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危害说
wangzhe@sl
wangzhe@sl Lv.2
2004年05月23日 19:25:30
只看楼主

南水北调危害说    1、概念的错误  南水北调工程由西线、中线和东线三大部分组成。据说南水北调的目的是南引长江的水到北方干旱的地区。中线和东线的引水目的地是黄河海河平原。这里就有一个基本概念的错误:黄河海河平原,包括北京和天津地区,并不位于干旱地区,而是位于半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是按自然地理条件来确定的,主要按降水量确定。干旱地区的常年年平均降水量在小于200毫米,年径流深不足10毫米,如内蒙古、宁夏、甘肃的荒漠和沙漠、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盆地、西藏北部的羌塘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东线的目的地常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年径流深50-200毫米,年径流系数在0□1-0□25。其降雨量与德国大部分地区相仿。在这类地区,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得好,水资源开发合理,本不应该出现水危机。

南水北调危害说


 

  1、概念的错误

  南水北调工程由西线、中线和东线三大部分组成。据说南水北调的目的是南引长江的水到北方干旱的地区。中线和东线的引水目的地是黄河海河平原。这里就有一个基本概念的错误:黄河海河平原,包括北京和天津地区,并不位于干旱地区,而是位于半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是按自然地理条件来确定的,主要按降水量确定。干旱地区的常年年平均降水量在小于200毫米,年径流深不足10毫米,如内蒙古、宁夏、甘肃的荒漠和沙漠、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盆地、西藏北部的羌塘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东线的目的地常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年径流深50-200毫米,年径流系数在0□1-0□25。其降雨量与德国大部分地区相仿。在这类地区,如果生态环境保护得好,水资源开发合理,本不应该出现水危机。

  2、错误开发利用和水资源污染所导致的水荒黄河海河平原,包括北京和天津地区,是中国目前最缺水的地区,这是事实。但是缺水的原因是什么?缺水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利用错误,以及水资源污染导致部分水资源无法利用。

  这里仅以河北省和天津市为例。河北,顾名思义,位于黄河之北,境内还有海河、滦河等大河,可称是水网密布;河北的大部分地区由黄河、海河等河流的冲积物组成,地下水丰富。史书称天津为\"九河之梢\",为南运河(卫河)、北运河(潞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蓟运诸河的辐聚之地;天津还位于海河的入海口。海河是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曾是天津市的水源地,自然条件相当好,到二十世纪50年代末,这个地区根本不存在供水问题,天津也是北方最重要的内河港口,南运河、卫运河等河流上的航运还盛极一时。过去有部电影\"小兵张嘎\",描写的就是这一地区的自然景观,白洋淀、水乡、芦苇等等。

  四九后根治海河,是要防治海河的洪水灾害,在河流上中游建水库,下游挖掘人工运河,将河水直接送入大海。这一时期建设的大水库有如黄壁庄水库、岗南水库,岳城水库等等,地图上至今还可找到独流减河,马厂减河等等,都是分流入海的人工运河。这些工程的直接后果,就是海河在天津入海处的水量大减,引起海水倒灌。天津从此失去了最有保证的自然水源--海河,这是天津水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七十年代末,为了解决天津的供水问题,修建了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滦河是海河流域中水量较丰富的河流,引水工程中的潘家口、大黑汀两个大型水库,总库容34□7亿立方米,许多人以为可一劳永逸解决天津供水问题。引滦入津工程经过中国最强烈的地震带,引水渠道漏水问题十分严重,工程建成初期就高达30%。从卫星照片分析来看,潘家口大坝正好建在区域断裂带上,加上大坝施工时混凝土温度处置不当,大坝有许多裂缝(三峡工程大坝也有同样的问题),水库漏水问题严重。到了2002年,引滦已不敷使用,再次引黄河的水接济天津,尽管黄河下游的山东的缺水情况比天津更严重。如今辐聚天津的南运河等河的水质污染严重,为V类水质(中国颁布的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面水质分为五类,I-V类,数字越大,质量越差),V类水不能作为生活用水水源,也不能用于工业生产,连灌溉农田也不行。

