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1 氨水溶液的性质 氨在水中的溶解 氨在水中的浓度用质量分数 表示,等于溶液中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水和液氨能以任意比例完全互溶,在常温下能形成 等于0到1的全部溶液。在低温下,溶液的浓度受到纯水冰、纯氨冰或氨的水合物NH3.H2O和2NH3.H2O析出的限制。
--------------------------------------------------------------------------------
1.1.4.4.1 氨水溶液的性质
氨在水中的溶解
氨在水中的浓度用质量分数 表示,等于溶液中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水和液氨能以任意比例完全互溶,在常温下能形成 等于0到1的全部溶液。在低温下,溶液的浓度受到纯水冰、纯氨冰或氨的水合物NH3.H2O和2NH3.H2O析出的限制。
氨溶于水后微量的离子化现象出现,故氨水溶液呈弱碱性。
对有色金属的腐蚀作用
氨水溶液与液氨的性质相似,它无色、有刺激性臭味,对有色金属材料(除磷青铜外)有腐蚀作用。所以,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不允许采用铜及铜合金材料。
密度、比热容、导热率、粘度及表面张力
纯氨液在0℃时的密度为0.64kg/1,对氨水溶液而言,它的密度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图1给出了这种变化关系。通常也可按下面的公式近似地加以计算:
(1)
式中 ------ 0℃时密度;
―― ------ 氨水溶液的浓度。
图2,3,4分别给出了氨水溶液的比热容、导热率、粘度曲线图,供作传热计算时查用。表1列出了氨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
其它温度下的表面张力值可按下式推算
式中 ----- 20℃时溶液的表面张力;
―― ------ 溶液的临界温度;
―― ------ 溶液的温度。
2楼
--------------------------------------------------------------------------------
1.1.4.4.2 氨吸收式制冷循环
系统中的压力和温度
吸收式制冷系统也被分为高压侧和低压侧两部分。蒸发器和吸收器属于低压侧。蒸发器内的压力由所希望的蒸发温度确定,该温度必须稍低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吸收器内压力稍低于蒸发压力,一方面是因为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管道等的流动阻力,另一方面也是溶液吸收蒸气所必须具有的推动力。冷凝器和发生器属于高压侧,冷凝器内的压力是根据冷凝温度而定的,该温度必须稍高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发生器内的压力由于要克服管道阻力等的影响而应稍高于冷凝器的压力。在进行下面的讨论时将忽略这些压差,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这种压差(尤其是蒸发器和吸收器之间的压差)必须加以考虑,特别是在低温装置中,蒸发器和吸收器之间的较小压差就能引起浓度的较大差别。
由于冷凝器和吸收器是用相同的介质(通常为水)来冷却的,如果冷却水平行地通过吸收器和冷凝器,它们的温度可近似地认为是一致的;如果冷却水选通过吸收器,再通过冷凝器时,冷凝器内的温度将高于吸收器内的温度。发生器内溶液的温度取决于加热介质的温度,该温度稍低于加热介质温度。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循环过程
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中,由于氨和水在相同压力下的气化温度比较接近(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力,氨与水的沸点分别为 -33.4℃和100℃,两者仅相差133.4℃),因而对氨水溶液加热时,产生的蒸气中也含有较多的水分。氨蒸气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装置的经济性和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氨蒸气的浓度,必须进行精馏。精馏原理已在前面"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热力学基础"章节中作了介绍。实际上,精馏程是在精馏塔设备内进行的。精馏塔进料口以下发生热、质交换的区域叫提馏段,进料口以上发生热、质交换的区域叫精馏段。精馏塔还有一个发生器(又称再沸器)和回流冷凝器,前者用来加热氨水浓溶液,产生氨和水蒸气,供进一步精馏用;后者用来产生回流液,也供精馏过程使用。
