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国际污泥处置经验交流会六点共识
潇湘水云
潇湘水云 Lv.16
2006年12月23日 18:05:37
来自于污泥处理
只看楼主

1. 污泥处理处置面临机遇与挑战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越来越多,水污染治理的能力不断加大,污泥产量也越来越多,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难点、新挑战。污泥产量在未来的几年中还将有大量增长,但是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水平很低,污泥经过常规的浓缩脱水后,主要是弃置,难以达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并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和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困难。污泥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政府、行业专家、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甚至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因此污泥处理处置,特别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污水处理的新课题,成为建设现代城市、和谐社会的新任务。

1. 污泥处理处置面临机遇与挑战

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越来越多,水污染治理的能力不断加大,污泥产量也越来越多,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新难点、新挑战。污泥产量在未来的几年中还将有大量增长,但是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水平很低,污泥经过常规的浓缩脱水后,主要是弃置,难以达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并带来环境的二次污染和污水处理正常运行的困难。污泥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政府、行业专家、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甚至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因此污泥处理处置,特别是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污水处理的新课题,成为建设现代城市、和谐社会的新任务。

2. 政府在解决污泥处理处置难题中要有作为、负起责任

污泥是污水处理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处理处置是污水厂处理工艺的延伸,是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必要步骤,也是政府所承担的社会公众服务的一部分,并应当用污水处理费支撑。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污泥最终处置的一个重要出路,从整体上看可以适当补偿污泥处理处置的成本,但是实践证明在污水处理业界,全面的要真正实现以盈利为目的资源化利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既有污泥资源化产品的原料来源即污泥的性质和资源化产品的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等原因,还有来自污泥资源化产品生产实际成本远高于污泥稳定化和无害化的成本,实践中没有支付费用,或支付严重不足,以致难以形成良性运作。因此政府应对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负有相应的责任,并推动相应水价的调整作为调动资源、推动该项工作和行业发展的支撑。

3. 多元化的技术路线

国内目前的污泥处理处置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经验较为缺乏,国外的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但还不是完全的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在经济和自然条件上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和时段差异,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应当结合当地的情况,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技术适用性、特别是污泥的持续稳定出路,选择适宜的工艺路线,诸如高效脱水、填埋、生物干化、石灰稳定、热干化、焚烧、肥料和建材应用等。在目前技术、经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提倡多样化的处置方式处置污泥,解决污泥的出路问题。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指导性准则,为项目决策人提供项目工艺技术的基础,指导各地确定适宜的工艺路线。
免费打赏
潇湘水云
2006年12月23日 18:05:52
2楼
4. 深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污泥处理处置问题除需要继续引起社会的更大关注外,还要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才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内参等渠道,让决策层和公众了解污泥处理处置所面临的困难

5. 市场化推进是污泥处置多元化的选择

污泥处理处置包括厂内处理,污泥出厂运输,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等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销售等一整套运作环节,污水处理部门可以整链条运作,也可以分段实施,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实现。在污泥处置工作还未得到全面落实的当前条件下,市场化运作也有利于污泥处置工作的推进,可以调动部分社会资金的投入,提高污泥处置工作的效率。但是市场化的前提是必须在有污水处理费的支撑下,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责任范围,政府的责任是使污泥稳定化、无害化,推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控制污染,保护公众环境。市场的责任是处置污泥,提供对社会的服务,生产污泥产品,实现资源化利用。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追求利润,因此政府应对进入市场的企业的服务、成本、质量、责任等多方面进行监管,目前可以按照《特许经营办法》,与相应的企业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实施对其经营行为的监管,同时也为企业的合法经营提供平台和保障。市场化的规模和程度应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污泥处置目前的水平看,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可以低一点,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来从事污泥处理处置业务,但从目前的政策环境看,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应当避免以纯投资盈利为目的非理性行为。

6. 几个技术问题的意见

堆肥:目前堆肥是大家积极探索的一种污泥处置方式,但往往被人联想为肥料制造,把污泥处置与赚钱盈利联系在一起,认为是一种解决污泥问题的低成本、高效益的手段,但实际上污泥资源化产品的生产利用还难以达到盈利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误导,建议用生物干化、好氧固态发酵等术语来描述这一污泥处置方式。

重金属:通过多年的研究,以及对工业废水排入下水道监管的逐步到位,重金属目前已经不是污泥进行土地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逐步降低,大部分已达到国家标准,部分未达标的项目也能够满足欧美的污泥标准。不存在重金属的迁移和淋溶风险。

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实际的指导意义有待完善,和国际上有关标准相比,标准值偏高,不利实际污泥处置实践的监管,标准中提到的进行污泥处理处置采用的两种方法(消化和堆肥),及相应的有机物降解率>40%的规定,将会造成现有的大批污水厂难以达标,并且也会限制其他合理的处理处置方法(如干化、焚烧、石灰稳定等)的发展和应用。对重金属的限制过于严格,重金属的测量标准还待完善(如对砷的测量就存在一定问题)。有机有害物质、以及PAM的种类和用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关注。

回复
forgetmyself
2006年12月28日 16:13:10
3楼
可以理解下,不过还没有做到那么远的完善要求,目标追求
回复
zmscq513
2007年01月10日 16:32:25
4楼
期望目标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