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气象大明宫
blog163
blog163 Lv.16
2006年12月09日 13:24:06
只看楼主

在中国唐朝的京城长安有著名的 “三大内”: “东内”是大明宫; “西内”是 “太极宫”; “南内”是“兴庆宫”。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大明宫。大明m初建於唐  八年(公元634年),当时,李世民在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塬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在那里临时消暑,但还未完工,李渊就死去,于是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更名为“大明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重加修建,改名蓬莱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含元宫,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复名大明宫。从此,直至唐末的200余年间,唐皇帝都住在大明宫(除开元年间的唐玄宗一度在兴庆宫),并成为皇帝处理朝政、接 群臣、举行阅兵仪式等重要大活动的地方。这里也就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在中国唐朝的京城长安有著名的 “三大内”: “东内”是大明宫; “西内”是 “太极宫”; “南内”是“兴庆宫”。而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大明宫。

大明m初建於唐  八年(公元634年),当时,李世民在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塬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在那里临时消暑,但还未完工,李渊就死去,于是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更名为“大明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重加修建,改名蓬莱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含元宫,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复名大明宫。从此,直至唐末的200余年间,唐皇帝都住在大明宫(除开元年间的唐玄宗一度在兴庆宫),并成为皇帝处理朝政、接 群臣、举行阅兵仪式等重要大活动的地方。这里也就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前朝包括前二区。南北中轴线上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史称三大殿,是唐长安城最雄伟的建筑。含元殿是丹凤门内正殿,称“外朝”,位于龙首源南沿,高于南面平地15米。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间宽5.3米。东、西、北3面为夯墙。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各有廊道与含元殿相连。两阁前侧各有一处朝堂遗址。殿前百余米有门址遗迹,可能为牌坊式建筑。门左右有横贯宫城的隔墙,前面则是一大广场。

宣政殿在含元殿北约300米,称“中朝”,为皇帝临朝听政处,亦为举行朔望册拜宣制等大典之所。殿基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130米处为3门并列的宣政门。宣政殿前东廊日华门外(东)有门下省、宏文馆、史馆。宣政殿前西廊月华门外(西)有中书省、御史台、殿中内院、殿中外院等宫署建筑。

紫宸殿在宣政殿北约95米处,位于内庭,称“内朝”,是皇帝召大臣议事之所,有时也举行朝会或大典。殿基南北宽近50米,破坏严重。

内庭是帝王后妃起居娱乐的场所,中心地区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龙首源北坡下低处,分东西二池,总面积约10余万平方米。大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砖石堆积其上,为蓬莱山遗迹。其上原有太液亭,沿岸有回廊遗址。

大明宫可堪称中国古建筑的杰作,但中和三年(883)、光启元年(885)与乾宁三年(896)连遭兵火,遂成废墟。1957~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勘察与发掘,1980~1984年又做了重点发掘。这样才使得遗址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翔鸾和栖凤两阁及太液池、蓬莱亭等遗址如今清楚可见。

如今,大明宫已开放,为一重要风景点,供中外游客参观,宣传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修葺一新的大明宫遗址里展室林立,集中了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1年设立大明宫遗址文物保管所。

免费打赏
wanghepeng723
2010年11月02日 21:47:25
2楼
沙发,楼主能不能吧大明宫的设计方案给我们发下呢~~或者是效果图也行啊
回复
kailer
2010年11月13日 22:01:44
3楼
这里又学习了,很不错,
回复
rrhc888
2014年12月15日 00:37:13
4楼
谢谢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