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规》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时的一个小问题
ccml
ccml Lv.2
2007年03月28日 09:34:12
只看楼主

第一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请教各位:《高规》框架-剪力墙中第8.1.7条第一款中说,剪力墙宜布置在建筑物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建筑物周边附近具体是指的建筑物的外围四周吗?第8.1.8条第2款说: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第8.1.7条第3款说: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 形等型式。请问这三条冲突吗?

第一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请教各位:
《高规》框架-剪力墙中第8.1.7条第一款中说,剪力墙宜布置在建筑物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
建筑物周边附近具体是指的建筑物的外围四周吗?
第8.1.8条第2款说: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
第8.1.7条第3款说: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 形等型式。
请问这三条冲突吗?
免费打赏
luohongguang811
2007年11月26日 22:08:56
12楼
不冲突,看规范的条文说明,以及相关参考书.
回复
yw610707
2007年11月27日 09:39:14
13楼
按8.1.7条设计主要从构造上考虑结构的整体功能,使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能各自发挥整体合理地工作,而8.1.8条是针对"长条形建筑"而言的.
回复
dx200220002000
2007年11月27日 11:28:33
14楼
很好,学习了...刚好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谢谢.
回复
idaleges
2007年11月27日 22:15:17
15楼
适当能够的外围墙多点 中部墙少点 扭转好控制
如果中部墙很多 刚度很大 结构振型肯定是已扭转为主的 对结构不利
回复
sy-boy
2007年11月29日 15:51:41
16楼
对于第一条要求:布置于建筑中心部分的抗震墙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而布于建筑四周的抗震墙
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
对于第三条要求:L,T和工型截面的刚度要比一字型截面的大很多,有利于结构抗震.
楼主郁闷的应该是第二条规定,这条是说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同一轴线上房屋的两个尽端.由于
建筑纵向长度较大,受温度等影响的变形也较大,抗震墙刚度大, 如果把他们布置在同一轴线上的两端
会约束结构的变形而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一条并不是针对抗震提出的`~~~
回复
cococo163163163
2008年09月17日 19:13:49
17楼
:) :) :) :)
回复
lingod
2008年09月18日 15:30:14
18楼
没有冲突。
用简单的例子,是筒中筒结构,中间部位肯定要有,外围的尽量均匀的布置在外侧(不能集中布置于某处,并且一般而言,是离开质心越远,则其抗扭刚度,抗完刚度等均可以大幅度提高)。因为在地震中,远离质心的部位,尤其是离剪力墙较远的部位,其位移是相对很大的,有点类似塔楼的鞭梢效应。另外,剪力墙尽量不要布置成一字形,应该采用L型等,增加墙体的平面外刚度。
回复
xywjg8007
2008年10月09日 11:15:18
19楼
没有冲突,剪力墙布置在四周对抗剪和抗侧刚度有利
回复
cqhuguojian
2008年10月16日 00:44:38
20楼
剪力墙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目的是使它既发挥抗扭作用又减小位于周边而受室外温度变化的不利影响:布置在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和凸出较大处是为了弥补平面的薄弱部位;把纵横剪力墙组成T形,L形等非一字形是为了发挥剪力墙自身的刚度;长矩形平面中布置的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平面的尽端.原因是因为集中在两端时,房屋的两端被抗侧刚度较大的剪力墙锁住,中间部分的楼盖在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时容易出现裂缝.

置在周边,当建筑是长矩形平面时,不宜集中布置在端部,注意这里说的是集中,因为集中布置在端部,对建筑物在两端约束太强,由于温度等作用易有裂缝形成,同时对剪力墙的最小间距也有规定,目的是使楼板各部分能更好协同工作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