  3、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是跨大河流区域的调水工程,调水距离长,调水量大,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环境影响都将十分严重。此工程违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基本原则。这里仅就它对长江河口海水入侵和河道淤积问题、水污染扩散、流经地区的防洪问题以及对黄河海河平原的土地盐碱化问题,作简单分析。

  a、海水倒灌将影响上海至南京地区的供水

  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向北方调水,最终的调水规模将超过黄河的常年径流量。目前长江流域的每年的绝对实际消耗的水量为50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三线的最终调水量,将超过长江流域的全部水消耗量。如此之大的调水量,不会不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会不破坏长江的自然河流生态系统。

  以东线为例,计划近期的取水量为每秒钟抽水1000立方米。东线取水口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繁华地区,距离长江口不太远,上游不远是南京,下游是上海。实行南水北调之后,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流量的减少,会改变下游河道与河口的水情。枯水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约为每秒6000立方米,仅东线取水量就占长江流量的16%,如果此时中上游西中两线再抽水,到达下游的水量尚不足每秒5000立方米,再加上东线抽水,还要减去长江下游两岸抽引江水,入海水量必然大量减少,将引起海水严重倒灌,盐水入侵。长江河口现在已然海水倒灌,但是江水的含氯度不太高,历时又较短,供水问题尚不严重,若南水北调后,海水倒灌的时间将加长许多,海水倒灌的范围上沿,
免费打赏
yjy@sl
2004年05月23日 21:35:30
2楼
系统论证是需要的。美国、原苏联都放弃了大规模的调水工程计划,只能借鉴,国情不一样。南水北调工程论证了几十年,要相信自己。凡事都有利有弊,切莫因憋废食。不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永远跟在人家后面学习。
回复
白水
2004年05月24日 10:43:30
3楼
南水北调肯定有不利的地方,但应综合来看。我个人认为,南水北调利远大于弊。
回复
副高工
2004年05月25日 14:07:30
4楼
我在北方,知道缺水严重性,我同意3楼意见。
回复
duke3486
2004年05月26日 09:39:30
5楼
我是南方人,我同意南水北调,但是应收费
回复
superhenry@sl
2004年06月04日 03:25:30
6楼
我是做南水北调的,总的说来,南水北调 ,利大于弊。
回复
liy@sl
2004年06月11日 17:10:30
8楼
中国治水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系统,全方位,而且长远的规化。

教训如此之多,错误却一犯再犯。只看眼前利益,不顾后人死活。
环境影响到底如何,生态影响又如何?要实事求是!!

其实水总量并没有减少,我们需要的是科学而聪明的开发。
水可以调来调去,凭人现在的能力。但被破坏的生态将一去不回。

美国30年代没有电脑就能建胡弗大坝,但如今再也不建类似的东西了。
是因为水利建设已经圆满了吗?还是没钱或没能力大兴土木了?内中原因值得深思。
目前在国外一个流行的课题是渠道恢复。什么意思?就是千方百计地将过去几十来被人动过的河道又用工程措施给回复到天然原始状态去。前车之鉴!

我们难到真的要到无法收场的时候才能醒悟吗?


回复
yeguiren
2004年06月11日 22:47:30
9楼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利无害
同样这个工程也应该是这样

回复
zwm3108@sl
2004年06月13日 18:56:30
10楼
我在山东,体会到了缺水的严重性。用水大的企业汲取地下水,造成附近村民无水吃。经济因素造成用水大户排放大量污水.........
我认为还是要开源节流,但以节约为主,以治理和消减污染为主
回复
smileliu1981
2004年06月16日 00:04:30
11楼
这些问题很早就有人讨论过了
回复
yiming3649
2004年06月20日 15:15:30
12楼
我目前在做南水北调的工作,综合认为它的得是远远大于失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