图1为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流程图
浓度为 的浓溶液(点1a)进入精馏塔,在精馏塔内的发生器中被加热,吸收热量 后,部分溶液蒸发,产生的蒸气经过提馏段,得到浓度为 的氨蒸气(1+R)kg,随后经过精馏段和回流冷凝器,使上升的蒸气得到进一步的精馏和分凝,浓度提高到 (点5’’ ),由塔顶排出,排出的蒸气质量为1kg。回流冷凝器中,因冷凝Rkg回流液所放出的热量 被冷却水排走。在发生器底部得到浓度为 的稀溶液(f-1)kg,用点2表示。
图1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流程图
A-精馏塔(a-发生器;b-提馏段;c-精馏段;d-回流冷凝器);B-冷凝器;
C-蒸发器;D-吸收器;E-溶液热交换器;F、I-节流阀;G-溶液泵
从精馏塔A塔顶排出的几乎是纯氨的蒸气进入冷凝器B中,在等压、等浓度下冷凝成液体(点6),冷凝时放出的热量 由冷却水带走。液氨经过节流阀I,压力由 降到 ,形成湿蒸气(7点),然后进入蒸发器C,在蒸发器C内,液氨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而气化,然后由蒸发器C排出(点8)。点8的状态可以是湿蒸气,也可以是饱和蒸气,甚至是过热蒸气,它取决于被冷却物体所要求的温度。
从发生器a的底部排出浓度为 的(f-1)kg稀溶液,经过溶液热交换器E后温度降低到点2a,因为点2a状态的压力为 ,故溶液为过冷溶液。过冷溶液经过节流阀F,压力由 降到(即 ),状态由点3表示,然后进入吸收器D,吸收由蒸发器产生的1kg蒸气,形成了fkg、浓度为 的浓溶液(点4),吸收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被冷却水带走。点4状态的浓溶液经溶液泵G升压,压力由 提高到 (点4a),再经溶液热交换器E加热,温度升高到状态点1a,最后从精馏塔A的进料口进入精馏塔,循环又重复进行。
循环过程在图上的表示
上述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氨水溶液的图中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点与图1相对应。
假定进入精馏塔内的状态为1a,浓度为的浓溶液位于饱和液体线的下方(忽略发生器与冷凝器之间的压力损失,认为= ),即处于过冷状态。溶液经过提馏段到发生器,一路上与发生器中产生的氨蒸气进行热、质交换,首先消除过冷,使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1,随后在发生器中被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在等压条件下不断蒸发,浓度逐渐变稀,到离开精馏塔底部时浓度变为 ,温度为 ,用点2表示。开始发生出来的蒸气状态和发生终了时的蒸气状态分别用点1’’ 和2’’ 表示,它们分别与浓度为和的沸腾状态的溶液相平衡。因此离开发生器的蒸气状态应处于1’’ 和2’’ 之间,假定为状态3’’ ,浓度为 。经过提馏段时,与浓度为的浓溶液进行热、质交换,理想情况下,出提馏段的蒸气浓度应与进料口处浓溶液的平衡蒸气 1’’相对应,即氨蒸气的浓度由提高到,再经过精馏段和回流冷凝器,与从回流冷凝器冷凝下来的回流液进行热、质交换,蒸气的浓度进一步提高,温度降低,离开塔顶时,浓度为,用点5’’ 表示。回流液在回流过程中,浓度逐渐降低,理想情况下,离开精馏塔最底下一块塔板时,浓度应与进料口浓度溶液的浓度相同。
浓度为的饱和氨蒸气离开塔顶后进入冷凝器,在等压、等浓度条件下冷凝成饱和液体,用点6表示(冷凝后的液体也可以达到冷凝压力下的过冷状态,视冷却水的温度和冷凝器的结构而定),然后经过节流阀绝热节流到状态7,由于节流前、后的焓值与浓度均未发生变化,故在图上点6与点7是重合的,但正象前面"溶液热力学"章节中已经指出的那样,这两点代表的状态是不相同的,点6表示冷凝压力 下的饱和液体,点7表示蒸发压力下的湿蒸气,它是由饱和液体(点7’ )和饱和蒸气(点7’’ )所组成。节流后的干度为 ,温度可由试凑法确定,即首先在饱和蒸气压力液线上假定某一温度 (点7’ ),通过辅助压力线找到相应压力下饱和蒸气状态点7’’ ,连 ,如果该线正好通过点7,假定的温度即为节流后的温度,否则,重新假定 ,直到 通过点7为止。节流后的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在等压、等浓度下蒸发至状态点8,点8一般仍处于湿蒸气状态,由点8’ 的饱和液体和点8’’ 的饱和蒸气组成。它的温度同样可用试凑法求出。
回复
3楼
