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园林行业最热门的30个新闻词(上)
shenup
shenup Lv.2
2007年03月06日 13:32:31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一、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尤为迫切  2月10日,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会上强调,风景名胜资源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要抓紧出台《风景名胜区条例》。  8月11日,建设部公布影片《无极》剧组因拍摄过程中对香格里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事处理结果,《无极》剧组被处以9万元罚款。舆论普遍认为处罚太轻,起不到威慑作用。  12月1日,国务院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正式实施。随着我国改革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已经不能适应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需要,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实施,就像一场及时雨,其意义更是巨大。今后对风景名胜资源破坏行为的处罚将加大力度,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条例》的出台实施,将一改以往处罚依据不足、处罚力度不够的局面,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环境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

一、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尤为迫切

  2月10日,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会上强调,风景名胜资源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要抓紧出台《风景名胜区条例》。
  8月11日,建设部公布影片《无极》剧组因拍摄过程中对香格里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事处理结果,《无极》剧组被处以9万元罚款。舆论普遍认为处罚太轻,起不到威慑作用。
  12月1日,国务院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正式实施。
随着我国改革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已经不能适应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需要,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实施,就像一场及时雨,其意义更是巨大。今后对风景名胜资源破坏行为的处罚将加大力度,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条例》的出台实施,将一改以往处罚依据不足、处罚力度不够的局面,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环境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

二、国家园林城市新添31个成员

  2006,1月底,建设部公布了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名单,湖北省武汉市、河南省郑州市、河北省邯郸市等31个城市榜上有名。此次园林城市评审采用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三大基本指标都有所上调,然而,被命名的城市数量并未因此减少,反而达到了历史之最。此次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越来越注重实事求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纷纷通过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实现节能。

三、国花之争

  近日来到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艺学会副理事长陈俊愉呼吁,应尽早确定梅花与牡丹成为中国的国花,以弥补我国至今尚未有国花的遗憾。更是以“没有国花,死不瞑目”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国花的评选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分布要广泛;二是外观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四是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 国花评选历经20年,始终未有结果,有人叫好,有人反对,有人质疑。最近,中国林学会再次着手组织评选国花,并已呈报给全国人大审议。此番逐鹿,波澜再起

四、林权投资

  自2003年我国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推广林权流转和林业投资的造林公司。在他们的宣传下,这种投资方式被包装成“回报高、几无风险”的“绿色银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关部门提醒:林业投资有很大风险,进行投资要慎之又慎。而《林权证》的出现并不代表个人投资造林收益的保险证。因此,投资者在参与社会融资造林时,一定要谨慎行事,防止受骗。

五、建设节水型园林城市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如何有效的利用城市水资源,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灌溉,积极发展节水型园林,从而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部分政协委员们围绕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建言:加大城市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建立城市节水机制,确保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用水安全。看来,建设“节水型园林城市”已是大势所趋。节水型园林必将成为新型园林的主要建设模式。

六、绿色奥运

  2006年是首都绿化美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奥运绿化工程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之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人工造林1.2万公顷,栽植各类树木2784万株,超计划9.2%;规划市区和10个新城完成绿化面积672公顷,超计划34%。林木绿化率达到5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5%,人均绿地达到4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
北京自2002年已经开始储备大规格的奥运苗木,每年储备10万株,为北京奥运场馆的绿化工建设提前做准备,预计大规模的绿化将在2007年底开始。可见,奥运绿化苗木的需求量将大幅度提高,“绿色奥运”为苗木产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七、巨资重建圆明园

  05年的湖底防渗膜魔幻工程让圆明园火了一把,而06年浙江横店的再造又让圆明园这座断壁残垣成为热点。
去年9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签署协议,共同设立中国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并将筹资200亿元,以1∶1的比例再造一个“圆明园”。那么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是否真的需要复建、到底能否成功复建呢?国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圆明园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而且,圆明园并非短短五年、十年就可以完成的。与其如此,不如将这200亿元的资金用于当前迫切需要保护的古代文化遗产。

八、公众参与园林建设

  2006年3月18日开始实施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办法》,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五种具体形式。同时还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有利于调动各相关利益方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对环境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公众参与”对于园林界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设计方案开始摆到公众面前,让他们“品头论足”,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如面对年游客量从上世纪的100万降至20—30万的上海市植物园,于06年的10月在全市范围展开大规模社会调查,倾听市民游客呼声和对植物园的要求,为上海植物园的两度定位“定基调”。

九、中国园林 “出口”海外

  在世界园林大家族中,包括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等主要造园体系。数千年来,中国园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系统的造园思想及手法,成为东方园林的代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园林开始陆续“出口”海外,因为工艺精湛、底蕴深厚,这些园林作品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常驻文化大使”。

十、大树进城

  伴随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型城市”等城市理念的兴起,伴随着“广场工程”、“绿化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的轮番上马,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树进城运动在百姓的视线之外发起,又在监督的视线之外成为争相模仿的流行趋势。

  近年来,国内许多地方兴起以高额建绿、“大树进城”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绿化建设热潮,一味的追求绿化覆盖率,将“大树进城”作为改变城市景观的法宝,却让古树、大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形象工程中的“绿色泡沫”,许多地方进城大树成活率偏低的事实也表明,有悖于自然生态规律的大树移植正成为大树、古树的生死劫。可见,建生态园林城市不能搞“大树进城”,要依靠本地苗圃基地的逐步建设。
免费打赏
memorygirl
2007年03月09日 10:49:22
2楼
园林这个行业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完善和受领导的重视了,我们作为园林人应该时刻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为我国的园林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