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不同建立模型方式的讨论
jiaqiaoyan_2004
2007年05月13日 08:11:45
来自于ANSYS
只看楼主

大家好,预应力混凝土建立模型的方式的不同1.预应力钢筋采用工作平面切割的方式建立的话,对于有的计算不得已将赶分成了好几段,在着几段钢筋上采用降温的方法加预加力,这样在后处理里面怎么看整条钢筋线的应力变化图形啊?2.独立建立钢筋,然后和混凝土进行耦合的建立模型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如果钢筋的划分的单元尺寸是不是必须要和混凝土的一致啊?如果不一直的话,可以整个建立一条钢筋线,这样的话,就可以用应力路径的方法绘制出钢筋中的应力图形,;如果两者的单元尺寸必须要一致的话,是不是应力曲线也就不能绘制出来拉?那么怎么研究钢筋的应力损失啊?

大家好,预应力混凝土建立模型的方式的不同
1.预应力钢筋采用工作平面切割的方式建立的话,对于有的计算不得已将赶分成了好几段,在着几段钢筋上采用降温的方法加预加力,这样在后处理里面怎么看整条钢筋线的应力变化图形啊?
2.独立建立钢筋,然后和混凝土进行耦合的建立模型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如果钢筋的划分的单元尺寸是不是必须要和混凝土的一致啊?如果不一直的话,可以整个建立一条钢筋线,这样的话,就可以用应力路径的方法绘制出钢筋中的应力图形,;如果两者的单元尺寸必须要一致的话,是不是应力曲线也就不能绘制出来拉?那么怎么研究钢筋的应力损失啊?

请斑竹支持一下,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免费打赏
huang9813888
2007年05月15日 10:18:55
2楼
这问题,本人在本论坛说过!"本篇主题:ANSYS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不收敛的原因(回复 4 | 人气 278)"
应以简支梁计算,“破坏准则关闭混凝土压碎项,即采用拉应力准则”不要这样做,只要在后处理器中查一下梁的竖向应力不出现拉应力,就说明混凝土不开裂了。“再约束处加弹性支座,约束竖向位移”不要这样做,采用一端的梁底线,DL,3,ALL而另一端的梁底线DL,3,,UY 并且梁底线中找一点DK,1,,,,0,UX,UY就OK了!
正确轴向预应力筋应变化情况是这样的
回复
zj2005724122
2010年04月21日 20:10:02
3楼
在空间有限元程序中,关于预应力的施加有多种方法,主要有:
1、直接加载法。
该法利用ANSYS中的初应力ISTRESS命令来施加预应力荷载,这种方法不能用于Link单元,但能用于Solid单元,故可不模拟预应力钢筋而直接在混凝土上施加应力,把钢筋预应力等效成混凝土的应力。这时需要把材料定义为两种,即使它们本是一样的材料,但为了施加预应力的方便,还是要把梁体混凝土分成两部分。
2、等效荷载法。
即对结构施加等效荷载。它是通过分析预应力筋脱离体的内力平衡,得到施加预应力对结构的等效荷载,即用一组集中力、力矩或分布荷载外力来等效地代替预应力效应,直接使用F命令施加等效荷载。该法的优点是建模简单,不必考虑力筋的具体位置而可直接建模。
3、实体力筋法。
该法将混凝土和力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力筋用Link8单元模拟。预应力的模拟可以采用对Link8单元施加温度荷载(降温)或在Link8单元实常数中输入初应变实现。降温法比较简单,同时可以模拟力筋的损失,单元和实常数选用几种即可。如采用初应变法模拟力筋各处不同的应力时,每个单元的实常数各不相等,工作量较大。所以比较而言,一般采用降温法为宜。
实体力筋法的ANSYS处理方法有:1)体分割法。先建立体,用工作平面和力筋线拖拉形成的平面,将体切割成几个部分,把各个部分之间共用的边界线定义为力筋线。这种方法是基于几何模型的处理,力筋位置准确,求解结果精确,但当力筋线形复杂时,建模很麻烦。2)独立建模耦合法。该法的基本思想是实体和力筋独立建模,分别划分单元,然后采用耦合方程将力筋单元和实体单元联系起来,或用耦合命令CP将混凝土单元节点与钢筋单元节点耦合,使之具有相同的约束条件。这种方法是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处理,建模相对简单,缺点是当实体单元划分不够密时,力筋节点位置会有些偏位,这种方法是解决力筋线形复杂且力筋数量很多时的较佳方法。
回复
bo0508
2010年06月07日 12:43:10
4楼
不是很理解你的意思啊
不知道你说的帖子在哪里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