由发生器引出状态为点2的稀溶液,经过溶液热交换器,被冷却到 压力下的过冷状态2a(假定2a正好处在蒸发压力 的饱和液线上),再经节流阀节流到状态3,然后进入吸收器。同样,节流前、后的状态点2a和3在 图上是重合的,但代表的状态不同。在吸收器中,忽略蒸发器和吸收器之间的压力损失,吸收过程是在 等压条件下进行的,状态为3的饱和稀溶液吸收由蒸发器出来的蒸气(点8),沿等压线浓度逐渐变浓,吸收终了时浓度达到 ,用点4表示。点4状态的浓溶液经过溶液泵后,压力由 高到 ,用点4a表示,如果忽略因溶液泵对浓溶液作功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则点4与点4a重合,点4a表示 压力下的过冷液体,过冷液体经过溶液热交换器,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用状态点1a表示,最后再进入精馏塔的进料口,循环重新开始。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无论在冷凝过程还是蒸发过程中,尽管是在定压下发生相变,但溶液的温度都不是定值。从图2可以看出,冷凝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由 降至 ;蒸发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由 升至 ,这与单一组分工质在等压下相变时温度不发生变化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当压力保持不变时,随着冷凝或蒸发过程的进行,溶液的浓度在不断变化。冷凝过程中,溶液中低沸点组分(氨)越来越多,因此饱和温度越来越低;相反,蒸发过程中,溶液中低沸点组分越来越少,故饱和温度逐渐升高。出蒸发器时的湿蒸气的干度越大,最终蒸发温度越高,甚至有可能超过被冷却介质所允许的温度。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湿蒸气的干度来满足被冷介质温度的要求。
系统中设置溶液热交换器能明显地提高整个装置的经济性,通过溶液内部进行热交换,一方面可以提高进入发生器的浓溶液的温度,减少发生器中加热蒸气的消耗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进入吸收器的稀溶液的温度,从而减少吸收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并增强溶液的吸收效果。溶液在热交换器中温度的变化与热交换器传热表面积的大小有关。稀溶液的温度变化将大于浓溶液的温度变化,因为稀溶液的流量(f-1)kg小于浓溶液的流量fkg,而它们的比热相差不大。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有时也设置气-液热交换器,即将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湿蒸气和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在逆流式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使冷凝液体过冷,从而提高装置的制冷量,当然,由于进入吸收器的氨气焓值增加,它将使吸收器的热负荷增大。实践中是否采用这种换器取决于发生器中热量的节省量和吸收器中冷却水消耗的增大量以及热交换器本身费用等之间的比较。由于蒸气侧传热效率很低,特别是在低蒸发压力下更是如此,为达到一定的热交换量,热交换的面积必须足够大,因而引起成本提高,往往是得不偿失。
图1所示的系统所能制取的最低温度与加热热源温度和冷却水温有关,一般情况下不低于-25℃,否则放气范围 将小于0.06,使装置经济性下降。如果热源温度较低,冷却水温度较高,而又要制取较低温度时,可采用双级氨吸收式制冷机或带有喷射器的单级氨吸收式制冷机。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与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性能的比较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力系数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都是用来评价循环经济性的主要技术指标。但两者之间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因为压缩式制冷机消耗功,吸收式制冷机消耗热能,功比热能的品位高,产生功的成本也高。对这两个数值进行比较时,必须考虑电站内蒸汽装置中的热交换情况及效率。即使如此,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系数仍然低于压缩式的当量热力系数,原因在于吸收式制冷机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热力不可逆过程。
从两个系统的运行费用比较来看,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似乎采用吸收式制冷系统更为合适,特别是在有高温加热介质可以利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为这样有可能利用单级吸收式制冷系统获得需两级压缩式系统才能获得的低温。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与其它形式的制冷机相比较,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蒸气或热水作为热源,有利于废热的综合利用,特别适合于化工、冶金和轻工业中的制冷设备;
