,Ⅲ、Ⅳ类场地时),当“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确定的抗震等级不同时,采用现有计算程序的注意事项分析。

第3.4.1条、第3.4.2条,结构概念设计与设计计算的关系,对结构方案好与不好的基本评价原则。实际工程中如何避免采用“不好”的结构方案,软弱层与薄弱层的概念区别及相应的抗震措施。

第3.6.1条,结构设计的常用计算方法比较及设计计算中的主要问题分析,采用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的规律分析,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如何避免计算差错(计算的模型化误差、计算假定的误差等)。

第3.6.6条,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采用电算进行结构分析时的注意问题,主要计算参数对应的概念分析及相应取值要求;对计算结果分析判断的基本技巧和常用方法;重要计算指标的分析和把握;结构重点部位的局部分析和结构的比较计算。

第4.2.4条,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拟静力法”,地基“拉应力”和“零应力区”问题。

第5.1.1条,对“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理解和尺度把握,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与“斜交结构”的区别。“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的确定原则。

第5.1.2条,主要抗震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等)的合理选用,对“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以剪切变形为主”和“统计意义上相符”的理解与设计尺度的把握。弹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的操作要点和步骤。

第5.1.3条,“重力荷载代表值”及现行计算程序在抗震设计计算中采用的简化方法及相关问题,现阶段设计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5.1.4条,在复杂结构及超限高层设计中,常被要求按中震设计的相关问题,“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区别及设计方法。

第5.2.3条,单、双向地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给出直观的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位移)算式。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过程汇总及各情况下对应的计算要求(计算框图5.2.0)。

第5.4节,抗震截面验算与地震下弹塑性变形验算关系。

第5.5.1条、第5.5.2条,抗震变形控制的根本目的、变形验算的要点和主要过程把握,主要验算指标的控制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结构措施后对层间位移的适当放宽限制问题。

第6.1.2条,表6.1.2在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8度乙类建筑,当高度大于50m时的抗震等级;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同时有局部框架裙房时,其剪力墙、框架的抗震等级确定等)。

第6.1.3条,框-剪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调整问题,裙房的抗震等级确定问题,各类地下室(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时的地下室、纯地下室、面积较大的地下室、多层地下室等)抗震等级的确定问题。

第6.1.10条,关于加强部位高度规定的不合理问题(≤15m的限制问题,结合《混凝土高规》第10.2.4条规定)。

第6.1.14条,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顶板的构造及上部框架柱在地下一层的配筋要求,实际工程中遇到的设计问题,满足规范要求的变通设计方法。当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侧向刚度比控制指标的位置调整和实际工程中其他辅助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

第6.2.7,第6.2.8条,剪力墙墙底塑性铰在其底部加强部位由下而上出现的问题及思考,关于剪力墙的强剪弱弯问题(对式6.2.8-1的思考),设计实践中改进上述情况的设计方法。

第6.2.10条,框支柱剪力按框支柱数量调整带来的问题(与框支柱的实际受力无关,受力越小,剪力调整(加大)的幅度越大)及结构设计实践中的对策和相关处理方法。

第6.2.13条,抗震设计时由于不同计算目的的剪力墙有效翼缘宽度取值问题,三条规定(抗震规范第6.2.13条、混凝土规范第10.5.3条和第7.2.3条)的不同适用条件。

第6.3.7条,在注重轴压比限值的同时,避免出现非抗震设计计算时过大的轴压力问题。

第6.3.10条,注意对长方形截面柱,箍筋计算的方向性问题,避免统一的配箍计算结果带来的设计困惑。

第6.3.12条,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的计算问题,相关设计建议(箍筋长度的取值、核心区面积的计算、重叠箍筋的判别和把握等)。9度与“假9度”的把握及相关设计问题。

第6.3.14条,核芯区箍筋配置与柱箍筋加密区的差距问题(小轴压比(≤0.45)时节点配箍得以加强,而大轴压比时却减小了配箍),框支梁柱节点的配箍问题,实际工程设计建议。

