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机房机柜漏电,测得电压为90伏!
dkjb
dkjb Lv.3
2012年09月05日 14:02:22
只看楼主

一信息机房,应该说并不是标准规范的机房,无独立的接地系统,有一回路进线到机柜中,单相三线(L、N、PE),发现PE线悬空并用胶布裹住,并未接,机柜的接地也没有引出,服务器数台都已经上架,最近发现碰触机柜,有漏电,测的电压为90伏,请问什么原因,怎么解决?谢谢!

一信息机房,应该说并不是标准规范的机房,无独立的接地系统,有一回路进线到机柜中,单相三线(L、N、PE),发现PE线悬空并用胶布裹住,并未接,机柜的接地也没有引出,服务器数台都已经上架,最近发现碰触机柜,有漏电,测的电压为90伏,请问什么原因,怎么解决?谢谢!
智库
2012年09月05日 14:06:14
2楼
或许是感应电,将机房内机壳和PE线,再将在配电箱中的空PE线与箱内PE排接在一起试试。如果箱内没有PE排,将PE线和箱体接在一起试试。
回复
dkjb
2012年09月05日 14:27:45
3楼
发现无配电箱,只有那三根线引过来,并接在一2P空开上,所以PE就悬空了,之后2P空开下端就接了一个插排,这样服务器电压就接插排上,现在整个机柜保护服务器都没有保护接地线接地,而且还不能确定这线路上端的PE是不是独立的,还是把PE和零(N)接在一起了,要是接零了,再把机柜的PE接在选择的线上是不是会引起其他的柜子出现漏电现象?而且要是有独立的接地就是否可以直接接地网上了,不用再接悬空的PE了吗?
回复
xcm2000
2012年09月05日 14:29:31
4楼
电源emi滤波电路有安全电容y电容的存在,火地、零地之间有少量漏电流通过,地线悬空的话,由于y电容的分压作用,地端带LN一半电压,一般是110v左右,不过由于y电容容量很小,50Hz下通过的电流也很小,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险。山寨电源很多完全没有emi滤波电路,反而就没有这种“漏电”。地线不接,emi滤波电路可能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机子出现莫名其妙问题的几率就大增。
回复
智库
2012年09月05日 15:12:07
5楼
看来只能把服务器机柜的外壳接机房的“建筑接地网”上吧---如果有的话。实在不行,接暖气上。估计是静电,不是漏电。

PE线不要接在N线上,前面有漏电开关的话,可能会跳。PE和N要严格分开,不要就近接到N线上。

再有一个办法,实在不行再用,就是在你的机柜处,人能碰到机柜的地方,铺一块绝缘地毯,这样人摸着机柜,与地板不连通,也不会有触电的感觉。当人离开地毯时,又碰不到机柜了,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 本帖最后由 xuchaohua9953 于 2012-9-5 15:15 编辑 ]
回复
iamcmh
2012年09月05日 15:45:31
6楼
机柜要接地啊,不接地正常的泄露电流(估计在10mA以上)怎么走?
回复
yingnuoyuan
2012年09月06日 11:12:28
7楼
对待电动机绝缘的问题还是使用绝缘监控仪。YNY-Ⅲ系列绝缘监测仪广泛应用于电信、船舶、冶金、煤矿、建筑机械、石油化工及交通工程等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保护设备。
1.本仪器监测线路电压范围(订货时按用户被监视线路的额定电压值选定)
AC: 50HZ,24V-2000V;
DC: 24V-2000V.
2.监测仪的报警值可在 10~500KΩ设定,报警设定值在失电后具有记忆功能。线路实测绝缘电阻有效显示范围:0-500KΩ。仪器出厂时默认的报警设定值为100KΩ。
3.监测报警方式:监测仪安装现场光、声、电报警指示,继电器设有一组转换触点(常闭/常开选择操作),触点规格为220V,3A。可接警铃或中间继电器。
4. 灵敏度:当被监测线路中任一线对地绝缘电阻下降,且接地绝缘电阻小于设定值时即行报警。
5. 抗干扰性能:持续时间小于3秒的干扰脉冲,不会使继电器锁定。
6. 本机工作电压: 220V AC 50HZ; 380V AC 50HZ.
7. 工作时间:连续工作。
8.输出:延伸报警 常开、常闭。
9.仪器功耗:<2VA。
10.监测仪可加装RS485串行通信接口,能与上位机实现数据通信。
11.仪器宽高深:141*81*71mm
12.仪器可特殊订货。
回复
xj8082751
2012年09月06日 12:46:06
8楼
学习 啊 不太懂
回复
tmzxzmt
2012年09月06日 14:54:20
9楼
N 和PE一定要接 但要分开接不能接在一起否则服务器和其它设备的金属外壳肯定会有感应电压
回复
yts_vv
2012年09月06日 20:47:08
10楼
学习中
回复
mitcher
2012年09月07日 09:21:11
11楼


同意这种说法。 之前台式机就没有接地。结果有回洗完手碰到了机箱有麻酥酥的感觉。知道有电了了。拿表一量。果然有电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