(2)以氨作为制冷剂,能制取0℃以下的低温;
(3)整个装置除泵外均为塔、罐等热交换设备,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4)振动、噪音较小,可露天安装,从而降低了建筑费用;
(5)负荷在30~100%范围内调节时,装置的经济性没有明显变化;
(6)维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管理;
(7)氨价格低廉,来源充足;
(8)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9)对铜及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
(10)钢材及冷却水消耗量大;
(11)热力系数较低;
(12)由于氨、水的沸点比较接近,为提高氨气浓度,系统中必须增设精馏和分凝设备。
回复
4楼
--------------------------------------------------------------------------------
1.1.4 .4 氨吸收式制冷机
吸收式制冷机和蒸气压缩式制冷机都是利用制冷剂的汽化潜热来制取冷量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依靠消耗热能作为补偿实现制冷,后者则通过消耗机械能作为补偿实现制冷。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以氨为制冷剂,氨水溶液为吸收剂。由于氨与水在相同压力下汽化温度比较接近(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两者的沸点仅差133.4℃)因而对氨水溶液加热时,所产生的蒸汽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影响到整个装置的经济性。为此,系统需采用精馏的方法,在精馏塔内提高氨蒸汽的浓度。
单级氨吸收式制冷机所能制取的低温,与加热热源的温度及冷却水温度有关,一般不低于-25℃。如果热源温度较低、冷却水温度又较高时,若要制取较低温度,则可采取双级氨吸收式制冷机,但一般也不低于-65℃。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采用蒸汽或热水作为热源,有利于废热的综合利用,特别适合于化工、冶金和轻工业中的制冷设备。
回复
5楼
--------------------------------------------------------------------------------
1.1.4.4.3 吸收-扩散式制冷机
吸收式冰箱
在吸收式冰箱系统中,采用三组分为循环工质,氨作为制冷剂,氨水溶液为吸收剂,氢气为平衡气体,这种制冷机的制冷量较小,一般在0.1kw左右。冰箱的容积为25L到250L左右。由于整个系统处于相同压力之下,所以没有溶液泵和膨胀阀,也没有任何运动部件和阀门,由设备之间全部用管道焊接,因此系统运转平稳,无噪声和振动,不泄漏,寿命长,成本低,非常适合于家用,对缺少电源电区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系统压力的平衡是通过向吸收器和蒸发器导入氢气实现的。因为蒸发器中的总压力大于蒸发温度下氨的饱和压力,因此蒸发器中的液氨不会沸腾,在液体表面下不能形成气泡。但如果氢气中的氨气未达到饱和,便有氨气化,通过扩散进入氢气中。因此这种吸收式系统又称为吸收-扩散式循环。由于整个系统内压力是平衡的,系统中工质的运动完全依靠密度的差异,位置的高低、管路的倾斜及分压力的不同而流动扩散,因而各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及管道的倾斜度均有严格要求,否将影响制冷效果,甚至丧失制冷能力。
工作过程
图1 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系统示意图
图1示出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的系统示意图。现将氨水溶液、氨、氢的流动过程及状态谈化简述如下。
(1)氨水溶液的循环
从贮液器出来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到达发生器,在发生器中被电热器(或其它热源)加热,一部分氨气从溶液中排出,蒸气形成气泡将液柱推向气泡泵的泵管。由于气泡的产生和溶液被加热,引起垂直方向出口浓溶液的密度下降,藉助于贮液器中溶液的静压头,迫使溶液流向气泡泵顶部。液柱流出泵管后下降,经发生器的外套管,被进一步变稀。从发生器出来的稀溶液,藉助于发生器顶部与吸收器之间的高度差,经溶液热交换器的内管流到吸收器上端。与此同时,将热量传给由贮液器出来的浓溶液,使进入发生器的浓溶液的温度升高。稀溶液由吸收器上端向下流动,与从贮液器顶部出来的逆流而上的氢、氨混合气接触,吸收其中的氨气,使溶液浓度不断增加,出吸收器后流入贮液器,又重新经溶液热交换器流入发生器。