第6.4.7条,对阴影区内“箍筋”按“以箍筋为主”确定的问题,关于阴影区箍筋、非阴影区箍筋和拉筋、墙体水平筋是否替代约束边缘构件箍筋、十字墙的边缘构件、边缘构件的最大配筋率、端柱的抗震等级等问题,及对“端柱有集中荷载”(什么情况下为“有集中荷载”?)及“箍筋及纵筋构造按柱要求”(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低于剪力墙,端柱构造配筋比墙小)的问题,边缘构件最大配筋率限制的问题,适合于实际工程的相应设计建议。为简化设计减少设计工作量而提出的lv/2区域配筋设计建议。

第6.4.8条,纵向钢筋最小量是指钢筋面积、根数、直径还是都包括?提出现阶段适合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设计建议。

第6.4.10条,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配置问题,构造配置或计算配置均不符合“混凝土高规”的规定。综合高规要求提出交叉钢筋的设计方法及适应设计与施工管理的简化建议。剪力墙连梁跨高比的问题。

第6.6.1条、第6.7.1条,板柱-抗震墙结构与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区别,多个框架核心筒组合平面的结构体系问题及设计对策。

第6.7.2条,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内筒角部边缘构件的设置问题(对照高规第9.1.8条和混凝土规范第11.7.14条,关于高规规定的不完整性问题)。

第7.1.2条,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砌体结构的房屋总高度的确定和控制及总层数控制的根本目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所采取的主要抗震设计手段的区别等。

第7.1.8条,对“对齐与基本对齐”、“均匀对称或基本均匀对称”、“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的定量把握,及对侧向刚度比值规定(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的理解及设计处理方法。

第7.2.8条,端部、中部构造柱的作用及设计中的实际做法。

第8.1.5条,各类支撑介绍及工程中常用支撑分析。

第8.1.7条,结合实际设计工程,说明压型钢板的使用、楼层水平支撑的设置和节点做法。

第8.2节,钢结构房屋中各构件的屈服过程分析,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同点分析,及抗震设计的重点关注问题。

第8.2.3条,结合实际工程设计计算的全过程,说明结构分析过程及简化的结构计算方法(重点在钢框架的剪力调整)。

第8.2.8条,构件连接的翼缘全熔透焊缝的极限承载力要求,分析一般情况下满足式(8.2.8-1)的基本条件,及柱边连接常需要增加附加盖板的原因,说明实际工程中常采用的柱外悬臂梁段连接的必要性和优缺点。建议一般情况下不采用柱边接头,钢构件与混凝土的连接一般不采用埋件连接而改用混凝土牛腿连接的问题,结合第8.3.4、5条规定,说明狗骨式连接、消能梁段的侧向支撑等。

第8.3.3条,因条件限制时,设置三角隅撑的工程实例,不设隅撑时的设计措施。

第13.3.3条,按墙的长高比设置构造柱的明显不合理性、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做法。

回复
felex-fei
2007年05月17日 15:40:57
3楼
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第3.1.4条,屋顶擦窗机设计荷载的取值及相关设计建议。

第4.2.2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大空间层数问题、短肢剪力墙的量化问题、框-剪结构中剪力墙“过少”的把握、高度适当增加的定量把握问题,板柱结构在非地震区的应用及其高度限制问题。

第4.3.6条,楼板开洞超过规定带来的设计计算及构造问题。

第4.3.13条,后浇带的作用分析,解决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的相关设计处理方法。

第4.6.3条,楼层位移的计算假定、脱开柱计算中的结果判别与调整方法。

第4.8.2条,房屋高度对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的影响问题、沿房屋高度分不同区段(框支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确定抗震等级问题,短肢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结构的量化标准和实用方法。

第4.9.1条,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的良好经济性指标。

第5.1.4条,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常用计算程序及模型,相应的计算假定和适用条件,代表性计算程序比较。

第5.1.9条,常用程序模拟施工加载过程及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同加载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结构实际受力的误差分析,实际工程中为较为真实地反映结构实际受力状况而采用的经验调整法。

