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zgjtb.com/jtb/Template/index.htm希望各位坛友喜欢!
http://paper.zgjtb.com/jtb/Template/index.htm
希望各位坛友喜欢!
2楼
中国各省省名由来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壮族自治区,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陕西:以陕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属京畿道和关内道;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设陕西行省和陕西汉中道;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唐属东北民族地;辽属东京路;金属上京路;元属辽阳行省;明属奴儿干都司;清设吉林将军,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变。
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明属陕西省,改宁夏路为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属甘肃省,并设宁夏将军;民国初设甘边宁夏护军使,后置宁夏省;建国后撤消并入甘肃省,后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海南:以海南岛得名。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西路;元设海南海北道,是为海南得名的开始;明属广东省;清仍之,正式称琼崖为海南岛;民国仍之,后设海南特别行政区,仍属省;建国后设海南行政区,仍属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台湾:以台湾府得名。唐宋均为化外地;元在澎湖设巡检司,兼管台湾渔民;明为荷兰所占,明末郑成功收复,设东宁省及承天府;清郑氏,设台湾府及台厦道,是为台湾得名的开始,并正式称台湾岛,后改台厦道为台湾道;清末设台湾省,后为日占,仍称台湾;民国收复,恢复台湾省,省名至今未变。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办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内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新疆: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唐宋为西域;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统一其地,其北部称回部、南部称准部,合称回疆,设伊犁将军,又以其为新辟疆土而称新疆(其时贵州新辟疆土亦称新疆);清未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为新疆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后改新疆维吾儿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回复
3楼
二楼的省市简介确实不错!增长了不少见识了!呵呵
回复
4楼
苏通大桥刚完成的桥塔。
回复
5楼
公路桥涵施工手册
回复
6楼
公路桥涵施工手册2
回复
7楼
56个民族清单
汉族 壮族 苗族 回族 藏族 土家族 布衣族 白族 侗族 水族 仡老族 满族 瑶族 彝族 蒙古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朝鲜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维吾尔族 锡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基诺族
回复
8楼
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回复
9楼
今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6万公里
明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本报讯 2006年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的突破。预计全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6万公里,又有1000多个乡镇、近3万个行政村通上沥青路和水泥路,使3000万群众得到实惠。全国建设农村客运站8711个,停靠站点2.93万个,全国又有19759个行政村新开通客运班车,客车通达率由81%提高到83.2%。
2007年,交通部将继续深入落实省部协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中央精神和各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建养管运并重,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一是建立部省工作协调机制和建设目标考核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同部署、同实施;二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中央投资向中西部倾斜,研究改进和完善中央投资管理方式,鼓励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搭建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平台,鼓励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本乡、本村的道路建设;三是推广因地制宜的技术标准和新材料、新工艺,加强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工作,采取符合农村公路建设特点的质量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抓好督促检查,把好质量关;四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努力做到机构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资金落实;五是加大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以及防护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六是继续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落实燃油补贴政策,推进路站运一体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回复
10楼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明年全部建成
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
本报讯 2007年,交通部将坚持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任务。
明年计划建成高速公路5000公里以上,坚持速度服从质量,加强管理和实施力度,确保明年年底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最后2385公里的建设任务。继续加快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的审批、环评等工作,以解决断头路、区域通道贯通路段为重点。
据悉,2006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京沪公路天津段、沪瑞公路三穗至凯里段、连霍公路清水至嘉峪关段,西部省际通道阿北公路黄陵至延安段、兰磨公路思茅至小勐养段,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承高速公路北京段二期、杭瑞高速公路景德镇至婺源段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预计,2006年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至今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包括从今年开始纳入统计的155万公里村道),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
回复
11楼
沥青路面养护实现循环经济刻不容缓
依靠科技力量实现养护方式“质”的突破
——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在沥青路面养护中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实践
“应当鼓励企业在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开发及其推广应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把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贯彻到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中去。”这是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6年年会宣言中的一段话。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是2004年3月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发起组建的一个常设论坛,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权威性论坛。该论坛今年的年会由全国人大环资委冯之浚副主任委员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等出席了本次年会。
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由于在公路养护中大力倡导循环经济、致力于开发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新技术,而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该公司总裁施伟斌在《循环经济法》讨论的小组会和盛华仁副委员长主持的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循环经济与公路养护》的精彩发言。发言中,施伟斌从我国公路养护市场的现状、与国外公路养护行业的比较、英达公司在沥青路面养护中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实践和建议等方面,对在公路养护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如何实现循环经济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在公路养护中实现循环经济已经刻不容缓
现代社会,公路经济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现在,1998年前建成的高速公路全面进入大修期,1998年后建成的大量公路也普遍进入维修养护期。大修的规模达到甚至超过目前高速公路在建的规模。
但是传统的养护方法对沙、石、沥青等原材料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在公路行业高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快捷高效运输通道的同时,对环境和资源方面的破坏作用也日益加大。
如何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在公路养护领域实现循环经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养护工艺存在弊端
——传统养护工艺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其工艺流程背离了循环经济的原则
已有160余年历史的传统路面养护工艺分为铣刨坏旧路面、运输废料、清理路面并涂粘层油、摊铺沥青混合料和压实路面六个过程,其弊端在于原路面被铣刨掉,重新填充新的沥青混合料,违背了“减量化”的原则;被铣刨掉的沥青混合料未被循环利用,违背了“再利用”的原则;被铣刨掉的沥青混合料存在垃圾倾倒的难题,违背了“资源化”的原则,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
英达大型热再生技术为在沥青路面养护中实现循环经济提供答案
——英达公司在公路养护领域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实践
美国等发达国家较早就认识到在公路养护中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对于各种可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新技术开展了很多研究和实践,其中热再生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公路养护循环经济的发展。
现在,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已被英达公司引入国内。该公司在美国热再生技术的基础上,经多年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已完全掌握现场热再生的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唯一的不打碎原路面石料的大型现场热再生设备,这是对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的一个革命性的突破,总体性能在国际上众多现场热再生设备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该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
1.实现了材料的100%就地再生利用,节约、环保。
由于其无需打碎石料,实现了对石料这一不可再生资源100%的循环再用,符合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
2.提高了路面维修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采用现场热再生技术,将再生层与原路面下承层采用“焊接”的工艺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杜绝了传统养护方法的层间结合不良的问题,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实现了路面原材料消耗的“减量化”。
3.施工快捷高效,交通干扰小。
采用现场热再生技术,工序简单、工艺流程紧凑,其施工效率高于铣刨机铣刨再重新铺筑的传统施工方法,而且,现场热再生施工时只是对一个车道进行维修,维修时只需要封闭一个车道,其余车道可以开放交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路面维修给交通带来的干扰和影响,综合社会效益显著。
在交通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公路养护市场确实非常巨大,但是现有的工艺对资源浪费巨大,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无限制的石料开采已经影响了生态平衡。从国计民生的长远角度出发,公路养护事业必须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公路养护领域推广可实现循环经济的高新技术已经势在必行。在沥青路面养护中推广英达大型热再生技术将对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6年年会主会场。
会议特邀施伟斌总裁介绍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大型热再生技术。
传统工艺造成的废料。
传统工艺铣刨路面后的路面。
沪宁高速公路大型热再生施工现场。
河南漯平高速公路大型热再生施工现场。
南京宁溧公路大型热再生施工现场。
广靖锡澄高速公路大型热再生施工现场。
福建福宁高速公路大型热再生施工现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