(2)氨、氢气循环
从气泡泵出来离开发生器的氨气中含有较多水分,在精馏器(又称水分离器)内液滴因重力下降,氨蒸气和水蒸气上升时,因和外界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温度降低,更多的水蒸气从氨蒸气中析出,凝为水珠流回发生器。浓度较高的氨蒸气出精馏器后流入带有翅片的风冷冷凝器,在环境空气的自然冷却下,氨气凝结成液体,依靠冷凝器本身的倾斜度,液氨流经过冷器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入口处与氢气相遇,由于氢气分压高,氨气分压低,因而液氨分子迅速向氢气中扩散。在液氨蒸发扩散过程中,从冰箱内部吸取热量,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开始时,由于氢、氨混合气中氨气分压较低,故蒸发温度较低。随着液氨不断地蒸发与扩散,混合气中氨气分压缓缓上升,蒸发温度随之升高。由于含氨较多的低温氢氨混合气密度较大,在重力作用下经下部气体热交换器进入贮液器,然后由吸收器下部向上流动,与自上而下的稀溶液接触,氨气不断地被稀溶液吸收。氢气因不溶解于水,密度又小,因而从吸收器上部上升,经气体热交换器降温后进入蒸发器入口,循环又重新开始。
为了提高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的热效率,必须选择适当的状态参数,合理地设计整个系统的结构,使发生、冷凝、吸收、蒸发及溶液热交换等各个过程均处于最佳状态。正确选取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设法减少冰箱门封的漏热损失等。
发生器要求漏热损失少,液氨提升速度快,氨蒸气发生量大,带入精馏器的水蒸气少。正确设计气泡泵管对机器的效率尤为重要,影响它的因素除发生器本身结构外,主要还有热源加热量、管长、管径和浓度等。
图1所示的发生器结构称为三套管式,比较先进,它的主要特点是提升管(气泡泵)位于发生器内部,最外层为稀溶液,中间是浓溶液,提升管插入其中,这样,套管本身形成保温层,减少热量损失,而且结构简单,焊口较少,提升速度稳定。目前,这种结构已被广泛采用。
热源加热量的多少对制冷量及制冷效率均有较大影响,加热量少,产生的蒸气量少,溶液循环量不够;如加热量过多,发生量增大,除热量损失增大外,蒸气中夹带的水蒸气量增多,使精馏装置不能适应,从而使冰箱蒸发温度升高,制冷量下降。
蒸发器通常分为低温和高温两个部分,低温蒸发器的顶部,因氨液入口处氨气分压最小,蒸发温度最低。蒸发器分成两部分有利于冷量的充分利用和热力系数的提高。高、低温蒸发器的结构和面积大小对于产冷量在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的合理分配影响很大。蒸发器可以做成双套管式结构,与气体热交换器连成一体,从吸收器返回的氢气经过下部气体热交换器、冷藏室蒸发器、上部气体热交换器、冷冻室蒸发器后,温度大为降低,这样,进入蒸发器时有利于冷冻室温度的进一步下降。
为了增强吸收器的吸收效果,必须强化传热,使吸收时产生的热量尽快地散到环境中去,为此,除保证吸收器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外,管内、外均可采用强化和扰动措施,提高传热效果。否则,不仅放气范围减少,而且未被吸收的氨气返回蒸发器后,提高了氨蒸气的分压,蒸发温度提高,影响制冷效果。
电加热吸收式冰箱由于热力系数较低 ,与同容积的压缩式冰箱相比,它的耗电量大得多,因而它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吸收式制冷的主要优点之一恰恰在于可以利用多种能源,除电加热外,尚可采用可燃气体(如煤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煤油、蜂窝煤、燃炉余热等来加热。太阳能吸收式冰箱在国内外均已试制成功,在国外已有商口出售。因此研制和推广多能源的吸收式冰箱乃是发展吸收式冰箱的重要途径。
回复
6楼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1841_642629_1.htm
回复
7楼
感谢楼主上传好资料,希望您的话题在此能引起互动,技术区的帖子一般是应该能引起互动交流的。
回复
8楼
Two stage compression cycle with one evaporator and intercoller/flash tank
known: refrigeration load:300kW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Te=-30C
condensing temperature Tc=35C
refrigerant R717 (ammonia)
Calculate:
1.the specific refrigeration capacity(qe)
2. mass flow rates
3. the powers of compressors and COP
帮忙看看这个题目?