第6.1.7条,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应属于框架结构,通过倾覆力矩比对“少量剪力墙”数量的把握问题,实际工程中框架和剪力墙的设计计算方法(全包络设计、框架包络设计而剪力墙构造设计、框架包络设计而剪力墙按现有截面的最大承载力设计)。

第7.1.2条,剪力墙的分类、“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较多”的把握、工程设计中以倾覆力矩比作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唯一判别标准是不全面、不安全的,提出综合考虑短肢剪力墙布置的均匀程度、承受竖向荷载的面积比例及倾覆力矩比等因素的实用判别方法。

第7.1.9条,当剪力墙高度在120~188m之间时,底部加强区的高度计算问题,相关设计建议。

第7.1.10条,“楼面主梁”的把握问题。

第7.2.21条,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一次性搭接问题、lv/2范围纵筋的搭接问题,实际工程中的处理办法。

第7.2.25条,连梁的实用处理技术(连梁截面的调整、连梁的调幅计算、连梁按铰接设计计算的相关问题、连梁的强剪弱弯设计原理及过程、连梁最大配箍的计算分析,实际工程连梁设计举例)。

第8.2.4条,楼板洞口尺寸限制标准问题,工程设计中的把握尺度。

第10.2.1条,转换层的结构形式,转换构件的实际受力与理论计算的差异分析,计算中常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现行规范按建筑功能和规模来确定建筑的防火分类,而对影响建筑安全的特殊结构构件则无专门的加强措施,转换构件耐火极限标准过低引起的相关问题,结构设计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转换构件的耐火极限。

第10.2.3条,结合第8.1.8条,关于长矩形平面中落地剪力墙间距控制问题,工程设计中的实用做法。

第10.4.3条,错层结构的量化标准问题、错层结构“楼层梁截面高度”的问题、错层结构计算中的程序应用问题、错层结构楼层位移比的调整计算问题,消除错层的有效措施。

第10.6.1条,多塔楼建筑的结构布置要求,大底盘地下室的多塔楼和多塔楼建筑的异同点分析。

第12.1.8条,主楼与裙房不设沉降缝的设计措施、减小主楼沉降的主要技术措施、加大裙房沉降的主要技术措施。

第12.1.9条,《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与“高规”规定的不一致问题;当相关规范规定不一致时,工程设计应如何执行。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第3.1.4条,抗浮设计水位的再研究调整问题、水压(浮)力的荷载特性把握问题、不同情况下水压(浮)力计算实例。

第 3.3.2条,混凝土结构的挠度验算中应考虑的因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挠度验算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预应力梁的预起拱实用计算方法(单跨直线预应力、单跨曲线预应力的反拱计算)。

第3.3.4条,构件实际裂缝宽度与计算裂缝宽度的关系、保护层对构件裂缝宽度的影响、保护层越厚其裂缝宽度越不能满足要求与结构耐久性设计相矛盾的问题、裂缝控制标准与预应力度不挂钩形成控制标准严重跳跃的问题,如何认识和把握规范中“预应力构件”的问题及相应设计建议和工程设计中的常用方法。

第3.4.1条,关于建筑外防水材料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问题,区分可更换和不可更换等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

第5.3.1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构构件如何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现有程序计算及计算绘图一体化设计方法所引起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矛盾的问题,适合现阶段结构设计的实用处理方法。

第7.3.1条,轴压比控制不能完全含盖的轴压力过大时的相关设计问题(由于轴压比控制的是地震作用组合下的轴压比,相关信息中不能反映地震作用组合以外的计算问题)。

第7.3.9条、第7.3.12条,二阶效应简化计算方法的应用及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分析,弹性计算方法带来的相关问题及设计处理办法。

第7.3.14条,双偏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近似计算方法和直接计算方法的应用建议。

