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稷坛
bfy-ljb
bfy-ljb Lv.14
2006年12月10日 14:03:00
只看楼主

北京社稷坛人们都知道,社、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太社之神名叫句龙,是神农氏第十一世孙专管土地;太稷之神名叫弃,是其母姜源在一次郊游时踩了地面上一个大脚印而怀孕所生后被遗弃弃自郊外,专管谷物的神。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地方就叫社稷坛。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为突出社稷坛的地位,于是就在天安门城楼西侧设立之并曾经一度将之称做“太社太稷坛”。而在中国的古代,国都布局都是“左祖右社”:“左祖”为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右社”社稷坛(现在为中山公园)。

北京社稷坛


人们都知道,社、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太社之神名叫句龙,是神农氏第十一世孙专管土地;太稷之神名叫弃,是其母姜源在一次郊游时踩了地面上一个大脚印而怀孕所生后被遗弃弃自郊外,专管谷物的神。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地方就叫社稷坛。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为突出社稷坛的地位,于是就在天安门城楼西侧设立之并曾经一度将之称做“太社太稷坛”。而在中国的古代,国都布局都是“左祖右社”:“左祖”为太庙(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右社”社稷坛(现在为中山公园)。

社稷坛是在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时期的元代万寿兴国寺的基础之上建成的。社稷坛座南朝北,现在中山公园后河的红门是当时社稷坛的正门。社稷坛占地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物,是位于园的中心地带的社稷坛。明清时代的社稷坛是一座三层方坛,四周围砌着汉白玉石,坛面五色土。坛中央有一土龛,一木柱分别代表土地和谷神,后来二者合二为一,那一根石柱被称为社主石,或江山石。

在社稷坛北部则设有拜殿(中山堂),拜殿也称祭殿或享殿,拜殿建于明初,专为雨天祭祀而建,殿内设供桌,皇帝面南行礼。1925年,孙中山逝世,曾停灵于此。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该殿于1928年被更名为中山堂。

从拜殿在往北就是社稷坛的正门——戟门。戟门有三个门洞,各个门洞均放置着24把镀金大铁戟。这72把镀金大铁戟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劫掠。

在中国,自古以来社稷乃国脉、民脉所系,是政权的标志,又是农业的象征。社稷之神是文明的产物,它的出现既有政治上的作用,又有经济上的意义。但是这样的一种历史地位在苦难仇深的中国近代也惨遭厄运:辛亥革命后,社主石被丢弃,仅留五色土;文化大革命时,五色土全部改为黄土,种植棉花。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



1165730579372.jpg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