回复
9楼
看看这个关于制冷的题目(送花)
Two stage compression cycle with one evaporator and intercoller/flash tank
known: refrigeration load:300kW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Te=-30C
condensing temperature Tc=35C
refrigerant R717 (ammonia)
Calculate:
1.the specific refrigeration capacity(qe)
2. mass flow rates
3. the powers of compressors and COP
帮忙看看这个题目?
回复
10楼
氨的性质及防范措施:
1.氨的物理性质
氨(NH3),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分子量17.03,标准状况下凝固温度为-77.7℃,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为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氨极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2.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水溶液由于形成氢氧化铵而呈碱性。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蚀作用。
氨可燃,燃烧时,其火焰稍带绿色;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若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如果氨制冷系统中含有较多空气,也会引起制冷装置爆炸。
氨气的毒性和爆炸浓度:
体积含量% 0.0026 0.0053 0.07 0.5~0.6 16~25
现象 允许浓度 开始感觉 刺激眼睛 半小时内中毒 发生燃烧爆炸
3.预防措施
操作人员按时巡检,确保设备、管路、阀门不泄漏。设备管道要严格密封,可用氯水、浸过盐酸的布(遇氯生成氯化铵白烟)或靠其臭味检漏。机房必须通风,必须有橡胶手套,放毒面具,胶鞋及救护药品。必须配备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4.救护措施
a,漏氨处理措施
如果发现高压管路漏氨,应停止运行压缩机,卸压后进行补漏。
b,氨中毒处理措施
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此外,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咳嗽、恶心、头痛、胸疼、呼吸急促、眩晕、窒息感、胃疼、闭尿等症状。
吸入氨气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食醋弄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减轻氨对呼吸道的刺激程度。(氨易溶与水,溶与水显弱碱性,可用弱酸中和)严重时硼酸水滴鼻漱口,喝柠檬汁,但切勿喝白开水。
吸入氨气的患者应立即转移到通风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呼吸微弱或停止时立即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并速叫医生来诊治。
此外,液氨溅到皮肤上会冻伤皮肤,必须迅速用清水冲洗,严重者叫医生来诊治。
回复
11楼
热源加热量的多少对制冷量及制冷效率均有较大影响,加热量少,产生的蒸气量少,溶液循环量不够;如加热量过多,发生量增大,除热量损失增大外,蒸气中夹带的水蒸气量增多,使精馏装置不能适应,从而使冰箱蒸发温度升高,制冷量下降。
蒸发器通常分为低温和高温两个部分,低温蒸发器的顶部,因氨液入口处氨气分压最小,蒸发温度最低。蒸发器分成两部分有利于冷量的充分利用和热力系数的提高。高、低温蒸发器的结构和面积大小对于产冷量在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的合理分配影响很大。蒸发器可以做成双套管式结构,与气体热交换器连成一体,从吸收器返回的氢气经过下部气体热交换器、冷藏室蒸发器、上部气体热交换器、冷冻室蒸发器后,温度大为降低,这样,进入蒸发器时有利于冷冻室温度的进一步下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