第7.5.15条,实际工程中圆柱等效成矩形截面后箍筋配置问题。

第7.6.12条,剪扭箍筋的配置原则及简化的设计处理做法。

第9.2.1条,基础拉梁、地下室外墙等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取值。

第9.2.4条、第9.2.5条,保护层超过40mm时的结构问题及相关设计方法;对特殊结构,规范的防火标准还应大大加强(如转换梁的防火要求应高于比一般梁大大提高等)。

第9.5.1条,构件最小配筋与“抗震规范”第6.1.14条的关系问题、避免在构造设计中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设计方法。

第10.1.2条,楼板长宽比在2~3间时的结构设计计算建议。

第10.1.11条,工程界对厚板中部配置构造钢筋的不同观点、工程设计中结合筏板暗梁设计的综合处理方法(结合地基规范第8.4.9条)。

第10.4.3条、第10.4.4条,结合实际工程对梁柱钢筋的相关搭接和锚固做法的设计优化。

五、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第3.0.2条,地基主要受力层及主要压缩层问题。

第3.0.3条,关于勘察报告问题(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对勘察报告的分析判断、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问题、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问题等)。

第5.2.4条,不同情况下基础计算埋深的确定问题,基础埋深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问题、填土先后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问题,当主楼裙房不分开时和当主楼裙房分开时,裙房荷载对主楼地基承载力的影响问题,工程实例的比较分析。

第5.3.8条,深基坑的回弹再压缩设计计算问题、实用的简化计算假定及计算主要过程等。

第5.3.10条,基础与上部结构设计计算的脱节问题、对上部结构与基础共同作用的计算假定、程序应用和结果分析问题,规范强制性规定的执行问题。

第5.4.1条,最危险滑动面的确定问题及简化的计算方法。

第6.6.3条,土压力的设计取值问题(一般挡土墙和地下室外墙中,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在工程设计中的取值及综合应用问题)。

第8.4.15条,在裙房第二跨设置后浇带引起的相关技术经济问题,结构设计中的相关设计技巧与措施。

第8.5.5条、第8.5.9条,各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初步设计时、特殊工程及特殊地质条件等)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各种不同受力情况下是否均应考虑桩的工作条件系数问题、在相应的各项计算中各设计指标的取值问题、工程设计中的实用做法。

扩底墩设计要求,其与桩的受力特性及计算要点异同分析。

无地下室的深基础确保嵌固在±0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第8.5.11条,摩擦型群桩基础的应力重叠现象及其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实体深基础法(考虑扩散角法和考虑外围土摩擦力法的不同适用范围)的应用分析。

第8.5.15条,基础拉梁设计内力的确定原则,举例说明不同基础形式时不同拉梁的设计要求。

第10.1.7条、第10.2.9条,桩基设计与施工的各项具体要求、实际工程的设计说明举例、沉降观测的要求和时机问题。

基础设计的其他热点问题:基础构件的裂缝控制标准问题及设计建议;单独基础加防水板的设计问题及实用方法等。

六、问题讨论: 现场提问及相应讨论解答。


报名回执表见附件
回复
felex-fei
2007年05月18日 21:18:42
4楼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留言
回复
tymooooo
2007年06月14日 12:09:30
5楼
咋个只有问题没的答案啦?
回复
阿土怕瓦落地
2007年06月15日 23:15:42
6楼
有答案就好了,希望听过课的传一下,谢谢,版主奖励呀!!!!!!!
回复
wangshijun4585
2007年06月16日 11:49:45
7楼
怎么没答案那。
期待。。。
谢谢
回复
fnxnyn
2007年06月18日 20:28:23
8楼
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银子去听课了,不过看到人谁知道内容的,到时候能无私一下就多谢了!
回复
hqf1113
2007年06月22日 09:34:52
9楼
北京上海的朋友真幸福呀,培训机会大大的多多
回复
hqf1113
2007年06月22日 09:54:34
10楼
成都真的太闭塞了。。。
回复
yuyuangong
2007年06月29日 08:11:17
11楼
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加我QQ:429792443,拜托了《焊缝承载力计算》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